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乐商”
2016-05-30袁跃红
袁跃红
那天出差去探访表姐,她正利用有限的周末进行家庭大清扫。我看到她的儿子晓哲一个人闷闷不乐地在房间玩,便主动过去和他打招呼,可他除了一句简单机械的“表叔好”外,脸上看不出丝毫的笑意,让我这个原本想去逗逗他的人也了无兴趣。坐在沙发上看着这对母子各忙各的,家里的沉闷让我感觉到不自在:这哪像家有儿女,叫嚷和笑声不断的温馨小家?
是不是表姐刚批评孩子了?可她那样子忙都忙不过来,哪有那闲工夫?是孩子天生就性格内向?客厅墙上的相片表明他是那么活泼可爱,和现在的少年老成完全是两样。看着表姐忙碌的身影,瞅瞅孤零零心不在焉玩着的孩子,我明白,一定是表姐夫妻忙于工作,忽视了对孩子的快乐情绪培养,认为孩子只要听话、乖巧就行了。或许,正是这种错误的想法,让一个正处在天真烂漫时期的孩子,过早远离了快乐,变得像个内敛忧郁、多愁善感的小姑娘……
专家观点:
人们总喜欢用“活泼快乐”来形容一个孩子,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独生子女的出现,家中的玩伴极少,加上现在的快节奏生活让父母的精力大部分放在事业上,独生子女能获得的快乐也越来越少。这就形成一个不争的事实:孩子的物质生活条件日益丰富,但童年的快乐离他们却越来越远。如何培养孩子的快乐情绪,让孩子在乐观中不陷入恐惧或伤感的泥潭,对生活充满信心,无论独处还是集体生活都能怡然自得,已成为很多父母头痛的问题。心理学家认为,快乐既是一种心情,也是一种能影响整个人生的“性格”。因此,培养孩子“快乐情商”,势必对孩子今后的人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把决定权还给孩子。很多父母从关心孩子安危的角度出发,总喜欢对他们说这不可以,那样不行,在父母高姿态的教育面孔前,很多孩子丧失了自己的自由处置权,变得凡事心中无底,依赖父母,有时甚至只得隐瞒自己的初衷,跟着父母亦步亦趋,这不仅妨碍了孩子天性的发展,也剥夺了他们了解世界、享受生活快乐的权利。因此,父母正确的做法是多用征求意见的口吻和孩子说话,并适时提出参考意见,将主动权交还给孩子,这样,孩子不仅不会和父母对着干,还会虚心接受父母的建议,也逐渐形成遇事自己做主的习惯,那样,他会更开心。
2让孩子在挫折后的成功中体会快乐的价值。在成长的路上,孩子不可避免地会遭遇一些挫折:学步时的摔倒,生活中的失意,比赛时的失败……这些事无疑会让孩子产生悲观失望感,这时,父母最重要的不是帮助,更不是指责,否则,孩子不是遇事知难而退寻求父母这棵大树遮阴,就是在沮丧中陷入消沉之际。家长应当及时给予鼓励,如多方提示,让他想办法解决难题,掌握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具备了敏捷的反应,不屈的精神,付出辛勤的努力,孩子才会更珍惜那份成功带来的快乐。
3多陪陪孩子。父母生活的主题无疑是事业和创造家庭幸福,但不管多忙多累,也不能忽视孩子的快乐,因为“游戏是孩子的工作”。父母应该每天抽出至少一两个小时陪孩子聊聊天、玩耍、互动,这种家庭温馨环境中的放松,不仅有助于孩子感受到爱,融洽亲子关系,也能更好地开发孩子的智力,让孩子在学习生活本领的同时,增长知识,充分享受到生活赋予的丰富多彩的快乐。
4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合作交往是孩子最大的快乐源泉,集体这个大家庭最能让人体会到快乐,因为感情和友谊对快乐性格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孩子融入群体生活,可以感受到感情和友谊,学会进行愉快融洽的人际交往,而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着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又是孩子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将来事业成功和拥有快乐人生的起点。
5适当限制孩子的物质占有欲,不过分讲究功利心,有助于孩子快乐情商的形成。想要而得不到,常常是人生悲苦的要源,正常的人生不可能总在臆想和梦幻之中,往往是失去的多,得到的少。过多的物质会让孩子产生“得到才是幸福”的错误观点,认为什么最好自己得到了才是最幸福的。快乐只有建立在淡泊名利的基础上,才会迅速转為从别的事物上寻找快乐。同样,不能因过分追求学习名次,而把孩子的兴趣爱好放在一边,这样做会造成孩子的疲惫和厌倦,情绪变得低落,无法快乐起来。
把快乐传递给孩子,让他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保持一种愉快状态,他的斗志才会一直昂扬,即使他不是很优秀,他的人生也是阳光灿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