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讲话促实践 强检察助发展

2016-05-30窦国庆

求知 2016年8期
关键词:小康社会办案检察

窦国庆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为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阶段的伟大胜利,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影响必将十分深远。

一、创新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现实坐标上,正经历新旧动能的转化阶段。从国内看,我国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必须依靠创新发展,把科技创新的潜力更好地释放出来,有效破解产能严重过剩、资源环境约束等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系列难题,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从全球范围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发达国家正在推进高起点的再工业化,这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只有紧紧依靠创新驱动,才能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抓住并用好宝贵的战略机遇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创新发展是“十三五”时期经济结构实现战略性调整的关键驱动因素,是在实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过程中推进全面发展的根本支撑和关键动力。

二、协调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出协调发展理念,旨在补齐发展短板,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体现了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的统一,是立足长远、谋划全局的战略考量,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作用。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历经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正面临着一系列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新问题。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由于欠账过多、基础薄弱,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意义更加凸显、要求更加紧迫。”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协调发展问题,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习近平同志的这一重要论述,从不同角度指出了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进程中的短板所在,也深刻阐明了协调发展的重要性,表明了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坚定决心。协调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全面”的重要保证,是提升发展整体效能、推进事业全面进步的有力保障。

三、绿色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在生态环境保护上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及生活方式,切不可因小失大、急功近利。绿色发展是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是通往人与自然和谐境界的必由之路。

四、开放是世界共同繁荣发展的应然选择

世界和中国的历史及发展实践反复证明,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开放发展是中国基于改革开放成功经验的历史总结,也是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更高水平的开放格局正在形成。习近平总书记在美国西雅图与中美企业家座谈时强调,“中国的开放大门就像阿里巴巴‘芝麻开门一样,开开了就关不上了”;在接受路透社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对外开放不断走向深入,这既包括中国打开大门吸引外资,也包括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进行投资”;在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提出,“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习近平同志的这一系列重要讲话,对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现对外开放的提质增效、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五、共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结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改革开放以来提出的发展目标,经过多年努力,如今已进入最后决胜阶段。改善民生,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必然选择。“十三五”规划深刻体现出“全面”二字,对就业、收入、社保、食品安全、人口均衡发展等问题一字不落,给出了各项硬指标,显示出中央完成这一目标的信心和决心,我们一定要拿出“决不让一个地区掉队”的勇气,让共享体面而富有尊严的生活化为实际,生长在每一寸国土上。

作为检察机关学习贯彻党中央精神,需要牢固树立与“五大发展理念”相适应的司法理念,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检察工作创新发展。

一是树立大局至上理念,正确处理加大办案力度与服务经济发展的关系。牢固树立服从服务于经济发展大局的思想,努力破除阻碍检察工作服务经济发展的思想障碍,注意防止和克服把履行职能与服务大局对立起来以及脱离甚至滥用检察职能搞服务这两种错误倾向。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必须坚持以执法办案为中心,“老虎”“苍蝇”一起打,反腐态势不能减,监督力度不能弱。在办案中服务企业发展,在办案中为企业保驾护航,在办案中处理好打击与保护、宽严相济的关系,在办案中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盼。在办案的方式方法上,要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执法办案,在依法办案的前提下,将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做到办案与经济统筹发展。准确把握法律政策界限,注意办案时间节点,慎重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等强制措施,强化对逮捕必要性的审查,避免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对于可办可不办,又影响稳定和发展的案件,可把握分寸不办或缓办,充分发挥检察机关的打击、预防、监督、教育和保护职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司法保障。

二是树立规范司法的理念,正确处理规范司法与提升检察公信力的关系。规范司法行为是提高司法公信力的根本保证。规范司法永远在路上,是一个永久的主题。只有永久的规范司法行为,让规范司法成为每个检察人员的自觉行动和行为习惯,才有永久的检察公信力。因此,规范司法要坚持“长期全面彻底”的原则,防止抓紧一阵放松一阵,紧紧扭住司法办案中的不规范行为,进一步加大规范司法行为的专项整治力度,加强对案件的管理和流程监控,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对检察工作的监督,进一步加大检务公开力度,主动对外宣传和推介检察工作,做到务实公开、及时公开、公开到位,以公开促规范,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促公信。

三是树立科技引领检察理念,正确处理科技强检与加强队伍建设的关系。随着信息科技向数据科技的发展,为做好“互联网+”时代的检察工作提供了新途径新手段,检察机关应不断拓展大数据应用,向科技要战斗力,向信息化要警力。要坚持科技引领检察、信息主导管理,本着“着眼实战、建用并举、重在应用”的原则,着力构建“互联网+检察”的工作模式,不断提高检察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猜你喜欢

小康社会办案检察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茶文化的“办案经”
女法官“马虎”办案,怎么办?
检察版(五)
检察版(四)
疫情防控与检察办案“两不误”——河北检察机关积极探索“无接触”办案
检察版(十)
检察版(九)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