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音入耳 国乐入心

2016-05-30张一霏

音乐生活 2016年7期
关键词:岫岩学系大鼓

张一霏

2016年4月27日下午2时,“沈阳音乐学院教学实践基地”授牌仪式在岫岩满族自治县文化馆隆重举行。沈阳音乐学院副院长魏煌、音乐学系主任冯志莲、音乐学系党支部书记火青、岫岩县委副书记兰真芳等领导,音乐学系全体师生参加了此次活动。挂牌仪式由岫岩县文化局局长杜成辉主持,魏煌副院长、兰真芳副书记分别发言,他们的话题主要围绕岫岩满族文化展开,并多次阐明了建立教学基地、传承岫岩地区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魏煌代表沈阳音乐学院首先致辞。他指出,沈阳音乐学院是鲁艺的传人,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优质的教学资源和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音乐舞蹈人才,为艺术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学院在岫岩满族自治县建立“沈阳音乐学院教学实践基地”,就是为了打造地域特色,使教育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与发展。弘扬优秀传统音乐文化,是当下的办学理念,我们有义务、有责任挖掘、整理、保护和传承本地区的音乐文化。随后,魏煌、孔华共同为“沈阳音乐学院教学实践基地”正式落户岫岩揭牌。

4月28日下午2时,在岫岩碧水金沙湾景区举办了“东北大鼓传承基地揭牌仪式”。冯志莲主任和火青书记及岫岩县委领导参加揭牌仪式。其中,冯志莲主任及孔华部长在发言中均着重提出“要进一步传承东北大鼓”的发展理念,并对岫岩满族自治县哨子河东北大鼓传承基地的未来发展前景寄予了深切的期望。

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及东北大鼓传承基地是音乐学系传承东北地域文化的一项重要举措,使活态传统音乐文化将获得有序的保护与承接,也彰显了音乐学系自身的办学特色。

切身体验:参观“非遗”博物馆

2016年4月27目上午,音乐学系师生参观了岫岩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岫岩县有1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政府和当地文化部门的保护和发展下,现今焕发出勃勃生机,也为岫岩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非遗博物馆采用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等多种形式为大家呈现了当地的浩浩民俗风、浓浓满乡情,并展示了岫岩各民族民间音乐的总体规划情况。讲解员生动形象地为师生们介绍了岫岩的风土人情及非遗项目,这些展品无不沁透着历史的厚重。

其后,师生们参观了刺绣班与剪纸班。岫岩满族民间剪纸是以满族习俗为主要特征的民间艺术,它是在原生态剪纸的基础上,吸收了北方剪纸的精华,并因此作为中国剪纸的一个重要分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岫岩也被授予“辽宁民间剪纸基地”。

岫岩满族民间刺绣,以布和绸、缎织物为底料,运用色彩丝线绣制图案。满乡女子以针代笔,以线为色,衬托着她们对人生梦想的追求和憧憬。

岫岩文化馆通过馆藏和介绍重点反映了岫岩各民族交汇融合的历史进程,突出表现岫岩传统文化的发展成果,而通过此次参观,师生们也全面了解了岫岩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对岫岩当地的文化有了一个整体、系统的认识。

考察观摩:观赏东北活态传统音乐

4月27日下午,“沈阳音乐学院教学实践基地”挂牌仪式结束后,音乐学系师生在岫岩文化馆的“非遗文化演播厅”观赏了该县的部分国家级非遗文化项目。此次展演的项目主要有三种:岫岩皮影戏、二人转及岫岩东北大鼓。其中,岫岩皮影戏《盗马关》保留了传统的皮影演出形式,其表演灵动传神、幽默诙谐;东北大鼓艺人于晓霞与孙景洲一家祖孙三代相继登台,分别带来了传统曲目《双锁山》《唐二主探病》。此次展演,音乐学系多名同学也参与其中,为大家带来精彩的竹笛、古筝演奏和东北大鼓的演唱,进而呈现出对传统音乐理解的思维交融。

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演唱《药山萨满》的张庆威在岫岩县文化馆副馆长的陶笛伴奏下,还用满文书写了内容为“学贵有恒、人贵有志”的对联,并将它赠送给我院。魏煌代表学院接受了对联,并表示:这副对联的内容及所蕴含的精神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对学院师生有着重要的启示,希望全院师生能够发扬这种精神,为传统文化建设、为学院发展不懈努力。

4月27日晚,音乐学系师生又对岫岩太平鼓“烧香”仪式进行了别开生面的实地考察。本次考察的是岫岩县偏岭乡荒沟村“王家班”的表演艺术家们举行的一场“烧香”仪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平鼓“烧香”是广泛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的民间祭祀活动,它是一种综合性传统民间艺术。仪式中,民间艺人们身穿萨满服饰,手持太平鼓和霸王鞭、腰系腰铃并以边说唱边跳的形式进行表演,节奏由慢到快,鼓点节奏单调统一,动作夸张诙谐。整场仪式将原本八九个小时表演提炼到了两个小时,让大家看到了最精华和最有代表性的部分。

4月28日下午,在“东北大鼓传承基地”揭牌仪式活动后,东北大鼓艺人们进行了东北大鼓专场演出,于晓霞等人演唱的《吕洞宾戏牡丹》赢得了观众们的阵阵掌声;唐玉林演唱的《华容道》则进一步使同学们体会了地道的岫岩东北大鼓的风格特色。值得一提的是,艺人李晓娜自编自创了曲名为《冯志莲事迹》的东北大鼓唱段,她用许多实际例子,将冯志莲教授近十年来在当地东北大鼓的传承与保护工作中做出的感人事迹进行了歌颂,情真意切,感人至深,表达了岫岩地区所有东北大鼓艺人对冯志莲教授的感激之情。

4月28日晚,全系师生又赶赴哨子河村,在农家院里观看了岫岩皮影戏《盗马关》。演出过程中,伴随着皮影幕布的架设、锣鼓点的敲响,一阵阵的掌声和叫好声络绎不绝。演出结束后,表演皮影戏的几位演员由幕后走到台前,当同学们看到在“台上”细声细语演唱旦角的竟然是一个高大魁梧的男性演员时无不惊叹,顿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四场东北活态传统音乐的展演,使师生们进一步深入民间,将所学到的理性知识与感性认识相互结合,提升了学生们认知传统音乐、学习东北民间音乐的乐趣与兴致,正所谓:一声声乡音入耳,一曲曲国乐人心。

实践教学:冯志莲教授的东北大鼓田野课堂

2016年4月29日上午,冯志莲教授在岫岩东北大鼓传承基地与大鼓艺人们一同为全系师生进行了现场互动教学。到场艺人有于晓霞、孙景洲以及琴师付贵安等。

首先,冯志莲教授简要地向在场师生讲解了东北大鼓历史溯源。介绍了其在全国的基本情况以及诸位传承艺人,并进一步就当下学术界对东北大鼓的研究现状与成果进行了简要概述。她指出,东北大鼓是有着约300年历史、对我国东北地区产生极其深远影响的说唱艺术品种。但东北大鼓的现状同其它曲艺形式一样,日渐式微。近年来,国家非物质遗产保护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为东北大鼓的保护、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这次艺术实践,让同学们近距离、直观地感受东北大鼓独特的艺术魅力,将书本知识与田野实践紧密结合,在丰富了教学形式的同时,也让学生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更加体味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是一次颇为难得的学习、交流的机会。

承接冯志莲教授话题,岫岩东北大鼓协会名誉会长于晓霞对这种传统艺术在民间的生存状况进行了概括性的介绍,并将东北大鼓在岫岩当地的音乐表现形式与音乐形态做了简要剖析。其后。于晓霞、孙景洲对冯志莲教授提出的诸多有关东北大鼓发展现状的问题作了一一回答。紧接着,在冯志莲教授的讲解下,孙景洲以讲唱结合的形式,介绍了东北大鼓的唱腔特色。冯志莲教授还自击鼓板演唱了东北大鼓《忆真妃》,配以三弦伴奏,鼓板娴熟,唱腔悠扬,现场气氛十分活跃。师生们无不为其现场绝佳的演唱和琴师精湛的弹奏技艺所折服。

作为此次艺术实践活动最后一项活动,该场互动教学不仅为音乐学系师生提供了一个深入民间、与艺人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同时更重要的是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们学会以不同的视角与观察方式发现艺术、体悟音乐。结语

此次为期三天的艺术实践活动,寓教学与实践为一体,融音乐考察与文化体验于一身。它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知识及课余实践生活,更打开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门,为传统音乐教育提供了实践的基地,让同学们进一步加强了对于传统民间艺术的弘扬与传承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音乐学系近年来秉承学院“根植民族、融入时代、突出特色、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尤为注重对东北地域文化的传承、研究与保护,通过学术交流与合作,希望能够将传统的民间音乐更好地继承与保存下来。音乐学系选择在岫岩建立教学实践基地,也是为了将教学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为辽宁地域文化服务,为东北振兴助力,进而更有效地推动学院理论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责任编辑 李浩)

猜你喜欢

岫岩学系大鼓
岫岩玉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战略研究
2020年上海大学历史学系世界史专业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圆满举办
大鼓声声
“一带一路”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发展研究
——以岫岩玉雕为例
大鼓
浅谈岫岩玉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首都医科大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系
简述乐亭大鼓
大鼓敲响基诺山
漫谈岫岩玉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