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集中供热制冷可持续发展研究
2016-05-30舒立湘
舒立湘
【摘要】供热、制冷是不但会带来能源的消耗还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因此,迫切需求进行集中供热制冷,实现可持续发展。以武汉为例,探讨城市中供热制冷可持续发展研究。
【关键词】城市;集中供热制冷;可持续发展
供热、制冷是与能源和环境紧密相连的行业,其中,长期以来居民一直依靠煤炭、煤气等;伴随着空调的发明,人们开始利用电能进行供热、制冷,带来舒适环境的同时也增加了能源的消耗,带来了环境的污染。特别是对于城市而言,城市居民的不断增多,居住环境的不断簇拥,城市的运转需要更多的能源消耗来满足居民的供暖制冷需求。为了有效的节约能源、降低环境污染,进行集中供热、制冷是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北方城市而言,城市的集中供暖体系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对于武汉等中部城市而言,夏秋炎热时间长、冬季也存在一定时间的低温期,如何做好集中供暖制冷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以武汉为例,分析我国中部城市集中供热制冷的可持续发展举措。
一、集中供热制冷相关理论
集中供热是指以热水或蒸汽作为热媒,由一个或多个热源通过热网向城市、镇或其中某些区域热用户供应热能的方式。目前已成为现代化城镇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是城镇公共事业重要组成部分。
集中供热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系统,特别是对于冬春季寒冷期较长的北方而言。
二、集中供暖制冷的意义
供暖和制冷无不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不管是煤炭、煤气、石油还是电力,同时还会带来环境的污染。人口集中的大城市和城镇进行集中供热制冷,存在着多方面的意义。
(一)有效的降低能源的消耗 对于供热来说,逐渐由煤炭、石油燃烧到了煤气、电力相对清洁的能源,但是都将会消耗大量的消耗;制冷主要依靠电力来进行,其电力消耗也来源于煤炭、水力以及风力发电。零散供热制冷,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热量和冷气的流失量,因此,进行集中供热制冷将有效的降低热量和冷气的流失,减少能源的消耗,特别是在煤炭、煤气以及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日渐枯竭的状况下,进行集中供热制冷将是一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
(二)有效的减少环境的污染 供热制冷带来能源消耗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的污染。当下,我国城市还主要依靠煤炭、石油等的燃烧来供暖,而电力也主要来自煤炭发电,因此,我国供热制冷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环境的污染。集中供热制冷,将大幅度减少能源的消耗量,进而实现环境污染的降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促进新型能源的开发 供热制冷不可避免的会带来能源的消耗,集中供热制冷在促进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减少的情况下,也会促进国家积极进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和推广,改善我国能源利用的不合理状况,增加水力、风力以及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比例。
三、武汉市集中供热制冷现状
早在1998年,武汉市就开展了实施“冬暖夏凉”工程课题研究,提出要以已有热电厂为热源积极引导和大力发展集中供暖制冷工程。该工程不仅可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提升城市功能,同时可实现能源的综合梯级利用,促进节能减排。近年来,武汉市加快了集中供暖制冷的推进步伐,形成了以热电联产为主,燃气空调和地源热泵为辅,其他供暖制冷方式多元互补的态势。目前,以热电厂(青山热电厂、武昌热电厂和关山热电厂)为热源的集中供热制冷面积达600多万平方米(如融侨华府、友谊国际、星海虹城等约20万人),天然气中央空调用户达20多家,服务面积约150万平方米(群光广场、蓝天宾馆等约4万人),地源热泵供热制冷面积约400多万平方米(香榭里花园、奥山世纪城等约8万人)。此外,还有约6万户居民安装了分户式采暖系统。享受多元化集中供暖制冷的人口超过40万人。总体上看,武汉市集中供暖制冷工作在整个长江流域城市中处领先水平。
四、武汉市集中供暖制冷的建议
(一)科学编制集中供暖制冷规划 为促进能源高效利用、切实改善居民生活品质和提升城市整体功能,武汉市已开展全市集中供暖制冷发展规划的相关研究。规划范围主要为武汉市主城区及国家级开发区,规划时限为2013—2020年。该规划将在此前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政策、形势、市场和资源等情况,坚持按照“政府倡导、市场主导、企业运作、多元发展”的原则,研究提出武汉市集中供暖制冷工作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重点工作、规划布局和政策意见,为全市开展集中供暖制冷重点工程建设提供可行规划依据。
(二)研究制定支持性政策 在规划编制完成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合肥、无锡等地先进经验,研究制定武汉市集中供暖制冷管理办法,明确集中供暖制冷工作主管部门,推进集中供暖制冷规划与建设、规范经营管理秩序、确保设施维护与管理等方面措施。研究出台煤(天然气)热价格联动、冷热联供价格优惠、分时错峰用热优惠和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政策,支持集中供暖制冷工作发展。
(三)建立能源资源保障体系 一是积极争取国家和湖北省的支持,确保各热电企业所需的能源资源供应。二是支持武汉市热电企业与中石化和中石油等大型国有能源企业深化合作,力争武汉市热电企业直接从中石化和中石油天然气主干管网中直接下载天然气资源,不占用武汉市天然气配额。三是加快武汉市煤炭储备基地建设,争取早日形成武汉新港煤炭储备基地年吞吐量1000万吨、储备能力300万吨标煤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武汉市能源保障能力。
(四)协调热源合作联供 热源间的协调联供是保障集中供暖制冷的重要措施。建议由武汉市政府出面,与国电、华电和湖北能源集团等企业沟通协商,学习借鉴无锡等地先进经验,研究建立武汉市江南地区热源联通联供和利益共享机制、搭建统一监控调度平台,共同保障江南地区稳定供暖制冷。
(五)合理制定供暖制冷价格 理顺供暖制冷价格形成机制、合理制定供热价格是顺利推进供热工作的重要措施。应综合研究供热成本、税收及企业利润,按照合理补偿成本、促进节约用热、坚持公平负担的原则,考虑用热计算方式(按面积或按流量计算)和阶梯供暖制冷价格等因素,科学地制定供暖制冷价格形成机制,合理制定供暖制冷价格。
(六)促进能源高效清洁利用 在发展集中供暖制冷的同时,也应因地制宜地发展太阳能、污水能和地源热泵等多种供暖制冷方式。在管网覆盖不到、不能实施集中供暖制冷的区域,可根据当地光照条件、水文地质等实际情况,采用太阳能或地源热泵等方式实施供暖制冷。在污水处理厂周边区域,可考虑利用污水热资源,采用污水源热泵进行供热。
参考文献
[1]李琰琰,马媛媛,方媛媛.几种集中供热、制冷方式的技术经济分析[J].区域供热,2011, 4: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