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敢问路在何方

2016-05-28林晶晶

党员生活 2016年5期
关键词:山村村民

林晶晶

干净整洁的农家院落,宽敞明亮的两层小楼,楼下有农机车库和农具房,门口处是配备了抽水马桶和淋浴间等现代设施的浴卫房。门口的小树下,有一只毛色油亮的小黄狗在看家护院,旁边的菜地里,一只老母鸡带着一群浅黄色的小鸡在觅食捉虫。

像这样的农家小院,是钟祥市胡集镇湖山村村民的“标配”。到过湖山村的人大多会提出同一个问题:一个无自然资源优势、无区位地理优势、无特殊政策扶持的普通贫困村,何以在短短5年间,摇身一变,成为了小有名气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要知道,5年前的湖山村,是钟祥市远近闻名的“穷、软、乱”后进村。我们深入探访后才发现,这一“湖山奇迹”的背后,有一位誓言带领乡亲走出“强村富民”之路的当家人——村党委书记郑雄。

回归家乡,筑起十年强村梦

今年54岁的郑雄,是土生土长的湖山村人。小时候,郑雄家中贫困,土墙遭雨淋后倒塌,砸死了他的两个姐姐,母亲一条腿被砸残。生死瞬间,母亲将他推入一只大衣柜中,使他逃过一劫。大难不死,父亲在外讨生活,母亲在外治病,郑雄一度在村里吃百家饭、住百家屋。至今,他仍对家乡和乡亲怀着深厚的感情。

1980年,郑雄成为了村里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毕业后当了一名内科医生,后被提拔担任钟祥市卫生局副局长。2001年,为了响应市委号召,郑雄办理了停薪留职,下海创业。十年打拼后,他成为了拥有3家民营医院、一家磷矿的成功企业家,资产过亿。到了2011年,年过不惑的郑雄,开始再一次思考调整人生方向。他总结了自己从医十年、从政十年、经商十年的人生历程,却也迷茫,人生的下一个十年,应该走向何方?

正在这时,镇党委一班人找到了郑雄。当时,钟祥市正在大力实施能人回村工程,镇党委希望他能回到湖山村,带领父老乡亲走出贫困落后的窘境。虽然数十年没有回过村里,但每年,郑雄都会拿出一定资金支持村里的公益事业。回村一看,郑雄的心直往下沉。湖山村与他离开时相比毫无起色,甚至更加凋敝了。村民人均纯收入仅5000余元,村级锁定负债87万元,集体收入为“零”。全村没有一米水泥路,没通自来水,没通网络电视。村民徐大清告诉他:“电压太低了,早上出门插上电饭煲,中午回来饭还没熟,夏天电扇还没蒲扇凉快。”10年换了4个书记,村里上访闹事不断。

郑雄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不顾家人和亲友的强烈反对,他决心将自己的下一个十年目标定为彻底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带领乡亲们真正地过上富裕舒心的幸福生活。

2011年底,郑雄正式回村参加村“两委”换届选举,并高票当选了村党委书记和村主任。在第一次党员群众大会上,郑雄当众宣誓:“一年打基础,三年大变样,五年换新天。”并立下了“自己不拿一分钱工资,公益事业不要村民出一分钱,自己的企业不跟村里有任何利益关联”的三不原则,大大振奋了湖山村党员群众的精神。“要做就要做好,我不会给自己留后路!”郑雄斩钉截铁地说。为了落实自己的誓言,郑雄将自己的企业交付给职业经理人打理,并让妻子辞去公职专门负责企业管理,而他自己则把全部的心血和精力投注到了村里。

决心有了,但要找到一条适合湖山村发展的道路,并非易事。为了找到出路,郑雄自费走上了取经之路。2个月的时间,他跑了全国各地的17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住在农家,实地调研。但越走,郑雄的心越凉:这些经验,没有一个能够用到湖山村的!

湖山村既无资源禀赋,也无大树乘凉,更不会有项目叠加重金打造的政策倾斜。而且郑雄清醒地意识到,湖山村的发展,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要走出一条“自力更生,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村富带民富,村民共富”的路子。

回村后的第一件事,郑雄就组建了一个不同于普通村“两委”的班子,他借鉴企业管理经验,在市、镇两级党委的支持下,试行“三个三分之一”配班子,就是本村选的干部占三分之一;聘请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干部占三分之一;面向社会公开选聘有志于新农村建设的人才占三分之一。此举解决了干部的宗派、宗族、年龄问题,他的现任“班底”中,有退休小学校长、有从北京招来的年轻大学生。

要振奋村民投入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必须先干起来。当年冬天,郑雄个人捐资近100万元,硬化了7条通组主干道,开通了所有农户的自来水,改造升级了电网,打了2口机井,扩挖了20多口堰塘。大年三十晚上,70多岁的老书记代表全村村民,给郑雄送了一百个土鸡蛋。郑雄流泪了:“只要大伙对我满意,这个书记再苦再难我也要干下去!”

随后,郑雄又做了一件令村民们难以理解的事,他自费40多万元,请华农、武科的专家教授编制了《湖山村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村民们都说我是个‘榔头,败家子。”郑雄笑着回忆。从珠海抱回7大本规划的他,在心中勾勒着湖山村未来的美景: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工业园、农业园、种植园、别墅区、路边的美化园林……憧憬之后,郑雄必须面对现实。要建设,钱从哪来?他不禁又陷入了冥思苦想中。

“三资”清理,敢叫湖山换新天

说到“湖山奇迹”,背后有很多感人的故事。所谓奇迹,说的就是湖山村完全靠自己的力量,在5年间如变魔术般,从一穷二白一举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年收入80多万元,积累近2000万元的奇迹。

“湖山的奇迹完全可以复制。”郑雄抛下了一句简短的话,毫不藏私,“其中的秘密就是‘三资清理。”

所谓“三资清理”,就是对村集体的资金、资产、资源进行全面清理、逐一清查,对被非法侵占、违规发包的资源、资产,协议清回或依法清收。郑雄的方法是,用法治的力量打开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路子。全村8500亩耕地,确权面积仅2500亩,大量耕地、山林、堰塘、水库、鱼池被少数干部和“狠人”非法侵占。有的土地每年租金不足10元,一租30年,“合约”就写在一张纸烟盒的背面;200亩鱼塘,30年租金仅10万,只是租户与时任村书记的一个口头约定;有的土地缺乏监管,你挖一点,我挖一点,久而久之,就成了私人自己的……

当时,很多亲友为郑雄担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触碰别人的既得利益,怕是块难啃的硬骨头。但他已下定决心:“对的就是对的,依法治国就要依法治村!”

“真难,可以说是刀光剑影。”郑雄感慨地说。在清理过程中,郑雄从自家亲戚入手,为此,有亲戚差点跟他反目成仇。不知是哪里的混混,将郑雄母亲的墓碑打断。但他决心如铁:“‘三资清理,是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来源。农村该分的分完了,部分资源非法落入到少数人手中,必须通过法律的手段收回,要斩断农村不公平、不稳定的根源。”

为清理集体资源,郑雄请来法律顾问,打了7场官司,有2起上诉到高院,取消不合法、不公平合同20多个,清理出土地2000多亩,堰塘206口,鱼池300亩,水库2个,全部收归村集体。

“我们心里很高兴,气也顺了。”村民王先和说。那段时间,郑雄自己也兴奋得睡不着觉——有了这些宝贵的资源,实现强村富民十年梦就有指望了。

清理出来的土地,500亩包给村民耕种,500亩通过资本运作,筹集1500万元发展资金,其余则分类规划,用来发展村公共事业及招商引资。村里引进15家企业,办起了粮食收储公司、万只育肥羊基地、锦鲤养殖基地、千亩农业生态园示范基地。“村里把路肩地经营权置换给公司,他们种上金银花和苗木。绿化村里不但不出钱,每年还坐收公司9万元土地租金。”郑雄补充说。

有了钱,还要钱生钱,郑雄开动脑筋,采取助企获息的方式,村集体借贷200万元资金支持企业发展。为规避风险,仅有少量资金入股,其余部分作为借款获取利息,旱涝保收。这一项就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8万。村集体也建立常态收入机制,资源性收入、企业固定分红等,总收入去年达到80多万元。

为了保证村里投资的资金安全,郑雄通过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实现了真正的村企共建。村干部在村企业兼职,监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为企业协调各种矛盾、保驾护航。村副主任白长山介绍:“企业进村,要参与村里基础设施建设,村干部通过服务解决部分工资,参与企业管理,一举多得。”

有了钱以后,湖山村新农村的美景就如在一张白纸上尽情挥洒。全村实现了水通、路通、网通、电通。按当时重金设计的规划,村里先后建起了占地100亩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院校专家科研培训中心、文体活动中心,建设了湖山村第一个生态农民小区。同时,还引进了多家企业进村投资,目前已办起了液化气站、10万吨的粮食收储公司、万只育肥羊基地、千亩农业生态园及高效农业示范基地,高标准幼儿园正在建设中。村里所有建设资金90%靠自筹,没有向村民收一分钱,也没有新增一分钱的债务。

“所有的变化都是这5年来发生的。当初村里连个办公的地方都没有。半夜12点,我还看到郑书记在村里转悠。”湖山村副主任李先春感慨地说,“事搞不好,郑书记是饭吃不香,觉睡不着。”

因地制宜,不让乡愁成追忆

“郑书记不一味拆迁腾地,而是注重考虑老百姓需求,不是把农村建成城市,而是更像农村。”出生于1988年的包安娜,是村里的副主任兼妇女主任。2011年,她从网上看到招聘启事,义无反顾地从北京来到湖山村并从此扎根。思维活跃的她,最认可的是郑雄因地制宜、建设美丽乡村的思路和魄力。

2013年,湖山村计划开始第一批村居集中新建改建,规划100余套,村民积极性很高,缴纳了3000余万元的建房款。一大笔资金入手,郑雄感觉不对了:各种包工头请吃饭的邀约、领导打招呼的条子都来了。再看到有些村因为集中建房引发了各种矛盾。他开始思索,有没有既能防止腐败又让老百姓满意的方法?

经过慎重研究,郑雄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把收上来的钱全部退还给村民。无论新建改建,一律采取互助共建模式,村集体统一规划,配套水电路气,明确户型,农户自备料请工建房。”实践下来,湖山村取得了村民省钱满意、防范村干部腐败的双赢局面。老百姓自己建房子,老砖老房都可以利用,互相换工,每平米比市场最低价还节约600多元,质量也有保证。“郑书记是实心实意为我们做事!”郑雄的威信在这一举措中,再一次大幅提升。

“他没有别的绝招,就是把心放在中间,只要公平了,老百姓就支持了。”胡集镇党委书记宋兴宇说。目前,胡集镇已将这一经验铺开,不再允许村里统一建房,而是学习湖山村的经验,统一规划、农民自建。

一套组合拳下来,湖山村已经旧貌换新颜。村民依靠土地流转获取一部分收入,还可在家门口引进的企业就近务工获取劳务收入。郑雄还扶持村民因地制宜,搞特色种养殖,多面开花。2015年,湖山村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000元。但郑雄并不满足,他尖锐地指出:“湖山面子上是新农村,里子还不是。”建设好了硬件还不够,关键还要提升老百姓的素质,涵养文化的绿洲。

看到自己小时候的同学,五十出头的年纪,就只围着几个孙子打转,完全与外界隔绝,郑雄叹息;看到村里留守妇女家长里短、矛盾迭起,郑雄着急……2011年,他果断开通了村里停用了30多年的高音喇叭,每天按时播送新闻联播、湖北新闻、农家小常识和天气预报。潜移默化间,村民们知道了中央政策,知晓了国家事、身边事,懂得了法律常识。有人听了广播,来找郑雄解释中央惠农政策在村里如何落实。郑雄非但不烦,反而大喜过望:“我的目的达到了。”

在村干部的管理上,郑雄也有一套现代的理念,他要求村“两委”干部必须每天按时上下班,晚上有人值班。让村里的公章从干部包里走出来,进入大厅、专人管理、使用登记、季度公示,让公权在阳光下运行。“过去农村公章管理经常出问题,我们就设计了一套制度来严格规范。”郑雄说。

为了在村里树立起文明新风,郑雄也和村“两委”一班人精心设计,开展了“好女儿”“好媳妇”“好公婆”的评选。2015年,村民李颖精心照顾生病的婆婆,家庭和睦,被评为湖山村“好儿媳”。郑雄和村“两委”班子带着腰鼓队,敲锣打鼓将证书和奖金送到了她的娘家,一时引起轰动,整个家族为之荣耀。全村的道德风气为之一变,人人都想当模范典型。此外,湖山村还探索开展了党员干部群众积分制管理,劳动模范、创业模范、道德模范的评选等活动,出台了12章120条村规民约,奖惩分明。“郑书记给我们创造了好的条件,现在村里风气和睦,我们活得自由自在,非常幸福。”村民詹万保说。

春日,走在湖山村,本地最常见的粉紫色美人樱,热热闹闹地开在路边。年轻妇女推着婴儿车在干净的路上散步,小孩子在房前无忧无虑地玩耍。包安娜的父母和10多家亲戚都来到湖山村安家落户。“我们都觉得湖山村未来大有希望,成为湖山村的村民很骄傲。”

在村民道德建设上,郑雄不仅高度重视,而且率先垂范。他除了每年私人掏腰包,拿出一定资金扶持村里的公益事业,还利用自家开医院的有利条件,每年为村里70岁以上村民和村里历任老干部提供一次免费体检。他收养了村里的两名孤儿,精心培养、教育。有一次郑雄生病了,乡亲们纷纷到家里看望他,村民董国祥代表大家对他说:“没有你的日子,我们非常想你,没有我们的日子,你要好好保重自己。”令郑雄感动不已。

5年间,郑雄用无数个殚精竭虑的日夜和大胆创新的探索,赢得了乡亲们的信任和感激。湖山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湖北省文明村、湖北省生态宜居村,他也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湖北省人大代表、钟祥市劳动模范等荣誉。但郑雄始终牢记着那个让乡亲们过上幸福日子、留住那一份永恒乡愁的梦想,不断进取,不敢懈怠。

荆门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本举这样评价湖山村和郑雄:“湖山村的发展之路是一条适合大多数普通村发展村集体经济、强村富民的道路,它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可推广、可复制。郑雄是一个具有奉献精神、实干精神、创新精神的带头人。我们的新农村建设,就需要千千万万个像郑雄这样的探索者和领路人。”

猜你喜欢

山村村民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油站建起来,村民富起来
脚下有泥土 心中有村民
山村日出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山村美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山村一天一个样
山村晚归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