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拘一格的“映衬”

2016-05-30周飞

阅读(高年级) 2016年5期
关键词:艄公海棠花衬托

周飞

从前有个人画了一座山,朋友说他画的山看起来不高。于是,他把几张纸拼起来,画了一座大山。他以为会得到赞赏,但朋友还是摇头:“纸大不见得山就高,难道你能把纸接得像山一样高大吗?”就在他苦苦思索修改方法时,笔端的一滴墨滴到了山腰上。他灵光一闪,在那滴墨迹上画了一个小小的人。朋友见了,连声夸赞:“这才是高山啊!”

山因人小而显得高,人因山高而显得小,这就是“映衬”所产生的奇妙效果。我们写作文时,也可以运用“映衬”的方法,把事物的特点写得鲜明而生动。“映衬”主要有以下几种:

写一个事物,可以用类似的事物进行衬托,比如用美好的景物衬托欢乐,用凄凉的景物衬托悲哀,从而使乐者更乐,悲者更悲,这就是“正衬”。请看《只拣儿童多处行》中的一段话: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这些海棠花挨挨挤挤,就像一群群活泼好动的儿童;那淡红色的花朵,仿佛儿童红扑扑的脸庞;海棠花的姿态,如同儿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这段话中虽然没有出现“儿童”二字,但字里行间活跃着儿童的身影,用海棠花旺盛的生命力从正面衬托出儿童身上蓬勃的朝气。

旁衬是指不直接写主要事物,而是采取旁敲侧击的策略,通过写其他事物从侧面烘托,就像用绿叶衬托出了红花的艳丽。请看《黄河的主人》中的一段话:

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皮筏上的乘客谈笑风生,他们向岸上指指点点,那从容的神情,就如同坐在公共汽车上浏览窗外的景色。

第二句话没有直接写主要人物——艄公,而是写了羊皮筏子上的乘客。黄河水流湍急,危机四伏,乘客却能谈笑自如。他们的从容,不正是来自于对艄公的充分信任,来自于艄公的勇敢与智慧、镇静与机敏吗?

有一位同学在习作中写到家里的小甲鱼“出逃”了,全家总动员,展开了“地毯式搜捕”:

厨房里是没指望了,我们又挪开客厅里的沙发、茶几、空调,还是不见甲鱼的踪影。接着,大家又开始检查卫生间、阳台,仍然一无所获。

最后我们集中“火力”搜寻床底下,能拖出来的东西全部被拖了出来。大伙儿已经找得筋疲力尽,却依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我真有点儿不服气:难道它还能插翅飞了?

一家人找了半天,依然没有找到小甲鱼。猜猜它藏在哪里?在后文中,小作者写道:“妈妈拿拖把准备清理垃圾时,发现它竟然藏在拖把下面。”上面两段文字写全家费尽心力也没有收获,从侧面表现了这只小甲鱼善于隐藏,实在聪明。

把相反、相对的两个事物有主次地放在一起,用次要的事物从反面衬托主要的事物,使主要事物更加鲜明,这种写法叫“反衬”,比如以喜衬悲、以动衬静。请看《水》一文中的语句:

只有在下雨的日子里,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先是像我们这样的孩子,全身脱得光溜溜的,在雨中奔跑跳跃,大呼小叫,尽情地享受水带给我们的抚摸与清凉,还仰起头,张大嘴巴,去吃来自天空的水。然后大人们也加入到了洗澡的行列里来,只是他们远没有我们这样的无遮无挡——男人们穿着短裤,女人们则穿着长衣长裤。

按理说,下雨了,避雨还来不及,然而文中的人们不但不避雨,还在雨中洗澡、狂欢。这就是反衬手法,用雨中洗澡的“乐”来衬托常年缺水的“苦”,带给读者强烈的心理冲击,从而感受到人们对水的渴望,深刻体会到水的珍贵。

下面一段文字,“反衬”手法用得也很精彩。

“二十三号,二十四号,准备了!”叫我了。我赶紧伸手去口袋拿准考证。蓦地,我摸到一张纸条。妈妈写的!“彤彤:妈妈不辅导你,不给你当参谋,我想,在你踏进考场的时候,你会明白原因。珍惜这次锻炼的机会吧!祝你成功!”

我回头看了看那眼神慌张的女孩,她父亲正在给她做示范,爷爷忙着给她擦清凉油,妈妈则在一旁为她整理衣服。而那些参赛的考生都神情紧张,有的大呼小叫,有的手忙脚乱。看看他们,再看看我自己,我突然明白了妈妈的意思!

写其他考生神情紧张、大呼小叫、手忙脚乱,目的是反衬“我”的镇定与自信;写其他家长的事无巨细、精心呵护,目的是反衬妈妈对“我”的信任。反衬手法,成功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父母应当将爱深藏于心底,重视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

总而言之,运用映衬的写法,目的是表现主要事物。用来映衬的事物,要为描写主要事物服务,可不能喧宾夺主。

猜你喜欢

艄公海棠花衬托
早春
汉江渡口——两代艄公的“价值观”
猫在野海棠花落处
海棠花开
衬托与烘托在诗词中的运用
渡口的歌声
写作的艺术表现手法:衬托
老妪都解未必解——浅谈《观刈麦》中的几组对比、衬托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