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实训,体现创新要求
2016-05-28周笔李玉良周赢武王建彬陈曦曜张妹玉曾夏辉余华梁刘丽琴
周笔 李玉良 周赢武 王建彬 陈曦曜 张妹玉 曾夏辉 余华梁 刘丽琴
【摘要】一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相互间的分工与配合,构成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教材是落实教学计划的最基本部分之一,是实现既定培养目标的重要基本部分。本文主要介绍了闽江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中光电材料与器件方向课程体系优化过程。课程体系优化过程注重实践实训,充分体现了创新要求。
【关键词】电子科学与技术 课程设置 光电子技术 应用型
【基金项目】福建省高等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AS1475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255-02
1.引言
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实施以来,我国光电子技术产业正在不断发展壮大。其中LED、太阳能光伏、激光技术等产业已经进入整合期,前景广阔。
但是,一方面由于国内高校专业设置滞后性,很少有与之对口的专业,故在光电子产业发展所需的工程技术人才出现了短缺现象,人才的培养速度无法支撑产业的快速发展。这就对高校培养光电子工程技术人才提出了迫切需求。另一方面,我国现在每年高校毕业生数在持续增加,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日益凸现。
学生就业难,主要在于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与合企业需求不一致,企业希望毕业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说明在学校专业课程教育和企业行业的实际需求必须进行必要的承接。
本文根据学校现有条件,从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优化开始,对光电子行业工程实践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存在的问题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我国高等院校的新兴专业,在近几年发展迅速。闽江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于2002年开设招生,经过十多年从到有专业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1)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过于宽泛,专业定位不明确。(2)课程设置不合理,针对性不强,系统性弱,课程体系特点不突出。(3)设置课程时不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课堂理论课时安排较多,实验实践环节薄弱。
3.优化课程设置:精简课程体系 强化实践与创新
闽江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历经近十年的办学历史,教师队伍壮大并趋向成熟,随着教学工作深入,教学设备等硬件的提高,逐步形成两个比较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光学。光学主要专业课程为现代光学基础、工程光学和信息光学。
根据高校教学改革发展要求,我们本着优化课程体系,体现创新教育观念,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突显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方面要求,通过长期深入调研,课程进行优化,将原有激光原理与技术,光电测试技术,光电技术三门课程整合成一门课,即光电子技术。原有三门课程中交叉内容较多,如光电测试技术和光电技术均包含了光度学基础和光电器件等内容,激光原理与技术课程也包含了光电测试技术及课程中激光测试技术等内容。由于任课教师不同,这给课程内容安排造成很大难度,教学内容难免有遗漏或是重复,衔接不当,造成课时利用率低、系统性较弱,难以凸显实践性与创新性。
光电子技术的相关内容较多,主要涉及到几个方面内容:光度学基础、激光技术与激光器、光电子器件与原理(发光器件、光电转换器件)、光电测试技术、光纤技术与光纤通信传感和相应的实验实践内容。
考虑目前电子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我们将光电子技术与材料方向的课程优化为下面的理论基础课程及实验实践课程。其中,理论基础类课程主要有光电子技术、光纤技术与应用、光纤测量与传感技术等;实验与实践类课程有光电子技术实验和专业课程设计I/II。
3.教材选择:体现课程体系特点 强化实验与实践
教材是落实教学计划的最基本部分之一,是实现既定培养目标的重要基本部分。优化了课程体系,教材选取成为关键。
(1)理论基础类课程的教材选取
光电子技术这门课程为核心,其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为联系基础课程,启下为实践课程的基础。选好该门课程的教材极为重要。
光电子技术的课程内容主要包含光度学基础、激光技术与激光器、光电子器件与原理(发光器件、光电转换器件)、光电测试技术等内容。目前市面上有关光电子技术课程的教材琳琅满目,内容上差异较大。其中,以《光电子技术》(安毓英,电子工业出版社)和《光电子技术基础》(朱京平,科学出版社出版)最具有代表性,均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版均体现本学科发展动态。这两套教材也是目前国内高校的光电子技术课程的最常见的教材之一。两者在内容编排上差异新体现在后者未包含成像器件(如CCD)的内容,另外将难度较大的非线性光学加大比重,单独列为一章。非线性光学主要介绍强光与物质相互作用而发生的非线性现象,目前属于前沿科学知识。考虑到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为工科专业,以及教学内容编排,学时要求、相应实验与实践内容,同时注意到成像器件这部分内容在光电子技术这门课程所占比较较大,为此我们选取《光电子技术》(安毓英,电子工业出版社)作为教材,而选取了《光电子技术基础》(朱京平,科学出版社出版)为主要的参考书之一。
同时我们补充选择相应内容的教材作为参考书,如电子工业出版社的《激光原理及应用》,主编陈家璧,彭瑞玲;机械工业出版社的《光电测试技术》(2009版),主编浦昭邦。
另外,光纤技术与应用和光纤测试与传感技术的教材分别为电子科技大学饶云江教授编写的《光纤技术》和赵勇教授编写的《光纤测量与传感技术》。
(2)实验与实践内容的系统性优化
加强实验实践方面,主要体现两方面:(1)专业技术实验,即光电子技术专业实验;(2)课程设计与实习实训。课程设计含电子类作业的基础课程设计《电子技术基础》,以及高年级偏向计算机技术课程设计I及II(主要为数值仿真技术)。
我们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主要体现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光学等方面内容,采取讲义自编方式,丰富实验内容,加强学社动手能力培养,强化时间创新能力。学时从原先60学时增加为80学时,实验项目从12个增到26个,可选内容增多,创新研究型增强,内容充实全面,主要包含激光原理与技术、光信息、光纤技术与传感、光电成像技术、光电效应与光电器件特性实验等各类实验。
课程设计主要考虑到数值仿真技术在目前科技发展与研究中的重要性。这方面内容我们选取重要且具有代表性的几个数值仿真软件如Rsoft,Zemax学习作为主要内容,教材采取自编形式。
5.小结
本文简要介绍了闽江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光电子方向课程体系发展过程。由于各种因素,目前的课程体系尚存许多不足之处,需要不断学习同行经验,进一步改进精简优化课程,强化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目标,更好更快地实现本科专业办学的应用型转变。
参考文献:
[1]《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第三版),教育部电子信息与电气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2010
[2]刘春娟,王永顺.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实践教学的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4):96.
[3]傅越千,苏树兵.应用型本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08,6(82):109.
[4]刘艳微,李林军,贺泽龙,马成.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初探[J].林区教学,2013,1.
作者简介:
周笔(1976年-),男,福建省南平市人,博士,副教授,闽江学院物理学与电子信息工程系,研究方向:光电子材料与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