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手机社交媒体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2016-05-28杜鹃

科技与创新 2016年9期
关键词:传播模式大学生

杜鹃

摘 要:手机社交媒体是大学生使用频率最高的媒体,它与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但它在给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以山西大学的学生为例,从他们使用手机社交媒体的情况入手,分析了手机社交媒体给他们带来的影响,以期通过相关研究让大学生们及社会各界正确认识手机社交媒体的利弊,不断提高相关部门对手机社交媒体的重视度,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规避负面影响。

关键词: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媒体依赖;传播模式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09.041

手机社交媒体整合了人际传播、大众传播等多种传播模式的传播特点。对于思维活跃的大学生群体,他们更乐于接受手机社交媒体。手机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让很多人开始关注其带来的影响——从有利的角度讲,手机社交媒体正在改变着大学生的媒介接触习惯,开辟了一条全新的信息传播和接收途径,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扩大了交际圈,增强了与他人之间的互动。利用手机社交媒体后,大学生与朋友之间的交流次数明显增多。同时,它还能帮助学生们拓展人脉。从不利的角度讲,手机社交媒体会给大学生们造成诸多负面影响。

1 手机社交媒体使用基本情况

本文运用网络问卷调查法调查山西大学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共获取了376份有效调查问卷,并根据问卷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1 手机社交媒体接触时间和频率较高

97.39%的学生表示经常使用手机社交媒体,只有2.61%的学生表示未曾使用过。另外,大学生接触手机社交媒体的时间比较长,96.52%的学生表示使用时间2年以上,2.61%的学生表示使用时间1~2年,0.87%的学生表示使用时间0.5~1年,而半年以下的没有。这组数据充分表明,手机社交媒体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率比较高,使用时间比较长。谈及手机社交媒体使用频率时,96.52%的学生表示很高,每天都会用。

1.2 过度依赖手机社交媒体

手机社交媒体的使用时间和使用频率足以说明在校大学生对手机社交媒体的依赖程度。除此以外,当问及他们如果有一段时间(0.5 d或1 d)手机铃声不响或不震动时会怎么办,62.61%的学生称会偶尔查看手机。这充分说明,大学生对手机依赖程度过高。

1.3 接触手机社交媒体的类型比较集中

调查表明,大学生接触手机社交媒体的类型比较集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微信、QQ和微博,三者的比例都达到95%以上,而像人人网、贴吧、论坛、陌陌等接触的人相对较少。这些社交媒体的使用情况如图1所示。

1.4 使用手机社交媒体接触的目的

大家通过手机社交媒体接触的目的是沟通、分享、获取信息,结识新朋友。如图2所示,调查结果显示,联系家人、朋友和同学,与他人交流、学习,了解社会热点新闻,分享心情,展示个人形象是主要目的。除此之外,结交新朋友,扩展人脉所占的比例也比较高。这说明,大学生通过手机社交媒体接触陌生人的比例比较高,但相应的风险也比较高。

2 手机社交媒体对大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

由于手机社交媒体上的信息具有开放性和自由性,相关部门很难发挥把关人的作用,再加上大学生自身认知不足,社会各界缺乏思想引导等,他们很容易群体沉迷于社交媒体营造的“拟态环境”中而不能自拔,甚至混淆网络社交与现实社交的关系,造成人际关系淡漠,价值观和世界观扭曲等不良影响。

2.1 分散注意力,占用学习时间

与部分教师简单交流后,许多教师表示,很多学生会在上课时间偷偷玩手机,部分学生选择观看电影,部分学生选择利用社交媒体与他人聊天。当他们被提问时,经常听不到教师叫自己的名字,更不知道教师提出的问题。调查问卷的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1/2的学生认为,上课使用手机社交媒体影响了自己的听课效果。而且他们也表示,在图书馆、寝室或者家里学习时,经常受到QQ、微信、微博等信息的干扰,进而分散了注意力,缩短了学习时间,影响了学习效果。以往学生不爱听某一门课时会选择与其他同学聊天、睡觉甚至逃课。现在很多学生遇到不喜欢的课时,不是想办法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与他人讨论,与教师沟通,而是选择逃避,逃避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拿出手机畅游社交媒体。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听课效果,耽误学业,甚至手机社交媒体成为了他们考试作弊的工具。

2.2 人际关系淡漠,影响身心健康

手机社交媒体在拓展人际关系的同时也导致现实的人际关系淡漠。许多大学生与朋友共处时本应该多交流和互动,可相反大家各自拿起自己的手机做起了“低头族”,互不交流,沉浸在虚拟的网络社交当中,严重影响了现实中的人际沟通和交流。网络中的互动行为不仅会影响现实中的人际互动,还会影响他们的关系。此外,手机社交媒体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社交媒体营造的拟态环境让他们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不透露自己的真实信息,失去了基本的道德认知和评价。具体而言,大学生性观念开放,他们为了弥补感情上的空虚,选择通过社交媒体结识陌生朋友,传播色情图片,与对方视频裸聊,甚至部分学生会与对方见面发生不正当关系。长此以往,会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罹患性类疾病、堕胎等现象在大学生中成了难言之隐,重过程不重结果,草率而冲动的行为使得他们恋爱观扭曲,恋爱片面化和功利化。在调查问卷中谈到手机社交时,很多学生就曾表示少结识陌生人,少约会等。由此可见,手机社交媒体人际空间的扩大导致他们情感迷失。同时,经常接触手机社交媒体会使人的性格变得孤僻,并对视力和神经系统造成不利的影响。

2.3 形成媒体依赖,回避现实社会互动

使用手机社交媒体的另一个负面影响就是患上“媒介依存症”。所谓“媒介依存症”,是指过度沉迷于媒介接触中而不能自拔,价值和行为选择都必须从媒介中寻找依据,从与媒介的虚拟互动中回避现实的社会互动,形成了孤独、自闭的社会性格等。如图3所示,调查结果显示,60.8%的学生表示过度依赖手机社交媒体影响了他们的现实交往能力。对于这些学生而言,手机社交媒体已经融入了生活中,与吃饭、睡觉一样重要,而他们无法控制自己查看社交媒体的欲望已经形成了严重的媒体

依赖症,必须利用一切时间刷微博,刷朋友圈。新的生活常态和行为直接影响了人们与身边人的互动,沉浸于社交网络虚拟的环境中而完全忽略现实中的社会互动。

3 结束语

《山西大学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使用情况》调查问卷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调查结果显示,该校大学生使用手机社交媒体的时间比较长,使用频率比较高,手机社交媒体对他们的影响也比较大。就负面影响来说,过度使用手机社交媒体会导致学生们的注意力不集中,而且还占用了他们太多的学习时间;人际关系淡漠会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对社交媒体形成媒体依赖,回避现实社会互动。未来,随着手机社交媒体的发展,社交媒体的类型和功能将更加多样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也会不断改变。鉴于此,我们需要正确认识手机社交媒体给大学生生活带来的便利,有效规避其造成的负面影响。要想真正将科学技术为大学生所用,就需要高校、政府和大学生共同努力,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对手机社交媒体的监督管理,不断提高对手机社交媒体的认识,提升大家的网络媒体素养。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22.

[2]陈蜜.社交媒体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调查报告[D].合肥:安徽大学,2014.

[3]吴祖宏.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的问卷编制及特点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

[4]李东生,辛颖,魏乐.手机社交媒体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及对策探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5(05):136-137.

[5]张天宇,马瑞鸿,王杨.关于大学生手机社交软件及其依赖状况的调查分析研究——以大连市三所高校为例[J].东南传播,2015(05):69-72.

〔编辑:白洁〕

猜你喜欢

传播模式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整合营销传播策略浅议
微信公众号崛起背后
网络自制节目的传播模式和发展趋势
健康养生文化类电视节目传播的模式和要素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