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叶兆言:让阅读自然而然地发生

2016-05-30于国宁

阅读(书香天地) 2016年8期
关键词:叶兆言功利读本

于国宁

叶兆言,第一届书香江苏形象大使,江苏作家协会专业创作员。著有中篇小说集《追月楼》《艳歌》《夜泊秦淮》 《枣树的故事》,长篇小说《一九三七年的爱情》《花影》《花煞》《别人的爱情》《没有玻璃的花房》,散文集《流浪之夜》《旧影秦淮》《杂花生树》等。其中,《追月楼》获1987~1988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首届江苏文学艺术奖。

记者:

叶老师,您好!本届书展,您为读者带来了《江苏读本》一书,在这本书里,您用将近15万的文字,从江苏的历史渊源,到江苏的当代发展;从江苏的自然地理,到江苏的文化情结;从宏观的描述,到对十三个省辖市的分别解读,深入浅出,纵横捭阖,构成了一部阅读江苏、了解江苏的绝佳读本。请问您当初创作《江苏读本》的初衷是什么?

叶兆言:

这本书已经写了很多年头,现在是修订版。当初萌生写这本书的想法很简单——女儿读中学时,问我在她那个岁数喜欢阅读什么,有哪些作家不能忘怀。我几乎立刻想到了房龙,这位身高将近两米的荷兰巨人,在美国学习和写作,写了一大堆让人爱不释手的书。房龙的行文风格曾风靡一时,生动有趣,通俗易懂,平易近人,到处闪烁着思想光辉。我一直梦想着有朝一日,以感恩的心态,写一本书向这位前辈致敬。可以说,《江苏读本》是一部向房龙致敬的江苏人文地理读本。

着手写《江苏读本》时,我希望写成《房龙地理》那般,将看上去比较枯燥的地理知识写得比较有趣、生动,让读者在比较愉快的阅读中了解江苏的地理、人文,对江苏有一个最基本的印象。现在看来,《江苏读本》这本书非常适合中学生阅读。

记者:

就像《房龙地理》一样,文学经典是指那些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并在漫长的历史中经受过考验而获得公认地位的伟大文本,是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但同时,“快餐式”的阅读在年轻人中也非常普遍,不少人更愿意捧着手机,而不是捧着一本书。对此您怎么看?

叶兆言:

回答这个问题前,先说一段往事。1974年,我高中毕业,离开南京,前往北京,陪伴在祖父身边。我在祖父身边阅读了大量的书籍,有世界名著,还有很多现代派诗人的诗。这段经历对我非常重要,那时读过的一些名人名著的行文方式、语法结构、语言特色,都给了我很大的影响。但是,我依然不觉得阅读必须要“经典”。其实我读书是“瞎读”,爱读什么读什么。我特别喜欢陶渊明所说的读书“不求甚解”,但要注意前面还有三个字——“好读书”。我觉得重点是要真心爱读书,把一本经典名著放在不爱读书的人面前,又有何用?对于网上阅读、掌上阅读带来的“浅阅读”和“碎片阅读”,真的没什么,真心喜欢读就行。如果喜欢读书、热爱读书,随时随地只要有时间,拿起书来就读,纸质书也好,电子书也罢,哪怕是用手机进行阅读也无所谓,在我看来,阅读就是没事做就读。

我喜欢读书,青年时期我每天保持10小时以上的阅读。读书时,我属于“杂食动物”,什么都读,没有特别偏好的书籍。我自己也不太愿意给年轻人开书单,即使是我的女儿,也从不指导她读什么文学作品,“必读书目”会让人产生一种恐惧心理。阅读是一种本能,是源于内心的需求,无须用什么手段强制性推广。

其实书籍的世界很丰富,有那么多的书,大家可以放开来去阅读,读什么都没关系。有文化的人读本坏书也能读出自己的道理来,有些人读本好书也能看到负面的东西。所以阅读本身很重要的就是你要去读,同时还不应该有功利心,你得有感觉才行,投机取巧的方式不可取。很多父母不读书,却天天跟孩子说,你要读书呀,你要读书,这没有任何意义。

因此,阅读对于喜欢阅读的人才有意义,一个健康开明的社会,人们可以做很多事情,可以喜欢时尚,可以喜欢玩电子游戏,可以喜欢玩电脑,为什么非要认定一个喜欢体育的人就比一个喜欢文学的人庸俗呢?这种价值判断是有失偏颇的。一个正常的社会,人们可以,而且应该有很多种选择。

记者:

古人讲,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们现在说,知识改变命运, 读书创造未来。您认为阅读最大的意义是什么?

叶兆言:

阅读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自然而然会发生,不应该带有太多的功利。古人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很多人曲解了这个意思。古人说“胜读十年书”,是在真正读了十年书之后。古人是讲究互文的,所以“读十年书”是省不了的,你不可能说读了一本书,立刻就成了一个什么人。就像吃馒头一样,吃四个馒头顶饱,你就必须得吃四个。我们现在有些人强调阅读,是夸大了这第四个馒头的效果,这是不对的。

自古以来,读书就被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这其实是当时科举制度造成的。读书人的地位很高,“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读好了才能取得相应的功名利禄,也就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其实,读书应该是一件很雅致的事情,和黄金、美女扯在一起,就变成一件很世俗的事了。或许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多时候我们给孩子灌输“读书有用”的概念太深。过分强调读书的工具性最大的坏处是,一旦他们发现读书没用就不读了,高考完就不读书了,找到工作就不读书了,读书变成一件很功利的事。

读书的最高境界应该是不带任何目的,纯粹享受阅读的乐趣。“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不必附加很强的功利心和时效性,真正去读自己喜欢的东西,想读什么就读什么,读书就如同找到一个好朋友,从中得到享受。我们还可以将书比作爱情。看书并不一定有用,你也不能说爱情有什么用处,可有了爱情人生会很美好,看了书人也会有美好的感觉。只有投入地去爱,爱情才会滋养你的心灵,只有投入地去看书,书才会成为你生命的养分。

猜你喜欢

叶兆言功利读本
雏燕
散文诗小型张读本
新时代机关党建简明读本
秦淮河畔、古城墙下,叶兆言《南京传》南京首发
叶兆言教子:“学无先后,达者为师”
新高考改革选科制下功利取向分析
《中华家教》亲子读本
从古典到功利:“公民美德”的立法化拯救
高校频繁改名既浮躁又功利
请不要将高尚行为蒙上功利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