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音乐学院两项教育部课题结项
2016-05-30李浩
沈阳音乐学院王进教授承担的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后样板戏时期作品及样板戏衍生音乐作品系列研究》、白宁副教授承担的2009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燕南芝庵(唱论)研究》,两项教育部课题在2015年12月顺利结题。
王进教授主持的《后样板戏时期作品及样板戏衍生音乐作品系列研究》2011年被录选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1YJA760071,2015年10月由东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项目组成员(按姓氏笔画排序)有王虎教授、王学仲教授、刘云燕教授、张宝华编辑、张诗扬副教授、范哲明教授、胡静波教授。徐占海教授为课题作序。
这个课题就后“样板戏”时期作品与“样板戏”衍生音乐作品为研究对象,从社会学、文献学、音乐史学、音乐美学和作曲技术理论等多视阈、多角度进行系统化的学术研究。课题所收集的研究论文既有作品翔实的个案分析,也有深入的理论研究与宏观透视;有从音乐美学思想出发引发的现代思考的篇幅,也有从作品技术理论角度来反视研究对象;有学者从文献学角度观测研究对象的形态衍变,也有以历史文化和社会学的视阈对研究对象予以关照。课题站在学术高点上俯视“样板戏”艺术的经验、美学的体验、历史的成因、文献的汇总以及风格、技术等细节的梳理,具有高质量、广视野、前瞻性,课题组成员的构成,研究视阈的交错、研究方法的差异,无疑使课题的研究成果更加独特、更加丰满、更加深入。其中有从历史发展角度观测研究对象的生成和延展;有从美学角度探视研究对象的内核,有从文献学角度聚焦体察和梳理研究对象的研究路径和成果;更不乏从作曲技术角度分析总结研究对象的创作经验或得失。显然,研究视角的不同、研究领域以及研究方法的各异,必然带来研究视界上的互相切磋、互相解读,可能会使课题的研究更为深邃、更为宽广、更具有张力。
白宁副教授独立完成的《燕南芝庵<唱论>研究》系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青年项目),项目编号:09YJC760036,2014年12月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刘辉教授为课题作序。
这个课题系统研究燕南芝庵《唱论》的内容。挖掘、整理中国古代演唱艺术的宝贵遗产,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演唱理论精华,着眼于将燕南芝庵《唱论》的精髓应用于今天的中国民族声乐艺术,达到古为今用、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对于更好地认识和把握中国民族声乐的源流以及独具魅力的特色、别具一格的技法,使中国民族声乐在回归、继承和创新中更具特色,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课题开创了系统研究中国古代演唱理论专著的先例,在12个方面具有理论创新意义,填补对中国古代演唱理论研究中的空白。本课题从音乐和文学双重角度研究,涉及到与声乐演唱有关的诸多领域,涵盖了中国音乐史、元曲音乐、演唱技法、演唱审美、演唱宫调等诸多内容,通过考证提出诸多创新性理论成果。为建立“中国古代唱论研究”这一新学科提供了理论基础;对于深化中国古代文论、中国音乐史学、中国民族声乐理论和中国传统审美观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价值;对于深化、挖掘元代曲唱的价值,深化传统曲学研究,具有极为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 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