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报恩寺琉璃塔的兴毁

2016-05-30经盛鸿

阅读(书香天地) 2016年7期
关键词:报恩寺太平天国南京

经盛鸿

大报恩寺及其琉璃塔是明成祖朱棣所建,历经16年方才建造完成。大报恩寺规模宏伟,占地极广。大报恩寺中最雄伟璀璨、最引人注目的建筑,无疑是那座琉璃塔。琉璃塔高三十二丈九尺,俯瞰南京全城与城外牛首、紫金诸山以及长江、秦淮河,数十里外都可看到其雄姿,被称为中古建筑奇迹。令人遗憾的是它终没有逃过太平天国的战火。

世界中古建筑奇迹在烈火中焚毁

公元1856年10月,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今南京)上空正翻腾着领导集团内讧的阴云。北王韦昌辉奉天王洪秀全密旨杀死东王杨秀清后,又扩大屠杀,杀害杨秀清两万多部属,并阴谋加害翼王石达开。石逃往安庆,起兵东下进攻天京,讨伐韦昌辉。韦急忙加强天京防守。天京城的形势分外紧张。

这一天,一队太平军将士手捧韦昌辉的将令,出天京城南聚宝门(民国后改名中华门),直奔长干桥南,进入位于雨花台山麓的大报恩寺。经过几年的战火,大报恩寺早已残破不堪了,惟有那著名的琉璃塔仍巍然矗立着。这队太平军将士将运来的炸药与易燃物品装入塔内。只听轰然一声巨响,整个琉璃塔便陷入浓烟烈火之中,迅速倒塌。从此,这座被称为中古建筑奇迹的辉煌建筑便化成了一片瓦砾废墟……

明成祖敕建大报恩寺

据明代葛寅亮《金陵梵刹志》(卷三十一)与其他史料记载,南京城南的大报恩寺及其琉璃塔是明成祖朱棣为报答其父明太祖朱元璋与嫡母马皇后所建。清嘉庆七年报恩寺内僧刻《江南报恩寺琉璃塔全图》写道: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明成祖朱棣敕工部于南京聚宝门外因火灾毁坏的寺塔原址,“依大内图式,造九级一色琉璃塔一座,曰第一塔,以扬先皇太后之德”,因此称大报恩寺塔。

但据明、清一些文人笔记与近代学者考证,明成祖建造大报恩寺及其琉璃塔,实际上更多是为纪念其生母碽妃。民国年间张惠衣《金陵大报恩寺塔志》称,碽妃本高丽人,入明宫为朱元璋妃,因未足月生朱棣,被朱元璋视为不祥,赐死,受“铁裙”之刑,死状极惨。朱棣成年后被封为燕王,藩地北京,在朱元璋死后发动“靖难之役”,夺位为帝,是为明成祖。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明成祖敕工部建报恩寺纪念其已故父母时,“恭字悉准宫阙,造九级琉璃塔,额大报恩寺”;塔额则曰“第一塔”。

大报恩寺的寺址选择在南京城南聚宝门外的古长干里。这里梵刹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国时吴赤乌年间的建初寺,到两晋六朝时改称长干寺,盛极一时。此后这里寺庙多有兴废。明初朱元璋定都南京,工部侍郎黄立恭奏请在古长干里重修原寺,三年内修复寺塔、大雄宝殿及僧房两庑与重门楼观等,花费黄金两万五千两,但在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全毁于火。大报恩寺的寺址就选择在长干里因火灾毁坏的寺塔原址。

大报恩寺与琉璃塔始建于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十月,完成于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六月,前后历时16年,耗银达二百四十八万两以上,其中有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后所剩的金钱百余万。因大报恩寺与琉璃塔营建工程浩大,明成祖下旨在全国范围内征集良匠军工计十万人,监工官除郑和外,还有内宫太监汪福、永康侯徐忠、工部侍郎张信等。因大报恩寺及其琉璃塔的规格与精巧,都是前代所未有的,如明末文学家张岱著《陶庵梦忆》所言:“非成祖开国之精神、开国之物力、开国之功令,其胆智才略足以吞吐此塔者不能为焉。”

经过16年的建造,大报恩寺与琉璃塔终于建成。大报恩寺规模宏伟,占地极广,北从秦淮河畔,南到雨花台山麓,周围长达九里十三步,民间有“骑马关山门,九里十三步”的说法。寺内有金刚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香河桥、法堂等各式佛教殿堂建筑,还有1848间僧房和许多禅堂,供寺僧学习与生活。当时中国佛教的十大宗派都在这里设置讲座,听众成千上万。

大报恩寺中最雄伟璀璨、最为引人注目的建筑,无疑是那座琉璃塔。琉璃塔高三十二丈九尺,高出云表,巍巍屹立,俯瞰南京全城与城外牛首、紫金诸山以及长江、秦淮河。塔身九层,八面开门,四实四虚,隔层错开。每层用砖数相等,但体积逐渐缩小,高度增加。底层四周镌四天王金刚护法神像,甲胄披挂,持戈执剑,形象各异。四个拱门以五彩琉璃嵌合,门上刻着琉璃神龙人兽。门的两边开窗,窗边缦以陀优钵昙花。塔中间有塔心室,楼梯绕心室而上,越往上,塔身越小,楼梯也愈陡。塔的各层内部有青绿藻井,内壁满布佛龛。每座佛高不过一尺。二层至九层,各有平座,朱红色的琉璃栏杆。每层覆瓦与拱门都用绿色琉璃构件,饰以飞羊、狮子、飞马、白象和各种佛像等图形。塔的外壁全部用白瓷砖砌成,上面镶嵌着无数栩栩如生的金身佛像。张岱在《隐庵梦忆》中描述道:“塔上下金刚像千百亿金身。一金身,琉璃砖十数块凑砌成之,其衣折不爽分,其面目不爽毫,其须眉不爽忽,斗笋合缝,信属鬼工。”可见其造型之精美与艺术价值之高。塔顶盘上有铁圈九个,称九级相轮,下面的承盘直径十二尺,外镀以厚厚的黄金。顶上镇黄金宝珠,重达二千两,以八条铁索固定在檐角。每层的角梁下悬金铃鸣铎,计一百五十二个,随风摇曳,铃声叮当,使人人翘首观望,给人以肃穆而神秘的感觉。另各层点篝灯,共一百二十八盏,加上塔心室琉璃灯十二盏,由一百多个小和尚看管,一年四季,日夜通明,每天耗油六十四斤。白天“五色琉璃照耀云日”,夜间“佛火宵燃光彻远近”,火龙腾焰十里可见。如张岱《陶庵梦忆》所描绘:“天日高霁,霏霏霭霭,摇摇曳曳,有光怪出其上,如香烟缭绕,半日方散”,景象十分庄严、神秘而又美丽。

更令人吃惊的是,此塔为砖结构,几乎不用木料。因而在明嘉靖四十五年二月十八日,大报恩寺因雷电着火,各殿堂烧为灰烬,惟独琉璃塔安然无恙。

世界中古奇迹——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

大报恩寺与琉璃塔建成时,明成祖朱棣已死,由在位的明宣宗下旨大斋七日夜,然后点燃长明塔灯。从此,报恩寺与琉璃塔香火兴旺,信徒与游人不绝,开始了它辉煌的鼎盛时期。

在明初,大报恩寺与灵谷寺、天界寺并称为南京最大的三座寺庙,统领附近的次大刹二、中刹十四。大报恩寺成为江南乃至全国众寺庙之首。而大报恩寺琉璃塔的雄峻身影与壮丽风姿,在明、清四百年间闻名遐迩,享誉中外。“莺飞不度长干塔,龙去空余白下潮。”大报恩寺塔成为著名的金陵二十四景之一。全国各地的善男信女与文人墨客争先恐后来到南京,对大报恩寺塔瞻仰观赏,顶礼膜拜,留下了各种记载。

明代记述描绘大报恩寺塔的著作,除葛寅亮的《金陵麓刹志》外,张岱的《陶庵梦忆》无疑是杰出的一部。张岱文笔生动,描绘细腻,形象地称琉璃塔为“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则报恩塔是也”。

清代的康熙、乾隆是两位极附风雅的皇帝。康熙帝在公元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南巡到南京,逐级登上报恩寺塔最高层。他在每一层都各题匾额一块;又赐金佛一尊和金刚经一部,供奉塔顶。乾隆帝在乾隆十四年(1749年)正月二十七日,“南巡幸寺,登浮图,赐御书额”(张英:《南巡扈从纪略》)。经过这两位皇帝的褒扬,大报恩寺琉璃塔更是声名大振。相传清代皇家园林圆明园的宝塔就是完全仿照此塔所建。

清初大诗人查慎行在康熙十八年(1679年)游览报恩寺塔,作《登金陵报恩寺塔二十四韵》,其中写道:

“孤高真得势,陡起绝无凭。法转金轮翅,光摇火树灯。地维标宝刹,天阙界金绳。碧落开千里,丹梯转百层。规格他日壮,感慨至今仍……”

其意是,大报恩寺琉璃塔孤高无比,一无凭借地陡立天地。只要爬上百层扶梯,就能在蓝天碧落中望到千里之远。诗人以诗的想象与诗的语言,描绘了大报恩寺琉璃塔的雄峻奇丽。

在查慎行游南京十年以后,《桃花扇》传奇的作者、大剧作家孔尚任也来到了南京。他登上琉璃塔的最顶层,作《登长干塔绝顶》诗:

建业龙蟠归紫宸,九层高处望才真。

周遭挂树江如练,向背开楼瓦似鳞。

其意是说,站在琉璃塔塔顶层鸟瞰南京城,才那么分明,远望长江像一条带子,城内外房屋楼瓦似鱼鳞,真个高塔!

清嘉庆年间大报恩寺僧人悟明所写《折疑梵刹志》与民国年间张惠衣所著《金陵大报恩寺塔志》,对大报恩寺琉璃塔的建造历史与内外结构,分别作了详实、生动的描述。

大报恩寺琉璃塔还吸引了世界各国人士。明清四百年间慕寺塔之名来南京访问者络绎不绝。《陶庵梦忆》称:“海外蛮夷重译至者百有余国,见报恩塔必顶礼赞叹而去,谓四大部洲所无也。”外国人称这座报恩寺琉璃塔为“南京瓷塔”。一些外国旅行家、文学家、美术家提出,将中国的报恩寺琉璃塔、长城与埃及的金字塔、亚历山大陵墓、意大利比萨斜塔、古罗马剧场等,并称为世界中古七大奇迹,载入许多国家的百科全书。

直到1842年(清道光二十二年)8月,鸦片战争的末期,英国远征舰队驶抵南京江面,迫使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时,几个英军官兵还以胜利者的姿态游寺登塔。1844年在英国出版的《纳米昔斯号舰行作战记》一书作者贝尔拉德,记述了他们游览大报恩寺琉璃塔的情况及其对该塔的赞美:

“在南京城外,两处最值得注意的有趣目标,当然乃是有名的琉璃塔和中国古代王朝的帝王的坟墓。……(琉璃塔)由于它的完整和漂亮,以及建筑材料的质地,它高高地杰出在中国所有其他同类建筑物之上。最突出的是它用来砌面的砖,全是各种不同颜色的瓷砖,敷上了光亮的釉质,以及装饰内部的大量金质佛像。”

这是关于游览大报恩寺琉璃塔的最后的文字记载之一。

在太平天国战火中的琉璃塔

公元1853年(清咸丰三年)3月,洪秀全、杨秀清等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胜利之师,从武汉沿江而下,包围了南京城。在攻城战斗中,太平军曾利用高大的琉璃塔向城内发炮轰击。张汝南《金陵省难纪略》记载,攻城的太平军“运仓圣庙中之炮,置报恩寺第三层,向城轰击。城内开炮对轰,砰礴之声,一日不绝”。汪士铎撰写的《光绪江宁府志》卷八也写道:“咸丰三年正月二十四日(1853年3月3日),发匪踞塔,俯瞰城中,施炮,炮弹有落中正街者。”

太平军占据南京后,在各城门外多设军营防守。其中以城南聚宝门外的雨花台军营最大,整个大报恩寺和琉璃塔都被军营包围。涤浮道人的《金陵杂记》写道:“山上各庙宇僧房悉圈在内,又在山顶砌有望楼一座,挺立山巅,高与报恩寺塔并峙。”报恩寺琉璃塔被太平军用来作为监视南京东郊孝陵卫清江南大营的重要凭依。

最后游览琉璃塔的外国人

公元1854年(清咸丰四年)5月底,太平天国在南京建都一年以后,美国驻华公使麦莲乘美国海军舰队的旗舰“色士奎哈那号”到达南京,对太平天国作外交访问。

美国人员在南京期间,以海军助理军医法斯为首的几名美国官员,于5月30日特地从南京城北的下关长江中的美舰出发,绕道汉西门与水西门,沿着城墙迤逦南行,寻访游览大报恩寺琉璃塔。尽管是在戎马倥偬之中,我们从法斯于1854年6月1日就漫游琉璃塔给麦莲的报告中,仍可以看到当时琉璃塔的风姿:

“……很快我们就走近了著名的琉璃塔。它矗立在城壕的外边,城墙的南边。它的四周是一块面积有几英亩大的方形空地。空地的外围建有高大的佛殿和僧房,但现在都被毁坏,倒在地上了。巨人似的偶像被打成无数的碎片。琉璃塔立在一块八十英尺见方、十二英尺高的坚实的石台上。石台的四周有石阶梯,梯阶是很大的平滑的砂石石板,上面有精致的雕刻。塔本身是八边形的。它的主体结构是由精美的红色的砂石建成的,而外层和各不相同的九层塔身的突起部分的项面都敷以绿色的琉璃砖。每一层的各个角上挂着一个铃,各个边上挂着鱼胶做的灯笼。从圆顶的中心开始,向上竖起一个30到40英尺高的塔尖,塔尖的四周围绕着许多大铁圈,最顶端冠之以一个直径为14英尺的镀金的球。……”

这篇游记是迄今为止所见到的关于大报恩寺琉璃塔的最后一篇文字记录,弥足珍贵。从中可以看到,笃信上帝教的太平军在占领南京后,对大报恩寺就像对待其他佛教庙宇一样,肆行破坏;但高大的琉璃塔却仍基本保存完好,可能是太平军将它作为一个高大的战斗堡垒保存利用,因而使它暂逃浩劫。它的雄伟身姿与巨大影响仍使得异国人士冒着战火来寻访游览。

可是,不久,灾难就降临到了琉璃塔的身上,先是塔顶的黄金宝顶被太平军敲下,用作军费;到1856年秋发生的杨韦内讧则使它化为废墟。

19世纪40至50年代兴起的太平天国,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从1851年1月11日在广西金田起义开始,洪秀全、杨秀清、冯云山、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领导人团结一致,英勇斗争,如张德坚《贼情汇纂》所说:“起自草莽结盟,寝食必具,情同骨肉;且有事聚商于一堂,得计便行,机警迅速,故能成燎原之势”,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内,出广西、攻湖南,取武昌,于1853年3月定都南京,改名天京,夺取了中国半壁江山,后又出兵北伐,前锋直抵天津,震动北京,登上胜利的高峰。

可是在这胜利的形势下,由于传统的帝王思想与特权思想的侵蚀破坏,登上权力顶峰的太平天国领导集团迅速腐化,争权夺利,也如张德坚《贼情汇纂》所说:“今踞江宁,为繁华迷惑,养尊处优,专务于声色货利,往之倚为心腹股肱者,今仍彼此睽隔,猜忌日深。”后来孙中山批评他们:“那一班人到了南京之后,就互争皇帝,闭起城来自相残杀。”

东王杨秀清大权在握,骄横跋扈,“威风张扬,不知自忌”(《李秀成自述》),到1856年夏竟发展到公然逼迫洪秀全封其为万岁。

天王洪秀全入南京后,立即大规模地营造宏大的天王府。平时几乎足不出官,生活腐朽而又专制猜忌。当杨秀清逼封万岁时,洪表面不得不答允,却在暗地里发密诏要韦昌辉等人除掉杨秀清。

北王韦昌辉一直怀有野心,对杨秀清早已不满,在接到洪秀全的密诏后,经与在湖北前线的翼王石达开、在镇江前线的燕王秦日纲密谋,迅速率领亲信部下三千人从江西前线回师,于1856年9月2日晚回到天京,配合秦日纲部,在此日深夜突然包围东王府,袭杀了杨秀清全家及其部属,后又扩大屠杀,杀害杨秀清部众达二万余人。

翼王石达开赶回天京,指责韦昌辉杀人太多。韦昌辉不但不听,反欲加害石达开。石达开只身逃离天京,但其留在天京的全家老小都被韦昌辉残忍地杀害。石达开气愤难平,召集所部大军回师靖难,军锋直指天京城。

在这种情况下,“韦昌辉犹欲负隅顽抗,他深恐翼王(石达开)凭借报恩寺古塔以作攻城炮垒,先下令毁之”(布列治门:《太平天国东北两王内讧纪实》)。

一场大火在天京城南聚宝门外燃烧了几日几夜。它不仅使报恩寺琉璃塔这一中古世界建筑奇迹彻底毁灭、荡然无存,而且形象地宣告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大起义从此走向衰亡与失败。当报恩寺塔被毁时,天京城里军民中流传着“宝塔拆,自相杀”的民谣,反映了广大民众对太平天国运动与理想的失望。

大报恩寺琉璃塔的焚毁并没有阻挡住韦昌辉的失败。很快,在1856年11月2日,他及其党羽就被洪秀全下令杀死。胜利进入天京的石达开杀死了燕王秦日纲等人,一度掌握了太平天国的朝政,但很快,他就因不满洪秀全的猜忌与牵制,负气带领十多万大军分裂出走。太平天国因这场内讧与分裂,元气大伤,后虽经起义将士们的努力振作,终无法挽回颓势。1864年7月19日,天京城在被曾国藩的湘军围困两年以后,终被攻破。洪秀全在城陷前夕黯然死去。他营造十年的壮丽的天王府连同太平天国政权一道,在烈火中化为灰烬。

(摘自《南京晨报》)

猜你喜欢

报恩寺太平天国南京
南京比邻
“南京不会忘记”
报恩寺是度我今生的莲
报恩寺是度我今生的莲
南京·九间堂
明代报恩寺琉璃宝塔探析
蜘蛛
又是磷复会 又在大南京
太平天国等级婚姻研究
厚积薄发 游刃有余——评《太平天国军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