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春节曾两度被禁

2016-05-30

凤凰资讯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阴历阳历袁世凯

春节作为东方社会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在动荡的、以旧革新的年代里,屡次被拎出来说事儿,惨遭厄运。民国历史上,农历新年至少两次被禁。

孙中山轻易取消农历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随即宣布废除中国旧历,采用阳历(即公历),用民国纪年。这样做带有改朝换代重新确立国统的意味,也有与封建王朝彻底决裂的含义。但很显然,这并没顾及平民百姓的感受,更没征询他们的意见。

孙中山自幼在国外游学,组织反清活动,似乎对中国的传统节日并不热心,所以轻易取消了农历,过年的泛政治化即滥觞于此。而民间并不买账,他们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同时使用阴历和阳历两种历法。当年2月18日(壬子年正月初一),民间仍然过了传统新年,其他传统节日也照旧。

不久,袁世凯取代孙中山,被正式选为中华民国大总统。1913年(民国二年)7月,当时任内务总长的朱启钤向袁世凯呈上一份四时节假的报告,称:“我国旧俗,每年四时令节,即应明文规定,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凡我国民都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假一日。”

一年过四个节,且把传统节日一网打尽,维护道统的意识可见一斑。袁世凯支持这一建议,但因当时宣扬“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不宜把端午等汉族节日列为全国节日,袁世凯只批示“春节”例行放假,次年(1914年)开始实行。自此,农历岁首就由以往的“过年”改成了“春节”(此前,过年单指“大年初一”,“春节”则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或者泛指春季),并成为国家法定节日。

“春节”过还是不过,孙中山和袁世凯就此展开了拉锯战。大家奉行的是“凡是敌人赞成的,我们就反对;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赞成”这一原则。只因为“春节”由袁世凯批示而来,许多反袁势力都拒绝过春节。

但过春节是民间传统,精英人士一直以为可以代民发言,甚至遮蔽民意,结果用力过猛,反而引起反弹与警惕。孙中山此后数次提出废除“春节”,响应者甚少。春节因此得以保留。

国民政府“禁过春节” 1928年,东北易帜,蒋介石以国民政府的名义发表宣言,通告“统一完成”。掌握了國家政权的国民党开始强力推行“国历”(阳历),并将旧历视为“废历”,还制定了“国民历”颁行各省。

《济南时报》曾有文章介绍1929年济南百姓过春节的情形:春节前,刚到任3个多月的山东省主席孙良诚便发布了“禁过春节”的通令,禁止商民过旧历年,声明自三日起禁屠,元旦勒令各商开门,照常营业,并指派密探,凡有见面贺恭喜者,罚洋五元。通令中的“三日”,说的是1929年2月3日,也就是阴历腊月二十四,传统中的“小年”。自过了小年,就不许老百姓杀鸡宰鹅。警察当局也在节前发布公告,禁止燃放爆竹。

然而,再强大的行政力量,在千百年来积淀而成的民众心理和风俗习惯面前也不堪一击。于是出现了这样的怪象:一方面是政府的严令,是政府所属机关、学校团体对旧历新年的有意的冷漠,另一方面,民间过旧历新年之习俗及热闹场景,却丝毫没有因政府一纸禁令而减弱。

当年北京《晨报》对此曾有生动描述:“一般人民于阳历新年异常冷淡,对于阴历新年,则特别高兴。就北京一城而论,在阳历新年的时候,除各公共机关门口结几块彩牌与停止办公几天外,社会上绝无什么表示为新年点缀的,而在阴历新年时候,无论何界都一律休息,而群趋于行乐一途,燃放爆竹彻宵不绝,比之阳历新年实在热闹百倍。”当时一副对联形容得很妙:“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

当时该政策受到了民众的普遍抵制。共产党首先站出来表示反对,由此掀起了一个反对国民党政令的小高潮。是时,共产党比国民党更革命,但他们看到了民意的力量。在各方力量的牵制下,取消春节的政令无疾而终,不了了之。摘自《文史博览》

猜你喜欢

阴历阳历袁世凯
张培爵之死:袁世凯一手制造的血案
Intensive Training of English(5A)
2020年春节,为何来得“早”
阴历与农历
按阳历算的清明节
2012年缘何“春节早”
腊八节
军阀袁世凯的三次背叛行动
袁世凯的军事顾问坂西利八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