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音乐欣赏教学
2016-05-26陈慧
陈慧
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欣赏经典名曲,对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构建健康审美观、价值观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小学音乐欣赏,教师需要认真筛选教学内容,激发学生音乐欣赏兴趣,通过参与音乐教学活动,培养其音乐感受力、欣赏力和创造力。
一、教学手段多样化,激发学生音乐鉴赏兴趣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众多,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课堂介入,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音乐教授方式。鉴赏课首先要为学生欣赏音乐创造环境,教师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其声光电技术渲染气氛,让学生对音乐作品有更直观的认知。教师可以对音乐教室进行针对性布置,张贴音乐宣传画,为学生弹奏相关背景音乐,还可以对音乐作品进行适度解读,讲音乐故事、介绍音乐产生背景,并亲自演绎,激发学生欣赏兴趣。
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要注意文本与生本的有效对接。如,在欣赏《小放牛》时,为让学生对作品有更真切感受,可以先将相关视频音乐播放一半,然后问学生:这段音乐有什么特点?所用乐器有哪些?乐曲是民族乐队还是西洋乐队演奏的?学生大多没有听清楚,回答不出相关问题。教师继续播放音乐,学生注意力开始集中起来。这时再问学生:这段音乐在速度上有什么变化,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这时,学生大多能够听出一些内容了。教师可以将音乐再播放一遍,学生听得更真切了。或边听边说:“这是唢呐在对话”“速度加快了”“牛羊在山坡吃草”,或开始哼唱。再让学生用手在桌面上敲击,给音乐伴奏。音乐在耳边流淌,他们个个沉醉其中。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被音乐所征服。教师让学生说音乐内容,为了将音乐形象化;让学生击打桌面给予伴奏,为的是让学生和音乐交流互动,真正实现文本生本的有机结合。学生被音乐震撼,学习积极性迸发,美感教育自然融入音乐中。
二、教学内容有针对性,挖掘学生音乐鉴赏潜力
小学生存在个体差异,音乐基础参差不齐,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还有很多短板,比较浅显。因此,教师在音乐欣赏内容选择时不可存在随意性。要注意适度,针对学生认知接受实际,选择学生听得懂、能够给其带来心灵震撼的作品。音乐欣赏就是悄无声息地渗透,如果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大大增强,其内在的音乐潜质会被充分挖掘出来。
如,欣赏《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时,教师可先让学生阅读歌词,对作品进行整体感知。然后,播放音乐,展开生生互动,讨论音乐内涵,寻找有哪些感染人的地方。最后学唱这首歌,回家唱给妈妈听。由于音乐贴近学生生活,感情真挚,具有极强的冲击力,很多学生都动了感情,学习时特别专注。特别是女生,有的眼中早已噙满泪花。
提到摇篮曲,大多是妈妈唱给子女,这首音乐作品却改变方向,让女儿唱给妈妈听。这样的音乐作品就很有个性,紧紧牵动学生情感神经。在欣赏过程中,学生受到音乐多种元素的强烈冲击,情感张力获得有效释放,欣赏效果自然显现。教师安排学生回家去唱给妈妈听,也许很多学生不会主动这样去做,但对学生的美育已经获得深度耕耘,教学效果很值得期待。
三、教学过程注重互动,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品质
音乐欣赏并非是被动单一的,而应是教学互动。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系列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完成对音乐内涵的感知。音乐欣赏课有很强的实践性,参与音乐演绎,既可以对音乐作品进行现场表演,也可以对音乐作品进行改编,以激发学生音乐的创造力。
如,《四小天鹅舞曲》是学生比较喜欢的音乐作品,教师播放相关视频时,很多学生都注意了画面演绎,但对音乐本身的感知却有欠缺。为了让学生能够进入音乐意境,教师可以将画面关掉,只听音乐部分。随着音乐行进,可以对其内容进行简单提示。最后设计一个表演展示任务,将音乐分成若干小节,每一个小节内容由一个小组进行动作演绎。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因为有视频可以对照。当音乐响起,学生开始了凌乱的模仿表演。虽然课堂秩序不井然,但学生获得的音乐感知却是深刻的。
让学生参与音乐作品表演,是对音乐欣赏的实践感知。小学生大多喜欢表演,这样的展示机会自然是不会放过的。学生表演不需要有多高要求,重在参与。只要有这个感知体验,音乐欣赏就已经落到实处。
欣赏内容选择、教法选择和音乐教学活动设计,都应有较大的自由选择空间。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接受实际,选定针对性更强教学模式,通过不同演绎方式表现音乐,发掘学生音乐潜质,激发想象力,陶冶情操,提升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江苏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小学三水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