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洞庭湖 “江湖”求解

2016-05-27傅天明林盈

瞭望东方周刊 2016年18期
关键词:洞庭湖经济区城市群

傅天明+林盈

建设环洞庭湖生态经济核心功能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迫在眉睫。图为2013年12月4日,一群反嘴鹬在湖南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展翅起飞

“围湖造田,竭泽而渔,天灾人祸之中,洞庭湖从中国第一大湖退为第二,一度美人迟暮,日益憔悴,在不当的开发中,落下一身病痛。倾国倾城貌不再,多灾多难身依然。”一位学者面对着洞庭湖,连连叹息。

季节性缺水频发,持续的旱灾使得湖区水域面积缩小。牵一发而动全身。“水”的减少,给整个湖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不仅如此,全球气候异常,湖区蒸发量上升等诸多气候问题蜂拥而至。《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走访洞庭湖的过程中发现,在湖水蒸干季节,原本需要乘船上岛的地方,均可徒步抵达。

有着多年洞庭湖水域研究经验的地质研究员童潜明说:“在缺水与防洪相对立的矛盾中,缺水是主要矛盾。”

对于洞庭湖这个世界水文形势最为复杂的湖泊而言,让水“听话”,并非易事。自国务院批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之后,备受关注、命运多舛的洞庭湖将如何破题?

生态经济区的诞生

69岁的柳思维对6年前的一幕记忆犹新。

2010年4月19日,他刚主持完一个研讨会,在与参会专家聚餐时,收到洞庭湖研究会一名负责人的手机信息,“4月14日,国务院已批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为了响应国务院的批复,研究会拟于近期召开一次专家座谈会,请您做个发言准备。”

柳思维丢下碗筷、迅速起身,大声向在场专家们宣告,“国务院正式批复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了。”

柳思维,这位土生土长的湖区人有着不少头衔——经济学家、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湖南商学院经济与贸易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南大学博导,等等,自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作为首个提出“洞庭湖经济带”概念,一直忙于呼吁奔走的专家,柳思维对此事翘首已久。他说,国务院正式批复《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对洞庭湖的关注,源自柳思维的青少年时代。

在柳思维的印象中,老家北面是一望无际、波涛翻滚的湖水,夜色降临,可听到湖边传来一阵阵浪涛拍打声,“我真切地领略到了‘洞庭天下水的浩浩荡荡与横无际涯”。

但随后的数十年间,洞庭湖却“翻开”了它的另一面:多灾多难。其时,柳思维的父亲在镇上工作,每每回家,均要遭受洪涝的考验。遇到春、夏季涨水,其父要搭乘帆船回家,起风浪时,令人胆战心惊。

1954年夏,洞庭湖遭遇历史罕见大水,柳思维所在的新民村所有田土被洪水淹没,全村所有房子无一幸免。

这些刻骨铭心的记忆,促使柳思维萌生推动洞庭湖治理和发展的梦想。如何变“灾”为“宝”?

柳思维坦言,尽管洞庭湖多年遭受洪涝灾害,但同时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在他看来,洞庭湖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商品棉基地,是重要的农业产区。

2016年4月28日,商水位下洞庭湖城陵矶水文站

多年来,他跋涉于洞庭湖周边的岳阳、常德、益阳等地考察调研,撰写了“关于建设湘北环洞庭湖经济带的几个问题”的报告。

1996年,带着这个报告,他参加了湖南省政协第七届第四次会议,首次提出建设洞庭湖经济带。

柳思维和湖南一批学者商定,首先从民间和学术研究上来推动洞庭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其后获湖南省领导认可。

2010年4月14日,国务院批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

“支点”洞庭

实际上,洞庭湖的发展曾多次引起国家高层的关注。

“浩浩汤汤何日现,葱茏不见梦难圆。”不少岳阳政界人士清晰记得,15年前,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考察湖南时,面对洞庭湖日渐萎缩的“天下水”,写下了这句话。

本刊记者从岳阳市政府获悉,据历史资料统计,1825年洞庭湖湖泊面积约6000平方公里,而今洞庭湖面积减少到了2600多平方公里,且生态恶化、湿地萎缩、水体污染、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环保部门统计,环湖地区每年直接间接入湖的工业废水达到5亿立方米,城镇生活污水达到了1.5亿吨。

建设环湖生态经济核心功能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迫在眉睫。而洞庭湖区域地处长江流域经济带的腰部,承东启西、通江达海,且是连接长株潭城市群与武汉城市群的纽带。

柳思维介绍,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提出“4350计划”,即把洞庭湖恢复到1949年时的状态,流域面积为4350平方公里。

“现在,龙头上海高昂,龙尾重庆也舞起来了,如果腰部的洞庭湖区域不硬,便会影响整个长江流域经济带的发展,也影响长株潭城市群与武汉城市群两型社会的建设。”湖南经济学学会理事长刘茂松把长江经济带比作一条巨龙。

这一江一湖的“江湖关系”,对湖南乃至整个中国的意义非凡。从地理上来看,如果说长江是一根杠杆,那洞庭湖则是一个支点,江湖搭配,便可撬起整个长江经济带。

联手呵护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被视为湘、鄂协作的成果。它包括了湖南的岳阳、常德、益阳、长沙和湖北的荆州等地区。

规划获批,也让湖南在长江经济带中的定位归为清晰。长江经济带中,长三角城市群为龙头,长江中游城市群为龙腰,成渝城市群为龙尾。这给湖南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和圆梦机会。

“它既是长江的胃,又是肾。”柳思维认为,洞庭湖对调蓄长江洪水及调节长江中游生态环境更具重要作用。

“胃肾的功能不能发挥,长江中游就会遭受洪水的灭顶之灾,江南生态环境也将严重恶化。”柳思维说,他期望未来这种状态能有较大改观。

2016年3月2日,湖南在益阳市启动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治理五大专项行动。湖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陈向群表示,“要建设更加秀美富饶的大湖经济区。”十三五期间,湖南还将实施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十大重点工程,并与湖北省联手呵护洞庭湖。

2016年4月12日至13日,湖南省委书记徐守盛岳阳督战增长极建设,要求以一往无前的勇气、敢闯敢试的精神、抓铁有痕的韧劲,推动岳阳新增长极建设,并举全省之力建设城陵矶港。

外界剖析,此举意在表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必须打通“江湖关系”,融入到长江经济带这一国家级宏观发展战略中去。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洞庭湖区最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水多、水少、水脏三个问题。柳思维认为,水多则发洪涝,水少则干旱,水脏易引水灾。此前,湖南的华容、安乡、南县等地就出现了“守着水窝子没水吃”的局面。

桥头堡的自我整治

岳阳市委书记盛荣华表示,岳阳要争当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先行者、引领者和推动者,进一步树牢生态底线理念。

为解决水脏的问题,湖南于2010年建立了130座污水处理厂,总计日处理能力518万吨。此前该省污水处理率为18%,全国排名倒数第二,2010年8月污水处理率已达59.2%,排全国第8位。

“去产能、调结构,力促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绿色发展!”岳阳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程均介绍,自2012年起,岳阳市共淘汰了48家企业的88条落后生产线,关停了100余家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大、不符合产业发展布局的产能过剩行业企业;另外,推动了“岳阳市氮肥厂”等6家中大型企业搬迁转产。

程均说,时下该市正推动国际合作,经核准在境外投资的企业达26家,投资项目主要分布在美、欧、亚等三大洲。但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是:强化项目前置审批,严格许可制度和安全准入制度,筑牢环评准入关,防止新增过剩产能。

湖南省政协常委、省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主任吴金明介绍,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岳阳是湖南的龙头,要充分借助“龙头”的作用,将长沙、常德、益阳、株洲、湘潭,以及整个湘中、湘北融入长江经济带。

外界注意到,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获批以来,湘鄂两省的多地区加大对环境的整治后,成效明显。

中部的“生态”经济腹地

解决了“水多、水少、水脏”三大难题,方可发挥其重要的经济作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湖南省长杜家毫表示,要以洞庭湖生态功能区建设为平台,在青山永驻、绿水长流中作出新贡献。这也是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

数十年以来,洞庭湖是中国商品粮、油、棉等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洞庭湖区农业理所当然地成为洞庭湖乃至湖南省的重要经济支柱。但时代的变化发展,正在改写既有的游戏规则。

在洞庭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刘茂松先生看来,洞庭湖区域是长株潭城市群经济中心的腹地,对长株潭城市群经济中心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意味着市场、物流、人流,意味着产业结构调整的回旋余地,也意味着劳动力的供给。

相比于城市群中几近饱和的消费市场,腹地有着巨大潜力,必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下一个方向。

刘茂松认为,这仅是经济腹地在市场和消费上的一方面作用。对于洞庭湖这一传统农业区而言,腹地优势在水域经济、土地经济,是生态农业经济和以农业资源为基础的轻工食品经济优势——简言之即为低碳经济优势。

这种优势恰好符合新时代的农业发展要求,直接构成了洞庭湖区绿色生态农业消费品经济的优势。

本刊记者了解到,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已尝试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发展低碳、集约农业为长株潭城市群提供优质农产品和工业原料。而今,粮食、肉类、水产、果、茶、竹、药等优势商品已在岳阳、益阳、常德等区成为支柱产业。这些来自湖区的特色也正尝试着打出自主品牌,做大做强。

洞庭湖“候鸟天堂”一度沦为“蟹池藕塘”,图为2014年采桑湖的养蟹区域里,养蟹企业的工作人员在湖中围网里收蟹

区域合作短板的破解

然而,这种看似有些理想化的构想,在实际操作执行中并不简单。

本刊记者获悉,在区域合作之时,尤其是在交通和旅游方面需要相对紧密的区域协同方面,存在着一些协调难题。以湖南多地的旅游业发展为例,虽然景点众多,但分布较为零散,无形中分散了客源。这一直是此前旅游业发展受限的重要因素。

对此,有专家建议,从观光线路设计出发,串联起相邻的几个区域,再将合作从观光旅游上延伸出来,在建设交通过程中,势必要做好道路设计、水域治理。交通的便利能直接促进经贸、文化等多领域合作。

紧密的合作自然而然地促成了区域间的互利意识,也是推行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基础。

从洞庭湖经济圈来看,它包括岳阳、益阳、常德3个地级市的24个县(市、区)及15个国营农场,占湖南省总面积五分之一以上,GDP更是连年上升。

有专家指出,现在有了长株潭一体化建设经验,洞庭湖经济圈以生态经济为重心的发展可以效仿长株潭城市群,并摸索自身的发展模式。

问题在于,美好前景和构想在实践中未必一帆风顺。

面临的问题还有区域产业同构。因为区域间隔较近,自然、人文、劳动、技术等资源及发展情况也较为类似,这本应有利于合作继续,但由于各区间有较长时期的相对独立经营,域内利用大同小异资源生产出品种、品质差不多的产品,直接在内部形成了恶性竞争。对资源的重复利用,让区域合作,化学反应不足而聚合效果受限。

湖南大学教授李松龄认为,“资源同构情况下,洞庭湖区域坚持理论组资源、发展生产的道理,就必然会导致工农业产业结构趋同的现象。”

如果从岳阳、常德和益阳来看,均有其优势,但对其内部而言,差异并不大。合作对三地而言反而造成了“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尴尬境地。

本刊记者了解到,益阳依托农业资源,将粮、棉、楠竹、芦苇、淡水鱼等生产加工作为农业重点。而岳阳和常德也遵循了颇为相似的发展思路——这就造成了整体方向上的重合,农产品同构又导致了工业品同构。

加之行政区划的客观存在,财政、税收、投资等各体制政策难以统筹一体。城市群与经济腹地间亦尚未建立一种有效沟通机制。

条块局面未打破,区域壁垒一时难以克服,自然制约了洞庭湖区域发展。

对此,有专家建议,成立环洞庭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机构,让更高级别的领导担任负责人,便于协调各地区的关系,打破行政壁垒。

吴金明介绍,洞庭湖这一带的水保护和治理牵涉到耕地和湿地,牵涉到污染治理,现在湖南省正在努力做,可能在十三五期间,要投入数百亿元,湖南做到一定的时候,希望国家能够给千亿元级的支持。

“如何解决水的问题,要将这个项目纳入到长江委员会、三峡与洞庭湖的‘后三峡时代中来,切实进入国家层面,重新定位这个‘江湖关系。”吴金明说。

猜你喜欢

洞庭湖经济区城市群
《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发布
洞庭湖监测到18.3万余只越冬水鸟创下同步调查11年来新高
19城市群规划2017年将完成
中国将形成5个超级城市群
美丽的洞庭湖
中国城市群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