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求好

2016-05-28林清玄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6年15期
关键词:万金判断力乡下人

林清玄

有好多人喜欢讲生活品质,他们认为花的钱多、花得起钱就是生活品质了。

于是,有愈来愈多的人,在吃饭时一掷万金,在置衣时一掷万金,拼命地挥霍金钱,当我们问他为什么要如此,他的答案是理直气壮的——“为了追求生活品质!为了讲究生活品质!”(开篇提出论题——生活品质,再摆出常见的“讲究生活品质”的生活现象——“挥霍金钱”,开门见山,不枝不蔓)

生活?品质?

这两样东西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如果说有钱能满足许多的物质条件就叫生活品质,是不是所有的富人都有生活品质,而穷人就没有生活品质呢?如果说受教育就会有生活品质,是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有生活品质,没受教育的人就没有生活品质呢?如果说都市才有生活品质,是不是乡下人就没有生活品质?是不是所有的都市人都有生活品质呢?(三个“如果说”领起的假设,既承接上文“挥霍金钱”的现象,又是层面上的拓展)

答案都是否定的,可见生活品质乃不是某一阶层、某一地区,或甚至某一时代的专利。古人也可以有生活品质,穷人、乡下人、工匠、农夫都可以有生活品质。因为,生活品质是一种求好的精神,是在一人有限的条件下寻求该条件最好的风格与方式,这才是生活品质。(先破后立,问答之间,水到渠成地提出自己对生活品质的思考,见解独到而深刻;结构上照应文题——“求好”)

工匠把一张桌子椅子做到最完美而无懈可击的地步,是生活品质。

农夫把稻田中的稻子种成最好的收成,是生活品质。

穷人买馒头果腹,知道同样的五块钱在何处可以买到最好品质的馒头,是生活品质。

家庭主妇买一块豆腐,花最便宜的钱买到最好吃的豆腐,是生活品质。

整个社会都能摒弃那不良的东西,寻求最好的可能,这个社会就会有生活品质了。因此,我们对生活品质最大的忧虑,乃不是小部分人的品位不良,而是大部分人失去求好的精神了。(由点而面,由正入反,通过列举的现象,读者自然明白了作者所倡导的“生活品质”的奥义;而“最大的忧虑”的提出,使得立论更加贴近生活,具有现实针对性)

在一个失去求好精神的社会里,往往使人误以为摆阔、奢靡、浪费就是生活品质,逐渐失去了生活品质的实相。进而使人失去对生活品质的判断力,只好追逐名牌,用有名的香水、服装、皮鞋,以至名建筑师盖的房子,来肯定自我的生活品质,这是为什么现代社会名牌泛滥的原因。有钱人从头到脚,从房子到汽车,从音响到电视用的都是名牌,那些名牌多得让人忘记了自己的名字。一般人欣羡之余,心生卑屈,以为那是生活品质,于是想尽方法不择手段去追求“生活品质”,甚至弄到心力交瘁、含恨而死。君不见被警察抓到的大流氓乃至小妓女,戴劳力士,开进口车,全身都是名牌吗?(形象地揭示失去了生活品质的判断力的危害——名牌泛滥,风气败坏)

真正的生活品质,是回到自我,清楚衡量自己的能力与条件,在这有限的条件下追求最好的事物与生活。再进一步,生活品质是因长久培养了求好的精神,因而有自信、有丰富的心胸世界;在外,有敏感直觉找到生活中最好的东西;在内,则能居陋巷而依然能创造愉悦多元的心灵空间。

生活品质就是如此简单;它不是从与别人比较中来的,而是自己人格与风格求好精神的表现。(对“生活品质”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侧重剖析“真正的生活品质”的内涵和积极意义,升华主旨)

评点:这是一篇见解新颖而深刻的议论性散文,“生活品质”这个词我们常挂在嘴边,却很少有人对它的内涵进行过思考,甚至有人因为误解而把挥霍金钱、追求名牌视为追求生活品质,作者没有随波逐流,而是独立思考,提出了真正的生活品质就是一种“求好”的精神,见解新颖,极具启发性,论证时假设论证结合举例论证及正反对比,有理有据,分析透辟,令人折服。

(编辑:关晓星)

猜你喜欢

万金判断力乡下人
论20世纪80年代我国电影中的“乡下人进城”叙事
“安全家书”抵万金
洞庭秋月
乡下人家
——根据课文《乡下人家》编写
康德《判断力批判》中审美判断力与目的论判断力之关联
学习书法是培养判断力的有效途径
好人陈万金
英语口语常见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