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理说明文

2016-05-27赵洪军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16年18期
关键词:用处事理物候

赵洪军

学会有条理地说明事理,把事理阐述得通俗易懂。

事理说明文,顾名思义就是说明道理。说明事理需要领悟与把握写作的要求和具体方法、技巧。简要分析如下:

1.抓本质——讲究科学。说明文都是以一定的科学依据为基础的,说明时不可以信口开河,一定要根据事物的特征,透过表面现象来揭示其本质和规律,透彻地了解事理。如写“怎样预防近视”,写作时就必须先交代清楚什么是近视、眼睛为什么会近视等一些眼睛卫生常识,然后再说明如何有效地预防近视以及近视之后怎么办等。体现出科学、严谨的说明态度。

2.求条理——讲究顺序。事理说明文常常采用逻辑顺序,便于体现事物的内部规律和联系。逻辑顺序又可分为:从整体到局部、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从主要到次要、从原因到结果、从特点到用途等。如《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就运用了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课文由古代典籍里的亲自去过沙漠的人所遇到的奇怪现象导入,然后科学地解释“魔鬼的海”“海市蜃楼”“鸣沙”等现象产生的真正原因,最后得出结论: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

3.妙方法——讲究文采。为了把事理阐述得通俗易懂,还要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使用什么说明方法,要根据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而定。如《大自然的语言》一文,作者在说明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时,举出了1962年北京地区没有注意到物候延迟,结果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遭受了低温损害的例子。作者在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时,都举出了典型事例。另外,在确保文章准确、简练的前提下,还要力求语言的生动、活泼,以增强文章的形象性和趣味性。如《看云识天气》:“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來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使用摹状貌的说明方法,不仅抓住了几种云的鲜明特征,而且使文章文采大增。

风筝为什么能飞上天

□李 旭

春天到了,天空中的风筝越来越多了。有的像展翅的雄鹰在天上自由翱翔,好像在搜寻猎物;有的像轻巧的蜻蜓在天空中飞舞,忽高忽低;有的像美丽的蝴蝶舒展着翅膀上那多彩的花纹;还有的像活泼可爱的金鱼,摆动着它那美丽的尾巴,无拘无束地“游动”……这些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风筝,为什么仅凭借一根细线就能在蓝天上飞来飞去呢?

上了初中,我去问物理老师,他解释说:“风吹在风筝薄薄的‘身体上,就会产生压力,从而把斜着的风筝托起来。具体点儿说,放风筝时,人们总是牵着风筝线,迎着风跑。风筝在空中受风力的作用,其周围的空气会分成上流层和下流层。通过风筝下流层的空气受风筝面的阻碍,空气的流速减低,气压升高;上流层的空气流通舒畅,流速增强,致使气压降低;由这种气压之差而产生一种扬力,促使风筝上升。”

我又问:“那为什么还要有条‘尾巴呢?”老师解释道:“风筝常常拖着很长的‘尾巴是因为‘尾巴不仅使风筝飞舞时显得活泼好看,也能使风筝在天空中飞得更平稳。”

后来我还在一些资料上了解到:风筝不仅是玩具,多年来,科学家们还试验用风筝发电、研究气象、帮助救援遇难船只等。风筝的动力是风,靠风飞升的风筝到了云端,其飞行速度居然大大超过风速。所以,在高空上下翻飞的风筝,能获得大量的风能。科学家们还设想,在风筝翼面上安装叶轮,再在风筝骨架里装上发电机,就能将风能转变成电能。风筝能飞上高空,如果把温度计放在风筝上,让它带上天去,就能测试高空大气的温度。在军事上,可以用风筝进行高空侦察,拍摄军事设施;也可以作为联络的信号和工具,因其易被敌方忽视而收到意想不到的侦察效果。

由此可见,风筝的用途还真不少呢!我想:如果把牵着风筝的细线换成无线的或者电磁波,用遥控器操控它的飞行高度,那就更好啦!

点评

风筝为什么能飞上天?作者开头写春天放风筝,自然引出自己对风筝如何飞上天的疑问。文章借用物理老师的话,把风筝飞上天的原因说得明白透彻,重点突出。作者采取生动说明和平实说明相结合的方式,把向物理老師请教的过程写得非常生活化,用词朴实;而开头一段,写得生动形象,给人以自由的想象。最后写作者自己对未来风筝的设想,言简意赅,收尾自然。

题目: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

思路点拨:“用处”的意思是“用途”“作用”;看准题目中是说“数学”的用处,还应把握是在“生活”中的;可借鉴、运用上述三种方法,把“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写得有条有理,富有文采。

猜你喜欢

用处事理物候
海南橡胶林生态系统净碳交换物候特征
用处
阐释现象 揭示事理——说明文写作六步曲
拼音用处大
语 丝
写话用处多多
无用的用处
‘灰枣’及其芽变品系的物候和生育特性研究
5种忍冬科植物物候期观察和比较
约旦野生二棱大麦在川西高原的物候期和农艺性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