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平机场至石洞公路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公路建设的关系探讨

2016-05-27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公路施工

王 杰

(贵州省黄平公路管理段,贵州 黄平 556100)



黄平机场至石洞公路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公路建设的关系探讨

王杰

(贵州省黄平公路管理段,贵州 黄平556100)

摘要:就地该公路的自然地理特征以及公路建设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关键词:公路;自然地理特征;施工

1工程概况

凯里黄平机场配套工程黄平机场至石洞(接省道306线)公路起于黄平机场航站楼进场路,与航站楼进场路及余凯高速黄平机场互通J联络线呈T形平面交叉,起点桩号K0+000。之后路线沿机场军事用地边缘布线(路基边缘距军事用地边缘净距离12~73 m)过马眼井(K1+500)、在K2+550处下穿机场导航塔,再从飞云洞景区北侧边缘通过经干田(K4+000)至终点石洞,接省道$306线K10+500,终点桩号K4+516.813,路线全长4.515 m。

2工程地质评价

2.1土体工程地质岩组

设计线路经过地段大多第四系土层分布范围,分布于缓坡台地及山间洼地,多为残坡积(Q4el+dl。)、岩性以褐黄色为主,厚度一般在1~3 m,局部达5~10 m。该工程地质岩组松散透水、强度代、易变形、稳定性差等特点,易产生不均匀沉陷,小型滑塌等工程地质问题。

2.2较硬质岩石工程地质岩组

组成地层为01 h、Olt、∈2-3ls、∈2g,岩性主要为灰、色白、浅灰色、深灰色、灰黑色薄~中厚层或厚层至块状灰岩、生物灰岩、白云岩。岩质较硬,抗风化能力较强。主要的不良地质现象是局部岩溶裂隙发育带、隐伏溶洞.碳酸盐分布区基岩顶面凹凸不平,存在不均匀沉陷隐患。根据设计线路的岩层组合、结构特征、岩石坚硬程度等物理力学性质,将本区岩石分为土体、较硬质岩石工程地质岩组。

2.3岩土物理力学参数指标

线路穿越段土层为第四系(Q4)粘土,岩石为奥陶系下统红花园组(Oth)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桐梓组(01t)白云岩、寒武系中上统娄山关群(∈2-3Is)和中统高台组(∈2g)的白云岩。岩土可按照塑性系数进行分级,如表1所示。

表1 岩石按塑性系数的分级

3自然地理地理特征与公路建设的关系

3.1地形、地貌

(1)构造剥蚀中低山丘陵地貌

主要分布在K0+000~K2+100段.沿路线地形标高874.5~937.2 m,相对高差62.7 m,山丘呈圆、浑圆状。覆盖层为残坡积粘土,厚0.5~10 m,丘间为稻田,稻田软土厚0.5~1.5 m。分布地层主要为寒武系中上统娄山关群(∈2-3ls)灰至浅灰色中厚层至厚层细至中粒白云岩,地层产状269°~320°∠5°~16°。本地貌单元主要为填、挖方。

(2)构造剥蚀中低山沟谷地貌

主要分布在K2+100~K3+900段,沿路线地形标高746.6~865.8 m,相对高差119.2 m。覆盖层为残坡积粘土,厚0.5~6.0 m。分布地层主要为寒武系中上统娄山关群(∈2-3ls)灰至浅灰色中厚层至厚层细至中粒白云岩,中统高台组(∈2-3g)灰色薄至中厚层微至细粒白云岩。地层产状276°~284°∠12°~42°。本地貌单元主要为填、挖方。

(3)构造剥蚀中低山溶蚀缓丘谷地地貌

主要分布在K3+900~K4+516段,沿路线地形标高755.4~7931 m,相对高差37.7 m。覆盖层为残坡祝粘土,厚0.5~6.0 m。分布地层主要奥陶系下统红茚园组(o-h)灰色厚层细粒灰岩,夹白云质灰岩及白云岩。地层产状110°~155°∠17°~38°。本地貌单元主要为小挖方段。

3.2地层时代及岩性

(1)新生界第四系(Q4)路线走廊覆盖层主要为残坡积粘土(Qel+d1),厚0~10 m。(2)奥陶系下统红花园组(0lh):灰色厚层细粒灰岩,夹白云质灰岩及白云岩。(3)奥陶系下统桐梓组(0lt):上部浅灰色厚层白云岩,底常为白云质页岩;下部灰色中~薄层白云岩夹白云质灰岩、灰岩及泥质条带白云岩,局部含硅质结核。 (4)寒武系中上统娄山关群(∈2~3ls)灰至浅灰色中厚层至厚层细至中粒白云 岩,含少许燧石团块,夹鲕状白云岩及角砾状白云岩数层,顶部夹硅质白云岩。 (5)寒武系中统高台组(∈2g):上部灰色薄至中厚层微至细粒白云岩,夹泥质白云岩及角砾状白云岩,顶部见白云质粉砂岩;下部灰色薄至中厚层自云岩夹泥云岩或白云质灰岩,底部常为鲕状白云岩。

3.3地质构造

(1)区域地质构造背景

设计线路所处区域由一系列南北向褶皱及其伴生的冲断层组成。路线走廊西部为黄平复向斜,南为黄平断裂,路线多平行地层走向展布,岩层倾向以269~320°为主;路线区附近断裂发育,本路线路轴与断层大角度相交,未见活动性断裂构造。

(2)褶皱

黄平复向斜:位于黄平、重安江南北一线。轴部大致在重安江一带之南昂起,核部主要出露志留系,东西两翼为奥陶、寒武系。两翼完整,地层平缓,次级褶皱发育。东翼地层倾角9~16°;西翼地层倾角21~27°,南段被黄平断裂带截割。

黄平断裂带:位于干田、黄平、崖登北东一线。断裂带走向北东50~60°。主要由干田断层及黄平断层组成。

干田断层(F1):走向58°,倾向北西,倾角60°,断距350 m左右,上盘地层寒武系中统高台组(∈2g)白云岩、中上统娄山关群(∈2~31 s)白云岩,地层产状276°∠12°;下盘地层奥陶系下统桐梓组(Olt)白云岩、红花园组(01 h)灰岩,地层产状155°∠38°。为一条压扭性逆断层。断层与路线路轴近于直交。断层形式如图1所示。

图1 断层示意图

黄平断层(F2):走向61°,倾向南东,倾角80°左右,断距500 m左右,上盘地层寒武系中上统娄山关群(∈2-31s)白云岩,地层产状296°∠17°;下盘地层奥陶系下统桐梓组(Oft)白云岩、红花园组(01h)灰岩,地层产状110°∠17°。破碎带宽约10~20 m,为一条压扭性逆断层。

3.4气候

路位于贵州省东部黄平县,气候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4.7 ℃,最冷月一月均温3.6 ℃,极端最低气温为-9.2 ℃,最热月七月均温24.8 ℃。极端最高气温为35.9 ℃。年活动积温4 571.3 ℃,全年无霜期289 d。年均总El照时数1 180.8 h,占可照时数的26%,属日照数较少的地区。年降水量1 233.2 mm,多集中于四至六月,其间降水量占全年晦53%。相对湿度为82%,云雾多,日照少,春雨多于秋雨。灾害性天气有倒春寒、夏季的伏旱和暴雨,春、秋冷害,插花性冰雹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给农业生产带来一定影响。

3.5水文条件

(1)地表水

测区属于清水江水系水曲支流。仅发育有季节性冲沟,流量小,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地表水不发育。

(2)地下水

由于受到岩性、地质构造和地貌条件的限制。测区地下水以碳酸盐岩岩溶水垂直循环为主,埋藏较深,约20~50 m,如图2所示。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条件:地下水的补、迳、排受大气降水、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制约。主要补给源是大气降水、且集中在雨季。其补给方式是降水渗入岩土中的溶蚀裂隙,孔隙进入地下,补给地下水。地下水又通过层间裂隙迳流,以泉的形式流出地表又补给地表水。地下水位埋深较深、据区域水文地质图,测区地下水位较深,一般在20~50 m。故一般路对路基边坡的稳定性和路基的水稳性影响不大。当路线沿地下水的排泄区设线时,改变其岩土的力学强度,对局部段落路基的稳定性带来不良影响。地下水分类如表2所示。

图2 地下水埋藏示意图1—承压水位;2—潜水位;3—隔水层;4—含水层;A—承压水井;B—自流水井;C—潜水井

表2 地下水分类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该工程建设和其自然地理特征有着很大的联系,其路线的选择以及施工规划都需要基于详细的地质资料再进行调整和完善。这就说明要想保证工程的建设质量,必须对其周围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环境进行勘察,从而获取全面的资料,做好施工规划,这样才能保证施工作业任务的顺利开展和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许金良, 牛玉欣, 杨宏志等. 公路自然区划地理信息系统优化设计[J].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1):36-39.

[2]刘卫国, 王伟, 卢静等. 市政公路地理信息综合应用系统建设中的几点思考[J]. 北京测绘, 2010, (2):65-67.

[3]黄子文. 浅谈高速公路施工环境保护[J]. 湖南交通科技, 2011, (1):70-71.

[4]刘自明,陈开利.桥梁工程技术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Huang ping airport to caves road natural geographical features an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ghway construction

WANG Jie

(Huang Ping Road Management Section in Guizhou,Huangping,Guizhou 556100,China)

Abstract:On the road of natural geographical feature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ghway construction were discussed.

Keywords:highway;natural geographical features;the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U415.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3383(2016)03-0064-02

作者简介:王杰(1978-),男,贵州黄平人,工程师,研究方向:公路桥梁。

收稿日期:2016-01-22

猜你喜欢

公路施工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践行探索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
“十四五”浙江将再投8000亿元修公路新增公路5000km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探讨
公路断想
公路造价控制中的预结算审核
土木工程施工实习的探讨与实践
父亲的66号公路
扶贫村里施工忙
供暖季谈公路“供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