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记文学选读课程价值初探

2016-05-26王日淦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6年5期
关键词:传记文学传记作家

王日淦

苏教版、人教版、粤教版选修课教材都设有有关传记文学的课程,但是构建传记文学选读课程体系,无疑,对高中生掌握传记文学的特点与内涵,更具有意义。

一、用传记文学引领学生确立“尊祖意识”和根祖文化意识

构建传记文学课程体系,帮助引导高中学生建立传记文学意识,可以帮助学生确立一种“尊祖意识”,而尊祖或纪念先辈英雄与伟人,一方面能够教育后人,另一方面可以增进文学欣赏的修养和历史人文的素养。

中国家谱资料研究中心李吉教授在《弘扬根祖文化,振兴历史文脉》一文中指出:“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形态与传承体系,由此构成本民族所特有的思想理念与价值取向,并在其文化传承、升华凝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文化认同、文化崇拜的精神支柱和风俗礼制,成为维系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国家昌盛的共同基石的根祖文化。”

传记文学能够引领学生树立尊祖敬宗、慎终追远的情怀。古人所谓“克明俊德,以亲九族”的价值观,能够在传记文学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建立起来,这是传记文学所独有的伦理构建功能。这里的着眼点虽小,然而其意义却非常重大。

二、引导学生寻求传记中的史诗构架

名人的传记,向来都是以英雄的史诗来编织的,如此,在引领学生进行传记研读时,则要引导学生在名人传记中寻觅历史构架,从而更好地提升自己的人文历史素养。

譬如法国大作家罗曼·罗兰的“巨人三传”《名人传》,创作于20世纪初期,此传记里的三个人,一个是德国的音乐家贝多芬,一个是意大利的雕塑家、画家、诗人米开朗琪罗,另一个是俄国作家、思想家、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他们都是伟大的天才,也都在人生的道路上经历了极为艰辛的考验,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历史风云变幻,他们所历经的苦难、执着的追求、对人类的大爱,无不与其所历经的时代相关。

三、在传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求实求是精神

众所周知,传记文学的材料来自两个方面:一靠已经成型的历史材料,也就是各种报刊书籍、文字档案材料,二靠活的材料,也就是写作者对当事人深入细致的采访,乃至实地考察。两者缺一不可。但对于传记文学作者来说,在对待第一种材料时,又不轻信传记资料,而是要进行认真地校订,保证传记作品内容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真正的传记文学,总会在演绎个人命运的同时,为读者还原一段复杂交错的历史,真实地再现时代风云与历史变革。无疑,这种拒绝欺世盗名的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与写作精神,会让学生在欣赏传记文学的文学性时,也得到求实求是精神的培养与熏陶。

四、在传记文学教学过程中建立起一种价值坐标

传记文学本身便具有了一种内在的评价体系,而这种评价体系与标准,往往是以“偏向性和导向性”为主的。偏向性,源于传记作者的写作风格,而导向性,则源于作者的价值引领。传记文学作为文学创作形式的一种,肯定要肩负鼓舞人、引领人的历史责任,否则,传记文学的价值便无从体现。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最为突出的成就是在传记文学方面,他因此被誉为“历史上最优秀的传记作家”,他的《人类群星闪耀时》(北京出版社2005年版,张伟译),是一部历史特写集,写了两千多年里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他不但写伟人名人,还十分热情地讴歌小人物,他说:“在我的传记文学中,我不只写在现实生活中取得成功的人物,而还写那些保持着崇高道德精神的人物……”茨威格对读者们说:“读伟人的传记吧,与勇敢的心灵作伴!”茨威格的话,充分体现了传记文学的价值引领的功能。

五、在研究传记文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

每一部人物传记,都会将传主的全部人格折射到传记作品中。人格或伟大、或正直、或大爱,崇儒、尚道、好佛、爱自然等,其人格魅力,尽在作品中得到显现,研究传记文学,也是展示传主人格魅力,并以此来影响学生矫正人生坐标的最好的契机、方法与切入点。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另一种意义上的传记文学作品,那就是文学作品本身。一个作家的全集,就相当于一部传记。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去研习中国文学作品,也便是在研究一个作家的传记。要以用编年的方式去解读一个作家的全部作品,不仅是要看其艺术魅力是如何逐渐圆熟的,更要看他是如何将自己的人生,融入自己的文学,融入波澜壮阔的社会风云变幻之中的。钱穆先生在他的文章中所举的杜甫、陶渊明、王维、陆游、李白、苏轼等诗人,就是最好的例证。钱穆先生看出了伟大人格中的细微差别,也看出了伟大诗人中真正的最伟大的诗人。中学生这样读作家的系列作品,同样也会受到人格教育的。

(作者单位:江苏泰州中学)

猜你喜欢

传记文学传记作家
作家的画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诗人写诗人的长篇传记文学《峭岩传——青铜的天空》出版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58年前朱东润先生的预见
异彩纷呈:传记文学研究70年
传记必须回归史学
传记书坊
An analysis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name of a Missionaries’newspaper
动态对等理论在传记文学英汉翻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