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泰农业谚语意象比较分析
2016-05-28阳亚妮
阳亚妮
(百色学院外国语学院 广西·北色 533000)
汉泰农业谚语意象比较分析
阳亚妮
(百色学院外国语学院广西·北色533000)
摘要:从古自今,农业谚语被广泛运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是广大劳动人民进行农事活动的指南针。中泰两国是历史悠久的农业国,多年的农事活动积累下了丰富的农业谚语。本文通过对汉泰农业谚语的举例,比较中泰农业谚语意象、含义的异同。
关键词:汉泰;农业谚语;意象比较
一、前言
农业谚语是民族语言的精华,是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经验的结晶,中泰两国是历史悠久的农业国,有着丰富的农业谚语,反映农民对生产生活的认识。中泰两国地理相近,血缘相亲,文化相通,在语言的运用方面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由于自然环境、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两者又存在差异性。
二、汉泰农业谚语比较
(一)谚语中含有相似的农业意象
中泰两国注重农业谚语的运用,其意象与含义有相似性。在汉泰农业谚语中有具体农业意象的情况下,可分为有相似的农业意象和有不同的农业意象。有些农谚中含有相似的意象其含义也相同,有些即使有相似的农业意象,但其含义又是不同的。
1.意象相同,含义相同
汉泰农业谚语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以下几组农谚有着相似的农业意象,同时也表示相同的含义。
直译:在水里有鱼,在田里有米。
意译:物产丰富
汉:鱼米之乡
含义:物产丰富
在第一组农业谚语中,汉泰两句农谚都表示物产丰富的意思。“鱼”和“米”都出现在两句谚语中,对农民来说,有吃不完的鱼和吃不完的米就是美好富足的生活。在这组谚语中,出现了相同的农业意象,并且含义相同。
直译:牛吃嫩草
意译:年龄差距大的夫妻或者情侣
汉:老牛吃嫩草
含义:年龄差距大的夫妻或者情侣
第二组谚语都是比喻年龄很大的人想要得到比自己年龄小很多的人成为伴侣,即年龄差距大的夫妻或者情侣。两组谚语的“牛”都比喻年龄大的人,“嫩草”都比喻年龄小的人,而且都使用了“吃”这个动词,在句式、结构上也是一致的。
直译:鱼大吃鱼小
意译:恃强凌弱
汉:大鱼吃小鱼
含义:恃强凌弱
第三组谚语中,通过相同的意象“大鱼”来比喻强者,“小鱼”来比喻弱者,表达了“以大欺小、恃强凌弱”的含义。
直译:天后雨
意译:雨过天晴。
汉:雨过天晴,老虹出庭。
含义:雨过天晴。
这组谚语中都出现了“雨”这一意象,雨在农事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组汉泰谚语都有相同的农业意象“雨”,并表示“雨过天晴”相同的含义。
2.农业意象相同,含义不同
由于文化的差异,中泰两国在语言的运用上也存在着差异。接下来的这几组汉泰农业谚语都含有相似的农业意象,但所表达的含义不同。
直译:雨下不遍布天
意译:厚此薄彼
汉:天无百日雨,人无一世穷
含义:只要努力,不放弃,总有成功的机会
中的“雨”指的是给予的某种恩惠,意思是重视或优待一方,轻视或冷淡另一方,比喻对人、对事不同看待。而第二句的字面意思是“天不会一直下雨,人不可能穷一辈子”,含义就是鼓励人们只要努力,不放弃,总有成功的机会。
直译:拿鸭去啼叫比赛鸡
意译:拿不好的东西去替换好的东西
汉:鸡抱鸭子干忙活
含义:比喻事情不具备成功的条件,白忙活一场,不会有什么进展或结果。
这两组谚语中都出现了“鸡”和“鸭”这两种农业意象,但所表达的内容不一样。第一句中的(鸭)比喻的是不好的东西,(鸡)比喻好的东西,谚语本身的意思是拿不好的东西去替换好的东西。而第二句谚语同样使用了“鸡”、“鸭”两个意象,但所表达的含义完全不一样。
直译:鸡食谷子
意译:受贿赂
汉:暗鸡食碎米
含义:比喻慢慢积累,积少成多
这两句谚语都出现了“鸡”、“米”(谷子和碎米都是同一性质的食物,都属于米)两种农业意象,从字面上看表达的内容都一样,都是“鸡吃米”,但含义是不一样的。第一句谚语中把(谷子)比作贿赂的东西,鸡成了受贿赂的人;而第二句所表达的含义却是积极向上的。
直译:鸡鸣鸡啼
意译:鸡鸣天亮
汉:鸡叫有早晚,天亮一起亮
含义:虽然人们对事物的理解各不相同,但事物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会因此改变。
以上这组谚语同样是“鸡鸣”,但两个句子的含义不一样。第一句中的“鸡鸣”、“鸡啼”都是报晓,准备天亮的意思,而第二句中把鸡鸣比作客观存在的规律,意思完全不一样。
直译:鲈鱼得到水
意译:形容一个人十分得意的样子。
汉:如鱼得水
含义:比喻得到跟自己很投合的人或于自己很合适的环境。
该组农业谚语中都出现了相同的意象“鱼”和“水”,表面上都是“鱼得到水”的意思,但它们的实际意义差别却很大。泰语农业谚语是形容一个人十分得意的样子,含贬义;而汉语农业谚语是比喻得到跟自己很投合的人或于自己很合适的环境,含褒义。
(三)谚语中含有不同的农业意象
在搜集汉泰农业谚语的时候会发现,有些汉语农业谚语和泰语农业谚语虽然各自使用的农业意象不相同,但所表达的内容还有含义是相同的。我们将通过以下几组例子进行分析。
1.农业意象不同,含义相同
直译:牛丢失修建栅栏
意译:出现问题才事后补救,为时已晚。
汉:亡羊补牢
含义:出现问题才事后补救,为时已晚。
上面的两组谚语表达的是同一个含义,意思都是“出现问题才事后补救,为时已晚”,但两个句子中所使用的农业意象是不同的。第一句用了(牛),而第二句用的是羊,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
直译:鸡美丽因为羽毛,人美丽因为打扮
意译:外表的打扮很重要
汉:人靠衣装马靠鞍
含义:外表的打扮很重要
直译:稻谷依靠田,鱼依靠水。
意译: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汉:人靠地养,地靠人长
含义:人和地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直译:鱼腐烂一条,臭整个鱼篓。
意译:比喻虽是一点小问题,但危害却很大,影响了全部。
汉:一颗老鼠屎,败坏一锅汤
含义:比喻虽是一点小问题,但危害却很大,影响了全部。两组农业谚语中分别使用了(烂鱼)、“老鼠屎”农业意象,这两个意象都象征着不好的东西。它们分别是(整个鱼篓)和“一锅汤”中的一个小的部分,但都能影响到整体。这两句谚语使用了两个不同的意象,表达了一样的含义。
直译:摘花不留根
意译:比喻做事情要除掉祸根,以免后患无穷。
汉:斩草要除根
含义:比喻做事情要除掉祸根,以免后患无穷。
直译:拉二胡给牛听
意译:比喻跟不明道理的人讲道理。
汉:对牛弹琴
含义:比喻跟不明道理的人讲道理。
此组农业谚语都表达了相同的含义,即“跟不明事理的人讲道理”,且都用“牛”来代表那些不明事理的人。而两句谚语之间的差异就在于:第一句谚语中使用的意象是“二胡”,第二句谚语中使用的意象是“琴”。
直译:播种植物何种得到果实那样
意译:比喻做了什么事,就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汉: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含义:比喻做了什么事,就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三、结语
汉泰农业谚语文化源远流长,是祖先们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农谚作为广大人民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除了能引导劳动人民有效的开展农事活动之外,还能教导人们为人处世、遵循伦理道德的生活哲理。汉泰农业谚语的异同,离不开自然环境、生产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娟.《民俗学概论》(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6.
[2]赵忠宝.中华谚语[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12.
[3]需赣丽《东盟民俗》[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9.
[4]陈晖.熊韬.《泰国概论》[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12.12.
[5]李庆军.谚语分类词典[M].安徽:黄山书社,1991.
作者简介:阳亚妮,百色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泰语教学与泰国语言文学。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校地校企共建科技创新平台“壮泰文化交流比较研究中心”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广西优势特色专业建设--泰语(1901040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H146;H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534(2016)02-13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