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于语文能力下的初中作文教学
2016-05-30白颖
白颖
摘 要:初中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能力运用的重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要从语文能力培养需要的角度出发,重视学生生活能力逻辑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知识可迁移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独创能力的应用,才能实现初中作文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语文能力;初中;作文教学
在新课改下,中学生语文能力主要集中在“能说、会写、善思、敢做”四个方面。这四方面体现出语文教学既有口语表达能力、写作思维能力的培养,又有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语文教学为学生发展服务的目标。初中作文教学作为语文的综合性教学活动,不仅要体现写作思维能力,而且还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口语表达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笔者结合语文能力培养的需要,从学生逻辑能力、迁移能力、独创能力三方面来论述初中作文教学。
一、初中作文教学要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重视学生生活逻辑的重现
初中作文教学要实现让学生写得情真意切的目标,就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从学生实际出发。众所周知,初中学生从少年向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对实际生活的认识也进一步深入,通过学生生活逻辑能力的培养,不但有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而且也是学生体验生活还原生活能力的体现。因此,重视学生生活逻辑的重现,对学生语文逻辑能力的培养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也是学生观察能力提高的有效路径。作文教学要契合学生的成长特点,引导学生从生活真实找到作文写作的切入点,把自我的感受与思考变成作文构思,通过生活逻辑来重建写作内容与对象,使之实现情感性、真实性与逻辑性的高度契合。
以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为例,笔者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出发,特别是学生从小学升到初中学业繁重程度的实际情况出发,让学生抒写自己适应初中的情况。这一方面要求教师对学生小学升初中的适应情况有较熟悉的了解,另一方面更要抓住学生的各种不适并进行克服的过程来构思写作。其中有学生结合初中的特点,写了《我心中的菊花》为题的作文,学生从百花凋零看到菊花怒放,从一时的伤春悲秋到自我感受的不适应进行切入,写出了自己克服不适应的过程与困难,既很好地表达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又表现出较强的信念。为此,笔者以此为例文,对作文进行了生活逻辑的重建与再现。笔者是这样来引导学生的:以秋天百花凋零入手,联系自己升入初中后的种种不适应与不顺利,写出内心的彷徨、无助又不甘的心情。然后转向看到秋风中怒放的菊花,描写心情的变化并转移到自我适应情况的反思,最后表达走出灰色心情的决心。如此一来,作文生活逻辑的安排就变得更清晰、更有条理,学生也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反思,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
二、初中作文教学要密切联系课文学习,重视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
初中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要重视经典课文学习的借鉴作用,通过课文学习的联系使学生对作文的认识能举一反三。换言之,要将课文学习的知识与能力向作文写作进行知识迁移,重视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由于教材课文的选文都是经过专家精挑细选的作品,不仅契合了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培养,而且很多更是经典作品。通过密切联系这些经典作品,分析其值得借鉴与运用的知识,这一方面实现了语文教学的目标,把知识、能力、目标融为一体,另一方面作文也可以通过课文的学习,把握经典写作的技巧与思维,把学生从课文学习引向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写作中,实现知识可迁移能力的培养。
以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写作《叙事要详略得当》为例,笔者就把这一作文教学与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联系起来,把朱自清先生对父亲背影的详略叙事与作文教学结合在一起。在课文中作者一共描写父亲背影有四次,但每次描写的情形又大有不同,如前后两次都是因为作者怀念父亲而呈现的背影景象,都是略写。而在父亲火车站送别作者时叙述得尤为详细,特别是父亲去买橘子的情形描写得栩栩如生,父亲对于作者的感情也自然流露出来。通过与这一课文的详略得当分析,学生能通过仿照经典课文的详略叙事,把知识与写作技巧迁移到作文写作中,从而使学生在运用过程中体会叙事详略的重要性。由此可见,把作文教学与课文教学有机地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经典课文反复揣摩,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知识,也可以实现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
三、初中作文教学要充分挖掘学生潜能,重视学生独创能力的发挥
对于初中作文而言,大部分学生的水平都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要让学生获得更大的进步与提高,就要在作文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的独创性。由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学生素材积累既来自传统阅读过程,也有很多来自网络阅读中,而这些素材的运用视角就要依靠学生的独创能力,才能使其在作文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因此,重视学生独创能力的发挥,有效挖掘学生的潜能与想象力,对作文素材的加工与应用,同样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以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写作《乘着音乐的翅膀》为例,写作要求既要体现学生语言组织能力与音乐艺术修养能力的结合,还要学生将自我的内在感受与音乐融合起来,体现自我性、音乐性、写作视角与写作能力的综合性,才能较成功地完成写作活动。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将2016年《中国新歌声》决赛汪晨蕊演唱的粤语经典《当年情》与张国荣版对比起来,通过张、汪两人的细节处理来展示音乐表现的区别,如开头的口琴声变化与情感细腻度把握,唱歌的平稳度与情感传递方式的变化等。通过这些细节性的对比,学生找到了自己写作的视角与方向,对音乐作品的赏析也更有独创性。更让笔者欣喜的是,居然有学生就汪晨蕊《当年情》写出一篇更全面、更独特感受的作文,并深深地感染了笔者。因此,挖掘学生的潜能更能发挥学生的独创能力,并把其运用到作文写作中。
总之,初中作文教学要在新课改精神指导下,重视语文的能力发展,服务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生活,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田春梅.浅析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6(32)
[2]李晓丽.研究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5(32)
[3]陈小飞.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33)
(作者单位:重庆市七十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