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打造一流师资队伍
2016-05-28张闯
张闯
摘 要: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内容,是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方式。高校的发展需要依靠优质的师资队伍,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必须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关键词:师德师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形势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必要性
1.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是党和国家的一贯要求
长期以来,我们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近年来,教育部多次出台相关文件,指导师德师风建设。例如:2005年1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从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主要措施以及加强领导4个方面作出了部署;2011年12月,教育部出台《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从13个方面,要求高校坚决反对不良学风、有效遏制学术不端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和求真务实的学术氛围;2011年12月,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提出了“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6个方面的倡导性要求与禁止性规定;2014年9月29日,教育部出台《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深刻阐释了新时期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原则和要求、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主要举措、充分激发高校教师加强师德建设的自觉性、切实明确高校师德建设工作的责任主体5个方面的内容。
2.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是高校履行和承担社会责任的需要
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高校承担着神圣的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人才摇篮,是科学成果产出、知识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是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智囊团和主力军,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坚强阵地。为履行和承担这些职责,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师职业要求:高校教师必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立德树人、师德为先,才能够完成光荣的使命;同时,作为公民道德主体的高校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也是衡量是否达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标准。只有通过高校教师的言传身教,才能够教育和引导青年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以,高校教师要努力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带头人,从而为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水平作出贡献。
3.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是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
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关键在人,主导在教师,师德师风是纽带。教师素养的提高和学生素质的培养是一种在动态中相互促进的过程,教师的思想道德素养和行为品格直接关系到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教师应该成为党的教育方针的坚定贯彻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执行者,是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的核心贡献者,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育者,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带领者。要时刻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高度,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高度,从党的持续健康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意义,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自觉做党和国家放心、人民满意、学生爱戴的好教师。
4.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是实施“双一流”建设战略的需要
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大战略任务。其指导思想明确提出,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提出把建设一流师资队伍作为当前的主要任务:通过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优秀教师队伍。这既是国家的总体方案,也为各高校实施“双一流”建设战略指明了方向。
能否建成“双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与师德师风具有直接的内在联系。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发挥广大教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积极参与、和衷共济、敬业奉献,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传承创新优秀文化、着力推进成果转化,是创建“双一流”的力量源泉。良好的师德师风是建设一流师资队伍的必要条件,是推动高校发展的重要动力。师德师风与高校发展休戚与共。随着社会的发展、形势的变化,教师的职责、使命更加重大,教书育人的工作标准更加严格,师德师风建设的任务更加急迫。同时,师德师风也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师德师风建设的基本要求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师德师风建设提出的目标是:“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引导广大教师自尊、自律、自强,做学生敬仰爱戴的品行之师、学问之师,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让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教师。
1.要求广大教师树立理想信念
正确的政治观念是师德师风的根本。教师要一心向党、一心为人民、用语言播种、用彩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并以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要求广大教师坚守职业道德
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师德师风的核心。教师要发扬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注重修身养德,自觉陶冶道德情操;努力培养自己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益于学生、有益于社会的人;并不断规范自己的教书育人行为,大力弘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求真务实的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廉洁从教,依法执教。endprint
3.要求广大教师提高育人能力
遵循规律、科学施教是师德师风的基石。教育工作以其专业性著称,要求教师必须先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并在充分认识知识特点及学生身心特点的前提下,重点把握教学特点,刻苦钻研业务技术,提升科学研究水平,提高教书育人能力;因材施教,力戒一成不变、刻板僵化的因循守旧心态;克服贪功求名、揠苗助长的急功近利情绪,努力为学生营造想象和创新的空间,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环境和条件。
4.要求广大教师做到为人师表
终身学习、言传身教是师德师风的源泉。教师的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终身学习是教师言传身教、终身教育的基础,教师的师德魅力也是以深厚的文化学识为底蕴。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书本以外知识理念教育的前提,既在于自身终身学习理念的树立、知识体系结构的更新、科学视野的拓展、业务能力的提升;也在于对学科发展动向的关注、对科研事业的投入、对科研成果的运用;更在于拥有学生群体的支持与认可。所以,教师要努力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师德师风建设的实现路径
1.师德师风建设要有全面保障
一是要做好思想保障。要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师德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依据,在对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师德和职业道德规范建设的法规、政令和文件精神深入学习研究的基础之上,建立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以“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为核心,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为目标的师德师风建设指导思想体系。
二是要做好组织保障。建立健全师德建设工作领导机制,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明确各部门师德建设主体责任,共同参与、分工协作、多管齐下、狠抓落实,以教师自我约束组织领导体制促进师德建设合力的形成。
三是要做好舆论保障。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师德宣传常态有序,把师德宣传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师德师风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2.师德师风建设要抓住关键
一是以关键时间为抓手。在教师岗前培训、教师节、校庆日等特殊时间节点,开展相得益彰的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加大师德专题宣传力度,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师德师风建设氛围。
二是以关键人物为抓手。要善于发现身边普通人的闪光点,寻找身边具有高尚师德的普通人,塑造师德先进典型人物,充分发挥师德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教师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广泛开展“师德标兵”“职业道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评选,引导全校教职工向具有高尚师德的人学习。
三是以关键事件为抓手。要善于依托与教师成长发展相关的重要事件,建立师德师风建设与教师职务(职称)评定、岗位聘用、工资待遇、评优奖励等方面相协调的体制机制,将教师的师德培养与个人理想事业发展相结合,为教师加强师德修养创造良好的实践条件,真正地将师德师风建设做实、做细、做小。
3.师德师风建设要不断创新
一是利用新方法,采用新形式。多渠道、多层次推动师德师风建设,拓展工作组织形式,强化校园学术文化氛围的建设引导,坚持开展专题宣讲、主题座谈、基本功比赛、心理调适讲座等师德建设专项工作,落实新老教师交流座谈会、青年教工导师制等工作,发挥师德师风传、帮、带的作用。
二是使用新技术,开拓新阵地。要充分发挥网络平台时效性、广泛性、全面性的特点,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密切联系学校实际情况和学院工作举措,加大宣传力度,开辟师德建设新的阵地。通过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机制,培养造就一支德行高、业务精、结构优、活力足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4.师德师风建设要着眼长远
师德师风建设具有长期性、系统性的特点,不能一蹴而就,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体制,才能确保师德师风建设持之以恒、历久弥新。
一是要形成师德师风廉政工作机制。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纳入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建立监督、考核、教育与奖惩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开展师德师风、学术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重点进行师德师风教育,开设职业道德专门课程,开展师德师风和学术道德宣传。
二是要建立师德师风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师德师风调研、考察机制,明确师德师风违纪问题监督管理机制,形成师德师风舆情快速反应机制,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政策措施评价机制。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学术委员会、教学督导团等组织在师德监督中的重要作用,构筑通畅的师德师风情况监督反馈渠道,了解和掌握师德师风实施动态,对师德师风主体责任落实缺位及时予以纠正,做到有问必答、有责必查、有错必纠。
三是要建立师德师风评价机制。按照实事求是、信守公平、公开和公正的原则,设计行之有效的师德评价体系,完善评价指标,规范评价流程,通过与教学质量评价、教师满意度调研等进行的教学、科研的各类评价方式相结合,完成教师师德水平的自评与他评,帮助学校科学管理,促进教师队伍师德水平不断提高。
四是要建立师德师风考核机制。坚持将师德考核贯穿教师职业生涯,覆盖教师的引进、使用、培养和晋升等各个环节,将教师业务考核结果同师德表现挂钩。建立完善的师德考核机制,科学使用师德考核结果,及时发现和纠正师德问题,建立师德考核反馈和责任处理的双通道,促进教师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
五是要建立师德师风奖惩机制。坚持公开透明、公平合理的工作原则,对认真履行师德师风义务、表现优秀的教师可以优先推荐各级各类师德奖励,并广泛宣传、扩大影响;对出现违法乱纪、学术不端等造成恶劣影响的违反高校教师师德和职业道德的行为,建立问责机制,追究责任;划定教师师德“红线”,在教师资格认定、职称评审工作中坚持师德问题“一票否决制”。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人事处)
[责任编辑:陈 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