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单车行
2016-05-28柳池
柳池
在去安塞之前,我们并未明确路线。我随身携带的延安市政区图上只有主要干线。舍友介绍说,从枣园镇经过安塞的高桥和砖窑湾镇,就到了安塞县西南的腰鼓之乡西河口镇了。从西河口镇到安塞县城的路不明确,如果再返回延安,从河庄坪出发,那么路上又少见了许多事物。经过商定,五人遂打消了去西河口镇的念头,驱车穿过河庄坪,踏上了安塞的土地。
5月的一天早上7点,我们5人轻装上阵,9点左右,已到达沿河湾镇,沿途经过河庄坪解家沟村,沿河湾李家沟村,经过史家沟,我们就来到了碟则沟。一路上,春和景明,道旁垂柳依依,石窑庄户,鸡犬相闻。在碟则沟村,我们已辘辘饥肠,一个大的岔道留给了我们选择的余地,也让我们暂且安慰一下肚腹。正好有一村妇在岔道口设摊撑案叫卖凉皮凉粉。我们一股脑把单车放在路边,围坐在凉粉摊位。此时,太阳已升得老高,路旁的柳树影影绰绰。安塞人的环保意识由来已久吧,但我总怀疑公路边上这是否是表面文章,从而想去看一看本质的东西,于是我们便争论开来:朝左走,顺着杏子河沿岸,途经招安镇去王窑,走乡过镇才能贴近土地的心灵。
朝前走,很快就可到达真武洞和安塞县城。可我们又想:旅行又不是赶行程。在我们权衡之际,摊位村妇主动和我们攀谈起来,她的方音我们都能听懂,她撸着衣袖,围着白色围裙,谈笑风生,这是陕北农村淳朴民风的宣示。
贾平凹曾说,哪里民风淳朴,哪里就和穷困落后相联系。这话不假,我们吃饭的时候,远处犁地的耕夫吆着牛,还乐观地唱着信天游。
村妇和旁边坐着的一位老农向我们介绍了去王窑水库的路,我们又问了从王窑到安塞的近便路途,以便穿乡过镇,避免顺着公路一直走。那老农说要翻多少山,要涉多少滩,连沿路的具体村落也说不上几个,我又问车辆能否通过,他说是羊肠子小路,黄土坡上没那么明显的路。村妇又劝我们何必那样烦累,太辛苦,要到安塞,朝前走就是。
沿途的车辆来来往往,我们骑着五辆单车一线排开。路边是大棚示范园,一排一排,布置有间;车驶过边墙村,在延河与公路之间,是反季节果园,看来安塞的农人还是以土地为生存之本的。在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中,昔日牧羊老汉方头铲已看不到了。
在边墙村村口,一个扎白羊肚毛巾的老汉吸引了我,不仅是他的头饰,还有他亮堂的嗓门,这歌谣也只有在关于黄土地的影视节目的里可以约略听到。老人的唱词是《赶牲灵》,滚烫的语言,不加任何修饰。
当我掏出相机准备留存这一稍纵即逝的瞬间时,从大石头后面跑出个小孩,是老人的孙子,他见到我手中这个有光成像的器械,拉着老人的手惊恐地往村子走去。在后来的旅程中,我再也没发现这原生态的民俗文化。
中午12点,我们到达了安塞县城。当我们的单车驮着疲惫的身体进入安塞的那刻,我看到西山那尚未建成的鼓楼,全然腰鼓的外形,作为标志性的建筑,它和旁边未竣工的窑洞群落相得益彰。而山下,在高速路与西靖公路的中间,一座兼有楼台亭榭、蒙古包和草棚的公园也快落成,三者错落有致。
据说,一个以民俗文化为纽带的度假村建成后,便印证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口号。鼓楼,它高约22米,中部直径近12米,内部呈七层,人可攀至楼顶,外形是使得“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的安塞腰鼓。鼓楼其实是一种文化标本,建成之后,几十个圆形窗口将展出剪纸文物等。作为陕北文化最上镜的安塞腰鼓,它走南闯北,无论在香港回归时,还是在亚运会上,都能听到它那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的声音。我在几个方位拍摄了它。我们攀上这腰鼓的顶层,安塞县城就尽收眼底了。我知道没有再比这鼓楼更显著的任何建筑了,无论在高速公路、西靖公路上,还是乘在列车中去看,这西山鼓楼的位置都彰显出不可比拟的优越。
下午3点,我们逗留在安塞民间艺术馆,馆门口是刘文西题的字。我们进去的时候,不见一个工作人员,展室紧锁,于是,我们只能看着楼道上的剪纸和书画,拍了几张剪纸照片之后,驱车离开了安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