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差异化教学探析
2016-05-26田淑艳
田淑艳
摘 要: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教学只是面对“中等”水平学生的课堂,存在个性教育弱化、一刀切等弊端。作者通过科学的调查和研究,结合高中生在身心发育、文化背景、智力、兴趣、能力等诸多方面差异明显的特点,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尝试差异化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 差异化教学 教学方法
自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教学只是面对“中等”水平学生的课堂,存在个性教育弱化、一刀切等弊端。笔者结合高中学生在身心发育、文化背景、智力、兴趣、能力等诸多方面差异明显的特点,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尝试差异化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一、认识差异化教学,明确学生差异
1.差异化教学。
差异化教学就是立足于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达到其充分发展的目的。在班集体教学中,学生因个性差异带来其在学习需求上的不同,要求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加以了解和充分利用,根据这些不同为其提供与学生相适应的教学。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承认差异的存在,然后尊重和善待学生的这些差异。
差异教学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内容和组织教学。教师在差异性教学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为学生提供民主、平等、自由的课堂学习环境,同时在教学方法和形式上要进行多元化掌握,为不同学生提供相应的教学方式。
2.学生在信息技术学科上存在的主要差异。
信息技术是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学科,具有综合型强,技术性强,操作性强等特点。基于各方面因素,使得学生在信息技术学科上存在更多的差异性。通过问卷调查、访问、课堂观察等方式相结合,笔者发现高中生在信息学科上存在以下几种差异。
(1)学习背景差异
由于学生家庭条件和小学初中的就读学校的教学条件都有很大不同,因此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基础不同。以本校2015年高一年级学生调查结果为例(以下同),有39%的学生初中阶段才开始学习信息技术,55%的学生从小就接触电脑和网络,小学初中都按课程要求学习信息技术,有6%的学生是零基础(主要来自农村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
(2)学习基础差异
信息技术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对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存在较大差异,60%的学生掌握了高中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40%的学生基础较差,甚至是零基础。
(3)学习兴趣差异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兴趣存在较大的差异,25%的学生很感兴趣,他们上课积极主动,配合老师教学。45%的学生学习兴趣一般,35%的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没有兴趣。
(4)学习态度差异
由于学生学习兴趣和对信息技术学科认知不同,因此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态度有较大的差异,70%的学生愿意学习信息技术,6%的学生不愿意学习信息技术。
(5)学习能力差异
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有的理解能力强,但动手能力弱;有的逻辑思维能力强,表达能力弱;有的有很好的想象力,但观察力不强,等等。
二、充分利用差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差异化教学
针对信息技术学科中学生存在的差异,建议采取以下策略开展差异化教学。
1.明确差异化教学目标,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差异化教学。
在进行差异化诊断之后,针对不同差异类型的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我们采用同教材,同进度,异要求的教学策略,设定差异化教学目标,开展差异化教学。根据调查显示,在教学中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较之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效率可提高50%,因此,差异化地设置课堂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价值。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差异化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网络资源为教学设计提供丰富的资料,满足不同学生差异化学习的需要。比如同一内容,可以针对学生偏好选择音频、视频、文字、图片等不同呈现方式,有利于提高不同偏好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水平。
在课堂教学中要兼顾学生的不同需要,利用网络资源实现教学方法手段的灵活多变。利用网络中的教学资源,如微课、学习网站、数字图书馆、专业类知识网站等多途径,多方法开展教学。
在课堂上仅靠教师一个人照顾学生的差异,满足他们的特殊需要是有困难的。我们利用qq群、YY、blog等网络交流途径创建方便快捷的交流平台,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形成师生、生生交流学习的共同体,实现合作学习和个别学习的统一。
2.采用互助合作策略,取长补短。
合作学习是指促进学生在自己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评价依据的教学策略。合作学习的实质是在学生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让组内同学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相对于其他教学模式来说有其独到优势。
我校班容量一般在50至60人,在信息技术课上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按照如下方法开展。
(1)相邻的四人编为一个小组,轮换当组长,组长负责检查督促组内同学完成学习任务和统计组内同学的测试成绩。
(2)课堂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四人轮流担任代表汇报讨论结果,组内同学可以讨论、提醒和补充,回答情况代表小组成绩。
(3)教学评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评价,引导学生多关注集体成绩,少关注个人成绩,使相互差异的学生在互帮互助中相互借鉴学习,形成成长的合力。
3.利用网络资源实行多元化,人性化评价,及时反馈。
影响教学效果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教学评价,没有评价过程的教学就不是一个完整的教学。传统的学生评价往往以考试为主要手段,这种“一刀切”评价方式整齐划一,忽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泯灭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事实上,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形成学科素养和各种能力的途径不同,形成的综合能力结构也会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多渠道的评价,实现评价的多元化。信息技术课程依托学科特点,利用网络资源可以实现差异化教学评价,通过不断反馈与评价才能了解学生差异所在,了解各个学生在学习中有什么特殊需要,并通过开展科学有效的差异化评价,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他们多元发展。我们采用平时考试定位于检验,学段考试定位为诊断的模式,强化标准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就作业进行评价,也可以通过QQ群、微信群的形式,根据学生的上课情况、自身特点等做个性化的交流和鼓励的评价,这样的交流评价拉近了师生的心灵距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通过这种良好的评价机制,鼓励进步,要求达标,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长。
差异化教学以其前所未有的高难度的、复杂的、多元的、科学的教学展现在教学舞台上,不仅为课程改革增添了新亮点,而且对教师提出了新考验。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关注和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兴趣爱好,充分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进取精神,使学生好学、乐学、善学,满足不同差异的学生的需要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姜智,华国栋.“差异教学”实质刍议[J].中国教育学刊,2004(4).
[2]黄莹.教学行为研究与教师自我发展[J].文教资料,2010(4).
[3]王冬蕊,袁磊,王婷.基于Blog的差异教学策略分析[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
[4]吴建军.多层次教学再探[J].外国教育资料,19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