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材料作文 “倾听远方的声音”

2016-05-28殷卫中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6年14期
关键词:邮差声响三毛

殷卫中

【2016年高考作文备考热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电影《邮差》里,寂寞小岛上的邮差,在他的诗人朋友离去后,以朝圣的姿态,跑遍整个岛屿,在海岸线,在星空下,在悬崖边,在渔港……录下了种种声音,那是整个影片中最触动人心的部分:海湾轻轻的海浪声,掠过悬崖滑过灌木丛的瑟瑟风声,忧愁的渔网声,还有孩子的心跳声。有时候想一想,声音还真是个有趣的东西。可以当作人的第二张脸吧?在隐去面容和动作后,将呈现得格外真实和清晰。

生活中,你有没有对一个人,在多年之后,已经忘记了他的相貌,却始终记得他的声音?你有没有在心里柔肠百转地想念一个人,于是山长水远地拨通对方的电话,在一声轻轻的应答之后,只是说一句“哦……没有事,我只是想听听你的声音”?

读了这段话,你有何感想?请联系实际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不能脱离现实,题目自拟,文体自定,不能抄袭、套作。

【名师题解】

这是一则关于“声音”的材料作文,可从材料提示信息中以下几个角度分析:

角度一:抓电影《邮差》声音的感悟部分分析。

电影《邮差》里的“声音”为什么如此震撼人心,从材料分析看,因为这些“声音”是有趣的东西。从“声音”这张脸中,人们可以在隐去面容和动作后,格外真实和清晰地读出万物的本来面貌。通过“声音”,人们可以读出自然的天籁之音,进而感悟自然的美好;也可以通过“声音”读出“声音”背后的喜怒哀乐。这种“声音”可以是实的,如自然的、人的、作品中的,也可以是冥冥之中的某种虚的“声音”。写作时,可以通过“声音”的描摹,进而去写自己的某种感悟、某种人生思考。例如写自然的“声音”:“且听雨打芭蕉声”“一声秋声一丝愁”“划过天际的雁声”等;写人的“声音”:“最是那一声心跳的声响”等。

选材小贴士:关于“声音”的素材可以是万籁的蛙声、风声、落雨声,也可以是今人的心跳声、古人的心语声。而要将文章写得精彩,就需要大胆地联想想象,大胆地描摹关于“声音”的优美意境,大胆地刻画人们细微的“心语”变化,进而去谈人生、生命感悟,才会写出新意来。

角度二:抓材料中联系现实生活部分分析。

材料中联系现实生活部分的内容意在强调:生活中,总有一种“声音”让自己久久难以忘怀。这种“声音”可能是刻骨铭心的谆谆教诲,可能是楚楚动人的细细耳语,还可能是长长的思念等。总之,这种“声音”给了自己久远的惦念,为此可以立意去写:“那丝细语教我长相思念”“人生的惦记”“倾听远方的‘声音”等。

选材小贴士:远方的“声音”是一种牵挂的“声音”、惦记的“声音”,有游子的,有亲人的,还有故旧的。通过“声音”可以写思念、亲情、人生思索、生命感悟等主题。但这个角度的作文要想出彩,就需要选一些文化名人关于“声音”的经典素材去写。例如可选用肖复兴《母亲》、三毛母亲写给三毛的《给三毛》等作品素材中“细细的‘声音”来写作,就很有代表性。

高分素材】

素材一:关于声音的经典诗句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的《元日》)大红的对子与“零碎”的爆竹声,把一个火火的新年迎进了村屯巷陌。对联与爆竹声,是春节的重量级元素;而在乡村,爆竹声就是年的标签。

2.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几声乌鸦的啼叫,从岸边的树上传入耳膜。张继的心,像被什么揪了一下。夜,愈加深沉。蓦然,夜风里传送来声声的钟鸣,那是附近寒山寺里迎接客船到来的信号。这夜半的钟声呵,在如此寂静的空气里,传得格外久远,亦格外扣人心弦!钟声如鼓,声声撞击着张继的心房!敲起了那埋藏于心底的缱绻乡愁,敲起了那郁积于胸间的考场折戟的苦伤,还有那千年不倦的愁眠……

素材点拨:这类素材,学生可以大胆发挥想象,构造美好的意境。“爆竹”的声音适宜于去写“喜庆”“发展”“幸福”等主题;“乌啼”“钟声”等声音适宜于去写“愁绪”“哀伤”“人生思索”等主题。

素材二:关于声音的经典名家言论。

席慕蓉:“我的世界过于安静,静得可以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心房的血液慢慢流回心里,如此这般地轮回。”

素材点拨:这个素材适用于“倾听心音”等主题,可以运用席慕蓉的言论,做引子、做论据来论述“倾听心音”后的人生思考。

素材三:关于声音的经典作品节选——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

两年前,达吉亚娜召集乌力楞的人,让大家对下山做出表决。她发给每人一块白色的裁成方形的桦树皮,同意的就把它放到妮浩遗留下来的神鼓上。神鼓很快就被桦树皮覆盖了,好像老天对着它下了场鹅毛大雪。我是最后一个起身的,不过我不像其他人一样走向神鼓,而是火塘,我把桦树皮投到那里了。它很快就在金色的燃烧中化为灰烬。我走出希楞柱的时候,听见了达吉亚娜的哭声。达吉亚娜他们这次下山,却把火种丢在这里了。我守着的这团火,跟我一样老了。无论是遇到狂风、大雪还是暴雨,我都护卫着它,从来没有让它熄灭过。这团火就是我跳动的心。

素材点拨:达吉亚娜的哭声、狂风、大雪、暴雨等声音是对生命思考的声音,是新旧文明碰撞的声音,还是对古老生活坚守的声音。这个素材可运用于“生命思考”“生活方式思考”“文明”“选择”等主题。

【素材演练】

电影《邮差》里,寂寞的邮差在诗人朋友离去后,选择去倾听小岛上天籁的声响。那海湾轻轻的海浪声,滑过悬崖灌木的瑟瑟风声……这声音的乐章为他编织了一张柔软的网,兜住了他一腔柔柔的思绪和眷恋。看到此,一股强大的引力吸附了我,仿佛我也

融入到了那饱蘸着深情的意境里,

声音的交响拨动了我沉寂的心弦,奏响了一曲声之恋曲,让我久久思恋不已……

关于声音的恋曲很多……

还记得一个黄昏,三毛在蔚蓝的大海前等候,瑰丽的晚霞点缀出黄昏的璀璨,海浪声、微风声、渔歌声,声声飘来,这自然的声响仿佛在三毛耳旁絮絮倾诉着自己与荷西的柔情。她等待着他回到身边倾诉别离后的思念。可是只有无边的海浪声空荡地回响在天地间,她永远失去了荷西低低的絮语、轻盈的低唱和爽朗的笑语了。他睡觉打呼噜的声音,他做饭烹炒的声音,哪怕是和她争吵的声音,都被海水淹没,终归于死寂。而此时,人世间,关于声响的记忆,变得如此让人肝肠寸断。大宋朝的李清照不也是闻秋声,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声声慢描写着自己独饮苦酒的寂寥惆怅吗?那一句句声声慢注入了李清照浓得几近凝固了的愁思,此时的三毛是不是如她一样思念着那属于挚爱之人的声音,曾在深夜辗转难眠?那牵肠挂肚的言语是不是也谱写了对荷西满溢的爱恋,让她难以忘怀?

也记得林清玄在凄清如银的月光下聆听一个卖艺盲翁抑扬的琴声。凄苦的旋律从他的指尖流下,汇成一条河,静静流过繁华喧嚣的城市,流过沧桑斑驳的岁月。林清玄曾在浓重的雾霭里听到了虔诚而悠远的诵经声,曾在繁华的音乐厅里听到雄伟磅礴的交响乐声,也曾在乡间小路上听到风吹麦浪的声音,然而他为了一个盲人停下了奔走于尘世的脚步,在心灵的共鸣震颤中找到了生命与音乐的契合,屏息在那包含人情冷暖的悲伤的声韵和低低的曲调声里。那如泣如诉的声响谱写了一个陌路人半生的苦难,教他如何不长久地感慨?

想想,人世间几乎每天都在上演着生老病死。朋友的声音、爱人的声音、陌路人的声音,也许会在某一刻触碰到我们柔软的神经。那柔肠百转的低语声,那饱含牵挂的祝福声,那缠绵哀婉的道别声,以及那轻柔的雨声,那静寂的花开声,那起风时的树叶的响动声,各种声音终会随着时间的沧桑磨蚀得的只剩下一个轮廓。我们会忘了那常驻心底之人的脸庞和动作,却会记得他们弥漫着幽香的话语;我们会忘了自然编织的美景,却记得那撩动心扉的天籁。我们在风尘仆仆中离去,在冷冷的现实下伤感,在岁月走过后遗忘,可是终会有一种声音在思念里盘旋飞翔,让我们恋恋不忘。

于是电影《邮差》里美妙的声响又叩击着心扉,那种自然的、婴儿的、港湾的种种声响,仿佛总在传送着人们对生活的思考,传送着人们对生命的感悟……

生命中,每一种声响都在让人长相思恋……

【教师评点】

这是一篇精美的学生作文,文章处处闪耀着亮丽的光芒。

1.文章巧用多种技法,语言富有文采:作者在论述文章时,各种表达技巧综合运用,既有排比句的连贯流畅,又有引用诗句的深沉情感,还有大胆想象的幽美意境,语言生动感人。

2.文章素材选用恰到好处。作者选用三毛、林清玄的素材,都大胆展开了合理的想象,刻画了一个幽美的意境,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吸引了读者走入文中,感受主人公的喜怒哀乐。

3.文章主题集中,论证扣论点紧实。文章几段结尾的总结句“教她难以忘怀”“教他如何不长久地感慨”“让我们恋恋不忘”,扣紧了“声之恋”这一中心,结构得体,思路清晰。

猜你喜欢

邮差声响三毛
帮大鸟邮差送信
老邮差帕哩的故事
犟牛“三毛”
我和“三毛”比童年
掌声响过再敬礼
掌声响起来
三毛流浪记
落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