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线电干扰与排查措施分析

2016-05-28杨慧英

科技与创新 2016年9期

杨慧英

摘 要:近年来,我国无线电通信发展快速,通过无线电波可以快速传输声音、文字、图像、数据等信息。无线电通信方式具有建立速度快、机动性高、通信距离无限制等优点,但是,无线电信号传输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干扰无线电信号的正常通信,甚至一些重要的无线电信号被截获。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无线电信号的干扰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排查措施,最大程度地降低无线电信号的干扰程度。通过分析无线电干扰类型,提出了无线电干扰排查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无线电干扰;排查措施;同信道干扰;互调干扰

中图分类号:TN9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09.128

无线电干扰会直接影响有用信号的正常接收,甚至造成信号损坏。当前,我国的无线电产品越来越多,无线电干扰现象的出现越来越频繁,干扰信号通过耦合方式进入无线电信号接收系统或者信道,使得无线电通信性能不断下降,造成信息丢失或者出现较大误差。因此,我们应仔细分析无线电干扰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排查和处理,从而不断提高无线电通信质量。

1 无线电干扰类型

1.1 同信道干扰

同信道干扰主要是指频率接近接收机频率或者处于接收机工作频率的干扰发射,干扰信号和正常接收信号在同信道干扰中经过变频处于中频通带中。同信道干扰主要包括通带检波之前的干扰发射源。由于干扰信号和正常信号一起被检波、处理和放大,因此接收机易受到严重的干扰。

1.2 邻信道干扰

邻信道干扰主要是指与接收机通带中最大频率分量相近或者相等的分量,且与接收机频率相邻的无线电信号对正常的信号接收产生的干扰。通常情况下,中频频带比射频频带窄,对超外差接收机相邻频道的干扰与射频通带非常接近,接收机调谐频率两侧的频带干扰区逐渐扩展到无线电对边频道。邻信道干扰包括选择性干扰和邻信道功率干扰。在标准的调制解调条件下,按照信道划分的无线电系统中一部分发射机输出功率处于相邻信道带宽中,而这部分输出功率很容易干扰接收机的正常运行;而选择性干扰主要是指相邻信道的发射机会影响电磁波信号电平,对接收机产生信道干扰。

1.3 互调干扰

非线性器件接收不同频率的信号时,利用非线性转换可以生成若干个组合频率信号,而一些组合频率正好处于接收机通带中,造成互调干扰。互调干扰的出现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即相关无线电台同时运行,干扰信号足够强和频率组合关系相对固定。满足以上三个条件后,很容易出现互调干扰。在实际应用中,互调干扰对无线电信号接收机的影响较大,而且干扰排查难度较大,很容易产生较大的危害。常见的互调干扰主要包括通信系统和传输电路、接收机、发射机的互调干扰,其主要产生于一些非线性器件。

1.4 阻塞干扰

堵塞干扰主要是强干扰信号通过接收机高频放大以后,受到非线性影响,对弱信号、强干扰信号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晶体管跨导会进入截止区或者饱和区,使得接收机输出端信号不断减弱,有时完全堵塞晶体管,直接影响正常信号的输出。同时,如果电容和混频器前端发生融合,受强干扰影响,晶体管中的信号在电容充电过程中处于截止区或者饱和区,无法正常运行。

2 无线电干扰排查措施

2.1 无线电测向

无线电测向系统包括测向控制处理显示模块、信号处理模块、测向接收机和测向天线。处理显示模块主要利用数字或者模拟形式输出无线电测向方位信息;信号处理模块包括信号处理电路、多波道接收机和单波道接收机,通过处理、变换、放大和选择无线电感应电势处理方位信息。在实际的无线电测向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2.1.1 振幅法

按照天线系统方向图中的最小值或者最大值,随着天线的转动,天线输出值不断变化,通过天线指向判断无线电波的方向,并且可运用具有相同特征的接收系统和天线系统分析、比较接收机的信号幅度,从而判断无线电干扰方向。

2.1.2 多普勒法测向法

天线系统由圆周上均匀分布的一组天线构成。按照一定的旋转速度和画圆周方向,接收机依次接收各个天线元的感应电势,我们可以将其看作是一根天线沿着圆周做匀速运动。而受多普勒效应的影响,接收机输出信号相位需要进行附加调制,通过分析无线电信号相位,获得无线电干扰方位信息。

2.1.3 相位法测向法

具有相同特征的天线元接收无线电波时,无线电波存在波段差,造成天线元接收的无线电波电势存在一定的差异。而无线电波干扰方向与合成电势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根据两个天线元感应电势之间的相位差判断无线电波干扰方向。

2.2 无线电定位

2.2.1 一点定位

一点定位主要是指通过一个测向站定位无线电波辐射源。其基本原理是在某个曲面或者平面上有已知的辐射源,通过测向站来测量无线电信号的方位角和仰视角,标出一条示向线,如图1所示。空间作图过程中,已知的曲面或者平面与示向线对应的方位角、仰视角之间有交点,这个交点就是无线电波干扰辐射源位置。

2.2.2 动态定位

动态定位主要是运用测向机在不同位置、不同时间来定位某个无线电辐射源。为了控制或者缩小定位误差,一方面可以运用微分概率来测量距离,另一方面可以多次反复测量,做好迭代运算,且在动态测量过程中,以比较相近的测角结果为目标辐射源方位角,结合测向站的运动速度计算方位角变化速度,从而计算出测向站和无线电干扰源之间的距离。

3 结束语

近年来,无线电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一部分,但是无线电干扰给人们带来很多困扰。通过分析几种常见的无线电干扰类型后得出,可以采用无线电测向和定位技术快速排查无线电波信号干扰源。

参考文献

[1]邓荣春,魏小忠,李国强.民航无线电干扰特征分析及几点措施[J].中国无线电,2013(02):26-28.

[2]赵用林.航空无线电干扰分析与应对措施[J].中国无线电,2014(04):49-50,61.

〔编辑:刘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