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溪:探寻现代农业发展的希望之路
2016-05-30陈晖
陈晖
近年来,蓬溪县以富农增收为目标,以农村改革和市场化配置为抓手,全域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2015年成功整县创建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1009元,增幅连续12年居全市第一,在全省丘区县名列前茅。
5月9日上午9点30分,在蓬溪县琪英菌业有限公司全空调低温出菇车间,一株株顶着褐色“帽子”的白胖胖的杏鲍菇破袋而出,长势喜人。“你看到的都是即将要采摘的蘑菇。今天凌晨5点,采摘工人已经采摘完毕所有成熟的杏鲍菇。”琪英菌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强介绍说,“我们公司是全过程工业化生产,现在正在进行的生产环节是削菇、包装、发货。”
规模化的生产体系
在包装车间,44岁的袁爱民熟练地把一筐筐削好的杏鲍菇包装入箱。她来自常乐镇,在包装车间已经工作了两年多。“我一天工作四五个小时,每个月能赚2000-3000元。”袁爱民说。
像袁爱民一样,来自六七个乡镇的460名村民在公司上班。和其他菌业大棚种植不同的是,460名员工分属不同工种,都在不同车间工作,专业化分工十分明确。
随着蓬溪现代农业示范区食用菌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曾经在农业园区里随处可见的食用菌塑料大棚已全部被现代科技的恒温食用菌生产车间所代替。目前,琪英菌业日产杏鲍菇10万包左右,年产值1亿元以上,总资产在1.3亿元。“目前公司已成为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工厂化杏鲍菇生产企业,产品销往重庆、云南、贵州。”宋强介绍说。
“食用菌不仅是我们的主导产业,也是我们最大的支柱产业。”蓬溪县委农工办主任谭峰介绍说。蓬溪县有10多家食用菌企业,生产用地总计达到4万亩,产值达到11-12亿元。“其中琪英菌业引领了龙头企业工业化生产的方向。”
以大型农业园区建设推进主导农产品工业化生产,已成为蓬溪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目前,蓬溪三大示范片(天福红江国家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大石宝梵省级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任隆高升县级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和三大平台(金桥新区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天福农产品加工物流园、上游粮食物流产业园)高效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经测算,实现规模化生产之后,产业生产成本降低了大约三分之一,整县推进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效果很明显。
“到明年夏天,我们公司就能日产150吨杏鲍菇,成为亚洲第二大杏鲍菇生产企业了,市场份额肯定还会扩大。”宋强底气挺足。
合作化的组织体系
规模大的产业用示范片和产业园来发展,规模小的产业怎么办?
“答案就是:合作社。我们探索的创新利益联结机制适用于合作社。”谭峰说,全县坚持将龙头企业作为带动各种经营主体发展的动力引擎,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农户的生产经营合作方式,通过龙头企业“树品牌、作营销、拓市场”,其他经营主体“抓管理、搞生产、出产品”的利益联结途径,营造出抱团发展、互利共赢的良好氛围。
在省级示范合作社健成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41岁的合作社管理员潘文春正带领几名社员给挂果的核桃树修剪枝条。潘文春家住天福镇天福镇村偃成核桃种植3村四组,她家的10亩地都流转给了合作社,一年有7000-8000元流转费。此外,她和母亲、弟弟都在合作社务工,她是管理员,每天工作8小时,月工资3000元左右。
“今年是核桃种植第三年,核桃进入挂果期,收购价按21元保守计算,一亩收入都有1.2万元,除去2000元成本,公司按六四分成,农民都能分4000元。9月收获核桃后就可以给社员们分钱了。”核桃产业创业者之一、合作社理事长苟健算了一笔账,“目前加入合作社的农户数、流转的土地均占周围四个村的60%,带动作用比较明显。”
“从年底开始加上分红,收入就更多了,这是我们最初加入合作社时没有想到的。比以前在深圳打工一天干十多个小时,收入才1000多元好多了!”潘文春笑着说,光她管理的长期务工人员都有二三十人,“大家都觉得跟着合作社干有奔头。”
目前,全县新发展农民合作组织20个以上、家庭农场80家以上、专业大户300户以上、新型职业农民1000人,引进完成投资500万元农业企业3家以上,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两家。
发展势头如此之好,苟健还是有点担心:“我最担心的是签订的土地流转合同是30年,我也会按照合同要求公平公正的分配收益和分红。但如果农民单方面毁约、不再流转土地怎么办?目前专合社法律法规毕竟不健全。”他希望能有政策出台作保障。
品牌化的市场体系
长期以来,优质农产品有“品”无“牌”、增产不增收也是个难题。蓬溪县通过政策扶持、资金奖补,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积极争创省级以上农产品商标、品牌,破解了此道难题。
截至目前,全县强化“源产地”意识,着力塑造“蓬山溪水”农特产品地域品牌,全县耕地整体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51个、绿色食品8个、有机食品5个,地理标志产品4个,培育中国著名品牌1个,省驰名品牌5个,培育进入海外市场农产品两个,进入大超市农产品10个。
蓬溪建兴青花椒开发有限公司相继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和“中国有机产品”认证。公司生产的青花椒油及系列产品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我们公司是四川唯一一家集青花椒良种选育、种植收购、精深加工、销售以及新产品研发于一体的科技创新型企业。通过有机产品国家级认证以后,价格翻了一番还不止,现在一公斤花椒15-20元,一公斤优质花椒油60元。2015年公司销售额达6000万元。”公司副总经理任正友说。
“公司已经带动全县3个青花椒专业合作社、29个乡镇及6万户农户,种植青花椒8.5万亩。辐射周边市州10多万农户种植花椒20余万亩。”公司董事长刘俊林介绍说。
到今年底,公司还将带动10个市州的广大农户种植蓬溪青花椒50余万亩,实现当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产品产业融合以及供销对接。“预计可提供1000个就业岗位,带动上万户农民就近种植青花椒,长期增收致富,帮助1000户家庭脱贫,实现生态农业的持续发展。”
采访后记
农业是写在大地上的文章。蓬溪县精耕大地写文章,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成效显著。曾经是“中国革命老区”“中国书法之乡”的蓬溪县新头衔是“两区两县”,即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省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西部特色文化旅游名县和全省产城新区示范县。截至目前,与“十一五”末同期相比,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均翻了一番,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了3倍。蓬溪的探索表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着力培育和打造特色品牌,“四川造”农产品就能真正走向全国,实现企业、合作社、农民创富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