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妈妈”情暖留守娃
2016-05-30郭俊慧
郭俊慧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逐年增多,农村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
作为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和剩余劳动力富集大省,我省常年外出务工人员保持在1900万人左右。据统计,我省双亲在外务工的留守学生有300余万名,单亲在外务工的留守学生500余万名。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已经引发了公众的高度关注。
时值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我们采访了蓬安县留守儿童和他们的“代理检察官妈妈”,记录下“妈妈”和“孩子们”的感人故事。
女检察官的担忧
在四川东北部,司马相如的故乡——蓬安县,有这样一群女检察官:她们是办案能手,又是心理专家;她们有铮铮铁骨,又有万般柔情;她们有把贪腐分子拉下马的胆略,又有把失足浪子扶上路的细心。她们,就是蓬安县19名女检察官组成的“代理检察官妈妈”,当地人称“燕子妈妈”。
关于“燕子妈妈”这一称呼的来源,还得从几年前说起。
2010年11月,一位母亲到蓬安县检察院哭诉:“我儿子又犯事了,他才十五岁啊!你们检察院如果帮帮我们就好了!”
妇女的哭诉引起了蓬安县检察院妇委会主任杨蕾的注意。她把近五年未成年人犯罪统计报表调来一看,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犯罪报捕率均在20%以上!
关注未成年人,组建“代理检察官妈妈”小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想法在杨蕾心中萌发。这一想法一说出,立即得到全院女干警的积极响应,也得到了院党组的重视和支持。
以法制教育为切入口是“代理检察官妈妈”们的一致意见。送法制教育进课堂、免费发放自编法律绘本,与处于危险期的留守儿童和不捕、不诉的涉案未成年人建立“临时母子”关系,对口帮扶,坚持每周至少与他们见一次面,每个月将其接到自己家中一起生活一天……“代理检察官妈妈”干得热火朝天。
2012年3月,全国人大会议审议通过了刑诉法修正案草案。新《刑事诉讼法》明确要求:办理未成年人案件应当将未成年人利益放在第一位,以“少年权益最大化”为出发点,将重心放在教育、感化、挽救上,使其顺利健康回归社会。
蓬安县女检察官的做法和新刑诉法观点不谋而合,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恰巧,当时未成年人刑事检查科三名女干警王晓燕、周燕、林燕,名字中都有“燕”字,蓬安县电视台便以《三只“燕子”迎春来》对“代理检察官妈妈”的爱心事迹进行了专题报道,“燕子妈妈”的称呼便戏言成真,传开来了。
叛逆少年的“逆转”
3年前,检察官林燕被安排做多次犯错的杨某的“妈妈”。可接手后,她才知道这是一个烫手山芋。第一次见面的场景,林燕至今记忆犹新。那时杨某嘴里叼着一支烟,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几句话就呛得她哭了近两个小时。
原来杨某父亲坐牢、母亲离家出走,他从此便破罐子破摔,失学走上歧路。“不管多么困难,我都要尽全力挽救他!”林燕暗暗在心里说。最让林燕难以忘怀的,是杨某为救突发心脏病的奶奶去抢钱治病。事发后,林燕多次奔走在公安局和看守所之间,鼓励小杨不要自暴自弃;向领导解释杨某犯错的缘由,争取对他做不起诉处理。
事后,林燕又苦口婆心地对小杨进行教育,四处为他联系学校读书。无数次,她奔走在学校与单位之间,与老师交流“儿子”的学习;无数个寒夜,她守在校门外接放学的“儿子”;甚至当“儿子”被手里晃动着匕首的“混社会青年”纠缠时,她也鼓足勇气义正辞严地和他们理论。
“浪子回头金不换”,在林燕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下,小杨终于考上了大学。
“妈妈!”去大学报到,临别站在火车站台前,杨某含泪喊出这声压在心里已久的称呼,“燕子妈妈”林燕眼泪哗地流了下来,虽然自己只比小杨大10多岁,但她明白,这一声“妈妈”是对自己所有付出的肯定。
而小杨和林燕这对“母子”的故事也被拍成微电影《我的“儿子”我的“妈”》,在全国检察机关首届微电影展播中摘获最佳导演奖。
帮助父母双亡的失足少女小婷上学、帮助有抢劫前科的小夏考上会计证、送法下乡、开展法制宣传活动、回访帮教……“代理检察官妈妈”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换来了一个个家庭的团聚和笑颜。
据了解,2012年之前蓬安县未成年人涉案件约60余例,2014、2015年全县仅10余例,犯罪率降至5.3%。
蓬勃壮大“燕成行”
不满足仅局限对处于危险期的留守儿童和不捕、不诉的涉案未成年人的关怀帮助,蓬安县检察院四处考察选址、多次洽谈,终于在2012年底,蓬安县第一个成规模的“留守儿童之家”在骑龙乡白鹤嘴村委会活动室成立了。
“妈妈,这道算术题我不会,给我讲讲吧。”平常由爷爷奶奶照顾的小明,喜欢在周末向“代理村官”妈妈请教。
“大家喜不喜欢跳舞?喜欢的话就和我一起跳。”一有空闲,“90后代理老师妈妈”唐琦,就会来到“留守儿童之家”陪伴孩子们一起过周末。
“妈妈,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我长大了想当一名宇航员。”锦屏镇西拱桥村留守儿童关如漫伏在“志愿者代理妈妈”唐婷耳边小声说到。
如今,在蓬安县,“燕子妈妈”已排成了一列“燕群”。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乡(镇)干部、教师、志愿者、大学生以及社会中青年纷纷加入“代理妈妈”队伍。截至5月底,蓬安县102个“留守儿童之家”、49支“代理妈妈服务队”已覆盖全县39个乡镇。
儿童时期是身体发育、性格养成、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每个“留守儿童之家”都专门设置有活动场所,并配备了电脑,连接了网线,还有种类丰富的图书和体育用品。在“留守儿童之家”,有“代理妈妈”无尽的关爱,留守儿童们可以尽情享受充满爱的大家庭温暖;有“亲情视频电话”,孩子们可以与外出务工的父母对话,家长能及时了解子女的情况;有“绿色网络”,孩子们能够健康文明上网,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还有各类书籍的无穷魅力让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翱翔。
“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留守儿童之家‘代理妈妈固然能起到较大作用,但是让孩子们感受到‘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的温暖,为他们建造爱的乐园,营造爱的环境,撑起一片爱的蓝天,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需要社会对其生活、教育及心理发展全方位的持续关注。”蓬安县妇联主席杨金兰说。
责编:冯雅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