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阅读梦,采撷一路香
2016-05-28周超
周超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培养语感,提高阅读能力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因此我们平时应忽略讲读与自读、课内与课外的界限,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
一、激发兴趣,唤醒读书意识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是一些学习活动的原动力。同样的道理,学生只有对阅读产生兴趣,才能真正喜欢上阅读,变老师带领他阅读为他主动阅读,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真正爱上阅读,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设计精妙的导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教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课时,要引导学生对课题产生疑问:“我”是谁?为什么要把心脏带回祖国去?“我”发生了什么事?一连串的问题既能充分激发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又能使学生有目的地阅读。
一篇课文只有学生读得懂,才能对它产生兴趣。学习这篇课文时,学生存在许多困惑,为什么国家遇难,肖邦要选择离开祖国?他创作的音乐有什么作用?这些问题光读课文是解决不了的,但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读课文,学生很快就会失去兴趣,不知课文在讲什么。在预习这篇课文时,我布置学生了解波兰,了解肖邦,了解肖邦创作的音乐,对肖邦和波兰当时的国情做简单的了解。这些资料的补充,使课文变得丰满起来,学生也加深理解。
二、介绍方法,指导学生读书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爱读书,不等于会读书。学生广泛、走马观花式地阅读好书,还不如认认真真地研读一两本好书,这样收获更多。我认为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是很重要的,在语文教学中,我会渗透一些切实可行的阅读方法。
上学期六年级语文毕业卷和前几年的试卷有明显的不同,难度增加不少,特别是阅读题出得很活,短文选的是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的《目送》。我们在阅卷过程中发现,不少孩子连短文都读不懂,答案五花八门,错误百出。反思:传统语文教学课堂,局限于单篇课文的内容分析,以大声朗读和词句理解为主要教学手段,一篇课文至少要上两三课时,课堂教学效率低下。那么怎样才能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他们的阅读鉴赏能力呢?由此我想到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和“单元整组教学”、“主题阅读”等有联系,但又有很大的区别,它不是只把文章按人文内涵组合在一起,而是更深入文本内部,关注文章的形式,把握文章的内部结构,并在文章之间形成“互文关系”,让学生在探索群文时发展阅读技能和写作技能。简单地讲,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提出观点,进而提高阅读力和思考力。
在教《草原》时,教师大胆渗透群文教学的理念,紧紧抓住文章的第一小节写景的文字,带领学生细细品味老舍先生朴实文笔下的独特风景。通过讨论发现这段文字在表达上有这些特点:表达有序、动静结合、巧用修辞、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等,这些表达方法的使用,更突出老舍先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根据写景为了抒发情感这一作用,又马上引入老舍的《林海》片段,让学生现学现卖,小组合作学习,赏析这两段文字在表达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很聪明,围绕板书的四点表达方法谈想法。
写景的作用不仅有抒情,还有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等,所以我以一带多,让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课文中写景的片段或句子,一起分析写景的作用,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这种讲透课文的某一知识点,让学生将课文知识牢固掌握,并在课堂上有适当的拓展延伸,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不同的书籍,应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同样,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不同。其实阅读和教学一样,要因人而异,教师要注意根据学生的个性、阅读习惯、阅读目的等,传授相应的阅读方法。
三、提高能力,培养学生活读书
“好习惯,益终身”。平时教师会提醒孩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边读书,边圈画,给予他们充足的阅读时间,然后交流讨论,教师只需做适当引导。孩子的想法大多得到老师的肯定,更增强他们的阅读自信心。
如教《爱之链》时,先预习课文让学生读正确、读通顺课文,找出文中有哪些人物?(乔依、老妇人、女店主)然后围绕问题展开预习:①这三个人物分别发生了什么事?②这三个人物分别有什么特点?③为什么课文以《爱之链》为题?
学生开始只是拿着书本读课文,纹丝不动,教师提醒学生,于是学生开始动笔在书本上圈圈画画,最后一个问题有难度。很多学生毫无头绪,无从下笔,教师适当引导。首先理解“链”字,是指链子、链条的意思,紧接着了解链条有什么特点,学生立马结合生活中的所见,谈及链条是一环扣一环的。像这样一步步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透彻地理解课题的意思,即爱像链条一样一环扣一环,接下来理解以此为课题有什么作用就很明朗。
为了让学生理解课题,可让学生画画关系图,把三个人物列出来,围成一个三角形,两两之间画上指向箭头,小组合作找出两两之间的关系。有了这幅关系图,学生很快分析得出:乔依无偿帮助老妇人修车;老妇人留钱帮助女店主,女店主安慰体谅乔依。他们三人就像三个铁环,一环扣一环,形成一条链条,传递着爱。课文以《爱之链》为题的原因就在学生的交流中水到渠成。
语文阅读,不仅要读到语文书里,还要读到语文书外。上完本堂课,我安排学生续写当乔依醒来后会发生什么事呢?学生先畅所欲言,有的说:“乔依后来顺利找到工作了,因为好人有好报。”有的说:“那位老太太最后帮助乔依找到工作。”还有的说:“乔依去公司面试,路上帮助了一位需要帮助的人,但也因此错过了面试的机会,最后却发现:这个人就是公司老总,他得到乔依的帮助,非常欣赏乔依乐于助人的精神,于是聘请了乔依。”这样精彩想法还有很多,只要让学生自由发挥,就会给学生带来无限的阅读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