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馆青少年科普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2016-05-30莫亦阳
莫亦阳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民众素质的提升,对科普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伴随着信息爆炸式的增长,休闲娱乐方式、手段多元化,科技馆的科普教育,特别是面对青少年的科普教育面临着重大的冲击;同时,当前科普教育本身在开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加强科普教育势在必行。
【关键词】科技馆科普教育;青少年科普;创新教育模式
一、目前对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现状
多年以来,科技馆开展的各类科普教育活动,为我国的科普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仍不可忽视。对于很多地方来说,科技馆类科普场馆,大都建在市中心或经济较发达的区域,科普资源相对集中,辐射也范围小,这大大的限制了科普工作的普及面,例如,很多到科技馆参观的青少年或者学校团体都是附近地区的,科技馆的馆校合作活动也大都会选择周边的学校。但其实,边远地区往往被遗漏忽视了,很多郊区的民众、学校是科普活动的薄弱环节,更需要“科普扶贫”、“科技下乡”,进行“科普希望工程”,來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此外,很多场馆自建馆以来设施一直没有更新,与日益丰富的社会活动相比,科普活动相对显得比较单一。
二、青少年科普教育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青少年的科普教育工作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青少年的水平,在当今世界竞争逐渐激烈的背景下,做好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势在必行,但是我国在开展青少年教育工作中存在的较多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科普教育观念落后。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思维根深蒂固,很多学校、家长、青少年没有充分认识到科普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忽视了科普教学工作的开展,大部分学校、家长把青少年学习的重点放在了升学考试必修科目上,对于课外知识的普及产生了抵触态度,甚至认为学习其他的科学知识会妨碍升学科目的学习,从而造成了科普教育的开展困难。
(二)社会科普教育资源的不平均。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全社会都重视青少年的科普教育工作,不但在学校设置了充足的科普教育课程,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但是我国,由于人口基数大以及资源的有限,科普教育资源普遍集中在一些优势地区、重点学校,从而造成了全民的科普教育工作的难以开展。
(三)科普教育工作者素质有待提高。科普教育工作者的素质,直接决定了科普教育工作的质量。纵观我国各类科技馆类科普场馆,科普人员,特别是一线的展教人员的素质可谓参差不齐。由于缺乏统一的培训、经验不足等原因,很多展教人员在对青少年开展科普教育工作的时候,往往难以迅速吸引住他们,也不能很好的对各类活动进行创新,从而造成了科普教育缺乏有效性,也很难通过科普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提高其科学创新思维和能力。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科普新模式
面向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抓中小学正规教育的同时,要积极发展和探索对青少年的校外科普教育,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通过科普活动完善学科教育的某些不足。为了适应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要求,更要重视通过教育改革,加强在中小学教育教学领域大面积推进科普教育的力度,探索和构建更为有效的教育模式。
(一)国内外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基本组织方式。信息技术引入学校,运用于教学,会逐步改变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听的教学方式,教师的知识传授者角色将日益淡化,学生也将更多地自主学习。在此情形下,政府研究机构、科技团体、大学等开发的各种科普教育资源借助互联网方便地进入学校,学生的科学学习内容和方式也会更加科普化。
(二)探索和构建科普教育新模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重视能源环境、生态,培养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这是一项从儿童抓起,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大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探索创新并构建能够发挥学校教育主渠道作用,融科学课程教学、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和社会教育为一体的科学可行的科普教育新模式势在必行。
1、青少年科普教育校本模式创新。以科普的层次理论为指导,结合教育部“新课标”,研究和探索如何以知识经济时代新的教育理念,改革传统学校教育单纯传授有限知识的做法;实现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大面积提高学生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水平,分层次分年龄培养中小学生的科学素养。研究科学素养教育进入学校正规教育的渠道和途径,组织有关学校进行科普教育的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的开发实验。利用课程进行科技教育,开展校内大型科普活动,营造浓厚的科普教育环境。
2、青少年科普教育校外模式创新。以协同理论为指导,探讨如何构建学校科普教育的开放系统。即:实现及时跟踪最新科学发展,科学课程教育内容的实时更新;科学技术工作者参与学校科普教育,学校教师和学生接触科学研究和实践;学校师生与科研人员的互动,课程教学与社会科普资源教育的结合;学校、家庭与社会科普教育协调发展的自组机制。
3、青少年科普教育信息化模式创新。以信息化理论为指导,利用教育部大力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契机,探讨如何利用“校校通”工程教育网络,组织教师开发和整合网络科普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对科普教育资源进行“研究性学习”或“探究性学习”实验。研究在网络教学的新形势下,如何帮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开展适当的科学研究活动,树立主动学习和合作研究观念,促使科学学习内容和方式向更加科普化的方向发展。
四、结论
青少年科普教育是提升全民族科学素质的奠基工程,青少年科普模式的探索和创新,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基础教育领域的观念更新,校内、校外科普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及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因此寻找我国中小学科普教育落后状态的症结所在就是把科普教育的效果,最终落实到培养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形成一个自主、探究、合作与创新的科普教育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郑坚.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的实践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
[2]黄韵筝.浅谈少年儿童图书馆开展科普教育活动[J].华章,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