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
2016-05-30蒋昊邢瀚晨陆佳石黎
蒋昊 邢瀚晨 陆佳 石黎
摘 要:目前,我国的地址灾害性形势非常严峻,所以防治的力度必须进一步加强,这就要求相关的地质工作人员要从实际的地质环境出发,全面的掌握灾害发生的规律,并对其进行科学的预测,并有针对性的制定防治计划,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将构建区域性可持续环境为目的,其基本理论是突破工程地质评价以及地质灾害防治的常规性思维,以地质环境保护与防治进行完美融合,从而达到降低灾害发生几率的目的,本文主要是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和地质环境的利用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地质灾害;地质环境;防治
地质灾害通常情况下是由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所导致的灾害,大部分是由于两者综合作用导致的,从而引起地球表面的部分岩土层出现移动。地质灾害无论是对自然环境还是人类的生活环境和生命财产安全都产生了巨大的危害性。不仅仅是我国正面临着严重的地质灾害威胁,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利用问题已经成为全球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如何降低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同时对地质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利用,成为了不得不深思的问题。从长远的发展角度考虑需要将地质灾害的防治和地质环境利用相结合,建立科学高效的防治利用体系。最大程度上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有效地利用地质环境。
一、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是因为自然地质的变化、作用,或者是人为因素导致的地质环境恶化,从而对人类的生命以及财产造成的损失,人们称之为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来自于自然,可以说,是一种不可抗的灾害,预测以及治理都相对困难,一旦灾害发生,所带来的后果也是十分严重的,所以,我国政府在这个方面一直重视,但是因为经济基础以及技术水平的制约,目前为止,也不能对地质灾害进行全面的防预。面对大自然的力量,人类所能做的就是尽最大的努力,减少灾害所带来的损失,全面分析地质环境,对其各种运动规律都分析掌握透彻,这样就能够对可能出现的灾害有所预测,并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关防治措施,地质灾害的种类有很多,其中比较常见的为地质灾害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等。
二、地质灾害的防治
(一)调查区划体系
调查区划体系的建设是简历地质灾害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和组成部分,其根本目标是为了对地质灾害发生时的地质情况、周围环境情况等进行调查,并对其潜在的危险性进行评价,然后进行相应的风险区划,对不同的地点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以及灾害的大小进行定点确定,进而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已经地质环境利用提供基础依据,为国家及省级相关部门作出合理决策提供帮助。
(二)监测预警建设
监测预警体系的建设是直观反映地质灾害防治成效的一个指标。构建监测预警体系要在技术和管理上重点投入。在监测区域发生异动变化时,通过实时的技术监测对其进行灾害信息收集和反馈,第一时间做出灾害预警。争取最短时间内发现灾害,从而赢取宝贵的救援避险时间。
(三)因地制宜
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管理当中分别进行对崩塌体、滑坡体、泥石流堆积体,进行实施防治的工程,这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然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所限有的空间不仅受限于地质环境和地质体的,而且还是在现有的三维地质体对已经产生的崩滑体进行人为科技改造来加固工程。然而这种防治工程是非标准化工程,在设计方面必须是建立在对大自然已经生成的滑坡体等灾害体的充分认识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十分有限的勘查技术以点带面通过有限的钻探、平硐等山地工程进行。
(四)搬迁治理工程
主要是在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发出的信号的基础上,对所指定的灾害隐患区域的危险点进行综合分析,如果确认其危害性较大且发生的概率也较大,则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即搬迁避险或者其他合理的灾害预防或消除措施。如果条件具备的前提下,灾害治理、灾后重建以及地质环境利用等可以进行综合考虑,以达到灾害防治和环境利用的双重目的。
二、地质环境的利用
(一)工程地质环境安全评价
随着社会经济大建设发展,人类在进行生产活动前都要根据地质环境实际情况提前做出详细的工程实施计划和部署,比如开挖铁路隧道,应对山体的岩层构成机理和成分进行勘察,分析,进而制定相关的开挖工艺和采取何种施工方案才能降低工程意外事故的发生几率。关于工程地质环境安全评价需要多方面考虑后才能确定,比如土壤条件、水文条件、气候条件等等,对其全面分析考虑后编制详尽的地质环境安全分析表,为工程安全施工所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提供依据。
(二)区域地质环境利用评价
从区域工程地质工作的基础性、公益性和服务规划的战略性出发,环境地质研究的目标应该是追求地质环境安全和地质灾害风险的可接受程度,工作任务是开展不同尺度的调查评价,包括重大工程区、人类聚集区和搬迁避让集中安置区的地质环境要素及其变化,评价其地质环境质量、容量和考虑地震、气象(候)和人为活动等多种因素影响下的地质灾害风险,划分区域功能,甚至包括提出地震多发区和高烈度影响区预留避震空地或缓冲带的基本要求。
(三)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
进行地质灾害的综合防治,必然要遵循地质环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在灾害发生之前,采取可续的防预措施,减少其发生的几率,或者是在灾害发生之后,在第一时间内采取治理措施,减少灾害所造成的损失,这两者就是人们常说的“防”与“治”。只有采取防治结合的手段,才能受到更好的治理效果。防止受灾对象与致灾作用遭遇的方法也有两种,一是防止将拟建工程设施(含居民点)放进有致灾作用存在或有其发生危险的危险区,这是“避”;二是将已处于致灾作用威胁之下的人、物、设施撤离危险区,这是“撤”。
三、结束语
地质灾害防治是一项长远的工作,如何更好的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认为地质灾害防治必须与地质环境利用相互结合,综合考虑,方可实现地质灾害的有效防治和环境的可持续利用的双重目的。本文从宏观的角度初步给出了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和环境利用评估体系,为未来该项课题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何芳,徐友宁,袁汉春.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综合评价客观权值确定方法探讨[J].中国地质.2008(02)
[2]徐友宁,吴贤,陈华清.大柳塔煤矿地面塌陷区的生态地质环境效应分析[J].中国矿业.2008(03)
(作者单位:1.武汉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2.武汉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3.武汉科技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