以桉木屑为主料的秀珍菇栽培配方筛选
2016-05-30王灿琴吴圣进韦仕岩覃晓娟陈丽新杨超陈雪凤吴小建
王灿琴 吴圣进 韦仕岩 覃晓娟 陈丽新 杨超 陈雪凤 吴小建
摘要:【目的】筛选以桉木屑为主料的秀珍菇栽培配方,为桉木屑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桉木屑50.0%、麦麸10.0%、石灰3.0%、石膏1.0%和过磷酸钙1.0%为基础培养基,分别添加35.0%棉籽壳、玉米芯、桑枝屑及甘蔗渣,设置4个秀珍菇出菇试验配方,进行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产量、生物学效率和经济效益比较分析。【结果】添加桑枝屑的配方综合表现最理想,其生物学效率为72.5%、投产比为1∶1.96,可明显降低秀珍菇栽培原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添加棉籽壳的配方生物学效率达74.2%,但其成本过高,投产比仅1∶1.65;添加甘蔗渣的配方生物学效率较低,为65.3%,但其成本最低,投产比最高,为1∶1.99;添加玉米芯的配方表现最差,生物学效率和投产比均最低,分别为62.1%和1∶1.60。【结论】桉木屑加桑枝屑配方可作为秀珍菇高产高效的本地化原料栽培配方在广西各食用菌栽培区推广应用。
关键词: 秀珍菇;桉木屑;生物学效率;栽培配方
中图分类号: S646.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1191(2016)04-0624-05
0 引言
【研究意义】秀珍菇(Pleurotus pulmonarius)为真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食用菌(黄年来等,2010),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珍稀菌类蔬菜。其味道鲜美,口感爽滑,菌柄纤维化程度低,食用品质极佳,深受国内外市场青睐,但栽培原料短缺、成本上涨、菇类市场价格不稳定等因素制约了秀珍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广西桉树人工林面积居全国第一位(项东云等,2008),桉树木材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树皮、木屑等剩余物多以就地抛弃、焚烧或填埋等方式处理,既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又严重污染环境。因此,探讨利用桉木屑作为秀珍菇的栽培主料,对桉木屑变废为宝、减少环境污染和发展广西秀珍菇产业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前人研究进展】吴福坚等(2000)研究表明,桉树木屑可代替壳斗科阔叶树木屑用于袋栽香菇。吴继林和林方良(2001)、张明华等(2001)对适宜桉树木屑栽培的食用菌品种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桉木屑适用于生长周期较短、分解木质素能力较弱的珍稀食用菌如茶树菇、鲍鱼菇、杏鲍菇、滑菇、金针菇等品种的栽培,是开辟新型食用菌原料的有效途径。夏凤娜等(2011)以桉树木屑(皮屑、杆屑、皮杆混合屑)为栽培基质进行灵芝、秀珍菇、刺芹侧耳和金针菇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灵芝、刺芹侧耳、秀珍菇在桉树皮杆混合屑(皮∶杆=1∶3)培养料中显示良好的适应性,而金针菇在桉树木屑培养料中菌丝生长较弱,不能出菇。谢日禄等(2011)研究发现,桉树皮栽培秀珍菇的生物转化率为79.9%。陈丽新等(2014)研究认为,桉树皮是一种优良、经济实用的食用菌栽培原材料,可用于栽培平菇。【本研究切入点】目前,添加桉木屑栽培秀珍菇的配方多以价格较昂贵的棉籽壳为主料,以廉价的桉木屑为主料进行高产高效秀珍菇栽培配方筛选的研究未见报道。【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以桉木屑为栽培主料,分别加入等量的棉籽壳、玉米芯、桑枝屑、甘蔗渣进行秀珍菇的出菇配方筛选试验,比较分析不同配方的菌丝长势、污染率、出菇时间、子实体产量、生物学效率及经济效益,筛选出以桉木屑为主料的秀珍菇高产高效本地化原料栽培配方,为广西桉木屑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材料
供试菌株为高温型秀珍菇HX17,由广西农业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食用菌育种研究室保存提供。试验栽培原料包括桉木屑、棉籽壳、桑枝屑、玉米芯、甘蔗渣、麦麸、石灰粉、过磷酸钙和石膏粉。桉木屑为广西本地木材加工廠加工木板产生的尾叶桉木屑;棉籽壳从新疆引进;桑枝屑、玉米芯、甘蔗渣为广西本地原料;所有试验原料均新鲜、干燥、无霉变、未生虫。母种培养基为PDA培养基,由马铃薯200.0 g、葡萄糖20.0 g、琼脂20.0 g组成,定溶至1000 mL。原种、栽培种培养基由小麦(60.0%)、棉籽壳(25.0%)、麸皮(10.0%)、石灰(3.0%)、石膏(1.0%)、过磷酸钙(1.0%)组成,水含量65.0%。出菇试验培养基配方见表1。
1. 2 试验方法
1. 2. 1 试验设计 以桉木屑为主要栽培原料,分别加入35.0%的棉籽壳、玉米芯、桑枝屑及甘蔗渣制成配方1~4,共4个处理。每处理4次重复,每重复25袋。拌料重点控制基质水分均匀,水含量60.0%,装袋选用规格为22.000 cm×43.000 cm×0.003 cm的聚乙烯筒料袋,每袋装湿料2.5 kg,折成干料1.0 kg。采用常压灭菌,升温至100 ℃左右保持12 h。发菌及出菇采用常规方法管理。
1. 2. 2 观测项目 观测、记录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产量及生物学效率、经济效益。其中菌丝生长情况包括菌丝生长速度、菌丝生长势、菌丝色泽、污染率、现原基时间和原基整齐度等。
每隔5 d测量1次菌丝生长速度,取每次重复的平均值。
菌丝生长速度(cm/d)=菌丝直线生长长度(cm)/菌丝生长天数(d)
菌丝生长势即菌丝生长强弱,“+”表示菌丝稀疏、长势弱,“++”表示菌丝较浓密、长势较强,“+++”表示菌丝浓密、生长旺盛。
污染率即在菌丝生长过程中混入其他微生物的菌袋所占比率,以%表示。
出菇时间指从开始接种至原基出现的天数(d)。
原基整齐度根据在相同时间内形成原基的数量来判断,“+”表示原基形成不整齐,“++”表示原基形成一般,“+++”表示原基形成较整齐,“++++”表示原基形成整齐。
生物学效率(%)=食用菌鲜重/培养料干重×100
1. 3 统计分析
采用DPS v7.05软件对菌丝生长速度及子实体产量数据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 1 不同配方对秀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2. 1. 1 菌丝生长速度 由表2可知,4个配方的秀珍菇菌丝生长速度为0.77~0.85 cm/d,菌丝平均生长速度最快的是配方3(0.84 cm/d),其次是配方1和配方4(均为0.83 cm/d);配方2的菌丝平均生长速度最慢(0.80 cm/d)。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配方3和配方2菌丝平均生长速度间差异显著(P<0.05,下同),其他配方菌丝平均生长速度间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说明在以桉木屑为主料栽培秀珍菇的配方中添加桑枝屑比添加棉籽壳、玉米芯及甘蔗渣更有利于菌丝生长。
2. 1. 2 菌丝生长势及色泽 由表3可知,配方1和配方3的秀珍菇菌丝生长势表现最好,二者的菌丝生长浓密、旺盛(+++);配方2和配方4的菌丝生长表现较浓密、长势较强(++)。除配方4的菌丝为较洁白外,其他配方的菌丝均表现洁白。
2. 1. 3 菌丝污染率 由表3可知,不同秀珍菇栽培配方的抗杂菌能力差异明显。4个配方的发菌期污染率为2.0%~18.0%,表现为配方3<配方1<配方4<配方2。
2. 1. 4 出菇时间 由表3可知,4个秀珍菇配方从接种至开始出现原基需25~32 d,最早出现原基的是配方4(25 d),其次是配方1和配方3(均为26 d),出菇最晚的是配方2(32 d)。
2. 1. 5 原基整齐度 由表3可知,配方1和配方3的秀珍菇原基形成整齐(++++),出菇整齐度表现最好;配方4的原基形成较整齐(+++),出菇整齐度表现较好;配方2的原基整齐度表现一般(++)。
综合以上表现,配方1和配方3更有利于秀珍菇菌丝生长。
2. 2 不同配方对秀珍菇出菇产量及生物学效率的影响
2. 2. 1 出菇产量 由表4可知,4个配方的出菇产量为0.581~0.801 kg/袋,其中平均产量最高的是配方1(0.750 kg/袋),其次是配方3(0.722 kg/袋),其平均产量仅比配方1低0.028 kg/袋;平均产量最低的是配方2(0.621 kg/袋)。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配方1的平均产量与配方2、配方4差异极显著(P<0.01,下同),配方3的平均产量与配方2差异极显著,与配方4差异显著,与配方1差异不显著。
2. 2. 2 生物学效率 由表4可知,4个秀珍菇配方的生物学效率为62.1%~74.2%,其中生物学效率最高的是配方1(74.2%),其次为配方3(72.5%),最低的是配方2(62.1%)。
综合秀珍菇的产量和生物转化率表现,配方1和配方3是以桉木屑为主料栽培秀珍菇的较佳配方。
2. 3 不同秀珍菇栽培配方的经济效益比较
秀珍菇栽培配方的成本按2014年下半年广西南宁市的栽培原料、燃料动力、生产人工投入等平均价格计算,秀珍菇鲜品销售价格按6.00元/kg计。由表5和表6可知,以桉木屑为主料加入桑枝屑的配方3原料成本较低,利润最高,投产比较高(1∶1.96);加入甘蔗渣的配方4成本最低,投产比最高(1∶1.99),其利润居第二位;加入棉籽壳的配方1成本最高,投产比较低(1∶1.65),其利润居第三位;加入玉米芯的配方2成本较高,投产比最低(1∶1.60),利润最低。说明配方3更适合栽培秀珍菇。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以桉木屑为主料分别与棉籽壳、桑枝屑及甘蔗渣合理搭配组成的配方中栽培秀珍菇,其菌丝生长多数表现强壮而旺盛,抗杂能力强,秀珍菇产量及经济效益较高。王伟科(2012)研究发现,棉籽壳和桑枝的营养成分非常接近,用于栽培秀珍菇产量均较高。桑枝是广西本土原料,其价格不及棉籽壳的一半,以其为配方栽培秀珍菇的产量与以棉籽壳为配方的产量接近。但广西为非棉花产区,棉籽壳价格是其他原料价格的2~8倍,过高的成本导致棉籽壳配方生产食用菌的经济效益不理想。
王伟科等(2008)、吴登等(2011)利用桑枝和棉籽壳为主料栽培秀珍菇获得的生物学效率接近,本研究结果与其基本一致。吴圣进等(2005)研究发现,以甘蔗渣为主料加入适当比例的米糠和玉米粉可极大提高鸡腿菇的生物学效率,本研究结果与其相似,添加甘蔗渣配方栽培的秀珍菇产量虽较低,但由于配方价格低廉,投入产出比高,经济效益比棉籽壳配方高,因此,用甘蔗渣为主料加入营养丰富的辅料筛选出秀珍菇高产栽培配方可作为今后的研究方向。
玉米芯粉碎后呈颗粒状且表皮较硬,营养分解较慢,导致其栽培的秀珍菇产量低;在原料配制过程中水分很难渗透到其内部,不利于彻底灭菌而导致栽培基质污染率较高。因此,玉米芯配方不适合用于秀珍菇生产。
黃年来等(2010)研究发现,秀珍菇的碳素营养以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为主,考虑到桉木屑的成分以木质素为主,本研究中设计桉木屑比例为50%,以防桉木屑比例过高影响菌丝对营养的吸收利用导致出菇产量低。陈丽新等(2015)研究表明,桉木屑配方生产的平菇产品营养方面是安全的,其蛋白质和总糖含量比对照更佳。本研究中秀珍菇与平菇均隶属侧耳属,可推测桉木屑作为秀珍菇主要栽培基质其产品质量安全且优质。
利用桉木屑作为秀珍菇的栽培主料,配以适量的桑枝屑,不仅极大降低了秀珍菇的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为秀珍菇生产标准化、产业化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证,还可使桉树屑变废为宝,减少环境污染,延长桉树资源综合利用的产业链,从而形成桉树产业和秀珍菇产业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促进桉树产业和食用菌产业共同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4 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桉木屑加桑枝屑配方可作为秀珍菇的高产高效本地化原料栽培配方在广西各食用菌栽培区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陈丽新,陈振妮,王婷,董桂清,王灿琴,韦仕岩,邵莉莉. 2014. 桉树皮营养成分分析和平菇栽培配方优化试验[J]. 西南农业学报,27(1):231-234.
Chen L X,Chen Z N,Wang T,Dong G Q,Wang C Q,Wei S Y,Shao L L. 2014. Study on nutrient components analysis of eucalyptus bark and optimization of culture formulation for Pleurotus ostreatus[J]. Southwest China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27(1):231-234.
陈丽新,黄卓忠,陈振妮,王灿琴,韦仕岩,吴圣进. 2015. 桉树皮、桉树屑栽培平菇营养成分和重金属分析[J]. 南方农业学报,46(10):1883-1886.
Chen L X,Huang Z Z,Chen Z N,Wang C Q,Wei S Y,Wu S J. 2015. Analysis on nutritive component and heavy metal of Pleurotus ostreatus cultivated with bark and sawdust of eucalyptus[J]. Journal of Southern Agriculture,46(10):1883-1886.
黄年来,林志彬,陈国良. 2010. 中国食药用菌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Huang N L,Lin Z B,Chen G L. 2010. Edible and Medicinal Fungi of China[M]. Shanghai:Shanghai Science & Technical Literature Press.
王伟科. 2012. 基质对秀珍菇生长及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4):506-508.
Wang W K. 2012. Effect on the growth and essential nutrients of Pleurotus geesteranus[J]. Journal of Zhe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4):506-508.
王伟科,周祖法,袁卫东,闫静,陆娜. 2008. 利用桑枝屑栽培秀珍菇试验[J]. 浙江食用菌,16(5):35-36.
Wang W K,Zhou Z F,Yuan W D,Yan J,Lu N. 2008. Experiment on cultivation of Pleurotus geesteranus using mulberry sawdust[J]. Edible Fungi of Zhejiang,16(5):35-36.
吴登,郎宁,陈雪凤,谢毅栋,卢玉文,沈莹,郑凯芸. 2011. 桑枝屑栽培秀珍菇高产配方试验[J]. 南方农业学报,42(3):308-310.
Wu D,Lang N,Chen X F,Xie Y D,Lu Y W,Shen Y,Zheng K Y. 2011. Experiment on mulberry sawdust formula for high-yield cultivation of Pleurotus geesteranus[J]. Journal of Southern Agriculture,42(3):308-310.
吳福坚,林方良,吴继林. 2000. 桉树木屑袋栽香菇试验初报[J]. 桉树科技,(2):31-32.
Wu F J,Lin F L,Wu J L. 2000. Preliminary study on plastic bag cultivation of Lentinus edodes using eucalyptus sawdust[J]. Eucalypt Science & Technology,(2):31-32.
吴继林,林方良. 2001. 桉树木屑袋栽食用菌试验初报[J]. 桉树科技,(2):41-44.
Wu J L,Lin F L. 2001. Preliminary study on plastic bag cultivation of edible fungi using eucalyptus sawdust[J]. Eucalypt Science & Technology,(2):41-44.
吴圣进,陈振妮,王灿琴,陈丽新,韦仕岩. 2005. 甘蔗渣栽培鸡腿菇的试验[J]. 食用菌,(3):23.
Wu S J,Chen Z N, Wang C Q, Chen L X, Wei S Y. 2005. Experiment on Coprinus comatus cultivation with bagasse[J]. Edible Fungi,(3):23.
夏凤娜,邵满超,黄龙花,张一帆,胡惠萍,杨小兵. 2011. 桉树木屑栽培食用菌[J]. 食用菌学报,18(3):42-44.
Xia F N,Shao M C,Huang L H,Zhang Y F,Hu H P,Yang X B.2011. Cultivation of four edible fungi using eucalyptus sawdust[J]. Acta Edulis Fungi,18(3):42-44.
项东云,陈建波,刘健,叶露. 2008. 广西桉树资源和木材加工现状与产业发展前景[J]. 广西林业科学,37(4):175-178.
Xiang D Y,Chen J B,Liu J,Ye L. 2008. Curr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eucalyptus resource and timber processing in Guangxi[J]. Guangxi Forestry Science,37(4):175-178.
谢日禄,亢希然,庞健,李雪枝,黄耀东. 2011. 桉树皮栽培食用菌初探[J]. 农业研究与应用,(5):13-14.
Xie R L,Kang X R,Pang J,Li X Z,Huang Y D. 2011. A preliminary study on cultivation of edible fungi with eucalyptus bark[J]. Agricultural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5):13-14.
张明华,黄文,钟祝烂,黎录松. 2001. 桉树木屑栽培食用菌试验初报[J]. 食用菌,(5):21-22.
Zhang M H,Huang W,Zhong Z L,Li L S. 2001. Preliminary study on cultivation of edible fungi with eucalyptus sawdust[J]. Edible Fungi,(5):21-22.
(责任编辑 思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