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影响因素浅析
2016-05-26梁晓霜
梁晓霜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农村留守初中学生的特点,以及影响农村留守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农村留守初中学生 数学学习 影响因素 教学策略
农村留守初中生是我国“二元社会”结构下产生的特殊人群,是一种折射目前社会发展实际的独特现象。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留守初中生受到了复杂的多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鲜明的特殊性和典型性,研究梳理农村留守初中学生的特点和这些影响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对农村留守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一、农村留守初中学生特点分析
农村留守初中学生的最大特点,是决定其学习特征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根本性内因。首先,他们与其他初中生一样,正处于身体发育和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介于“独立”与“非独立”的过渡期和矛盾阶段。在这一阶段和时期,正经历着由儿童到少年、青年的过渡,往往会有鲜明的由“家庭的人”转向“社会的人”的摇摆过程,其学习和发展将较多地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其次,他们相较于普通的农村初中学生,家庭教育往往处于“真空期”,其家庭教育往往由普遍知识水平不高的祖辈代劳,在学习方面,特别是需要家庭因素参与的学习过程,一般情况下比较难以实现,对其学习的自主性要求更高。第三,他们往往有更强的“自我意识”,较早没有了父母的依靠,更多留守初中生往往处于家庭“断奶期”,这一时期,间歇性地把自身独立在“三人家庭”之外,更容易被兴趣和社会舆论主导。第四,相对于其他初中生,其学习的调整能力受限。相对于小学学习,初中学习面临着更多的课业压力,其精力和体力要兼顾更多学习内容,整体比较来看,留守初中学生在生活、学习方面面临着更多困难,这些压力和困难往往不能及时得到父母这“第一老师”的解惑,也难以进行自我正确调整,很容易造成“厌学情绪”。同时,留守初中学生更容易受到外界“上学无用论”、农村升学难等舆论的影响,对未来产生悲观情绪。
二、影响农村留守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因素分析
(一)学习对象的因素。学习对象即初中数学知识。如果说农村留守初中生的特点是内因的话,其他对初中数学学习特点变化的掌握和自我学习方法的及时调整,是决定农村留守初中生学习效果的关键之一。一是数学学习变化较大。具体来讲,初中数学开始实现由具体到抽象的快速转变,相对于小学数学的直观形象,更多的是抽象公式,知识难度较快增长,学生的畏难情绪会快速蔓延,如果此时没有有效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配合,农村留守初中生会面临比其他学生更多的挑战。二是对于大多数农村初中学生来说,相对于其他学科,初中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呈现下降趋势,受“功利”教育的影响,农村往往更看重知识本身的“应用价值”,相对于小学数学的“加减乘除”,对初中数学应用实践的认识下降明显。三是初中与小学的教育方式变化明显。具体到数学而言,小学数学往往强调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记住知识更关键,初中数学是在记住知识的基础上找到规律和路径,掌握方法更突出。
(二)学习主客体因素。从学习主体农村留守初中学生来看,影响因素较多,比较突出的有以下方面。一是兴趣导向明显。农村留守初中学生往往自我意识比同龄人更加“超前发育”,自我意识的增强往往会与兴趣导向和“叛逆时期”三期叠加,相对于其他学科,受知识特点和农村教学水平的影响,数学的学习兴趣激发更困难,数学往往是很多农村留守初中生的软肋,“偏科”现象多发。二是交际认知。从本质上讲,教育过程即交际过程。农村留守初中生在父母处获得的交际能力和经验往往为零,长期与隔代祖辈生活,性格往往趋向内向、害羞、保守,不少农村留守初中生不能够很好地与老师互动,顺利完成“教学交际”,教学效果不佳。三是自制能力较弱。农村留守初中生虽然具有强的自我意识,但是往往自我控制能力较弱,而数学学习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强化记忆和固化路径,进而获得科学的思维方式,更多的自我学习过程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没有父母约束的留守中学生往往在课后的学习和反思方面短板明显,不能进行有效的强化训练。
(三)学习环境的因素。一是科学的物质环境。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农村留守初中学生的物质环境往往会有两个极端趋势,贫乏的物质条件往往使得学生不具备基本的学习条件,背负更多压力,奢侈的物质条件又往往会给留守学生带来更多的物质诱惑,造成不良的后果,父母不在身边,就很难精准地为其创造最佳的学习环境。二是教育系统性缺失。教育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和有效互动尤为关键,数学学习更明显,但是隔代的祖辈很难在数学学习上给留守初中学生更多帮助。三是社会教育体系。对于农村教育而言,社会教育体系往往比较原生态,身处这种原生态下的农村留守初中生的社会教育获取更薄弱。
三、农村留守初中学生数学教学策略
面对农村留守初中生这一特征性教育参与者,针对其特点和数学学习的影响因素制订有效学习系统计划具有重要意义,应该重点在以下方面应对。
(一)努力构筑综合教育体系。学校、家庭、社会要形成合力,更多关心农村留守初中学生,形成良好的综合整体教育体系,尤其是作为教育重要参与者的社会和家庭,要充分发挥作用,承担责任。
(二)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力量。一是针对农村儒家思想重学意识浓厚的特点,积极发挥“仁义礼智信”等儒家思想精华的文化教育作用,在留守中学生的品德养成、人格锻炼和价值观方面进行提升。二是积极利用儒家思想对“六艺”“数”的重视,特别是对我国传统数学的重视,使学好数学成为文化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积极宣传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重要性,是将来学好其他知识的根基,引导学生。
(三)探索针对性的教学技巧。一是做好数学学习与思想教育的衔接配合,培养学生的远大抱负,形成积极健康的社会价值观。二是充分重视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学习的过渡衔接,帮助学生转换学习习惯。三是强化与留守初中学生家庭的沟通,制定符合实际的共同教育方案,特别是针对数学成绩不佳的学生,形成针对性教案。四是强化数学教学互动,活跃课堂氛围,增加数学课堂活力。五是强化数学课堂外教学延伸,对留守初中学生进行延伸教学,最大限度弥补短板。
参考文献:
[1]韩佩韦.农村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现状及对策.甘肃省教育教学优秀论文汇编,2010.12.
[2]曹鼎毅.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初中生学习生活情况调查对比分析.《农村留守初中生学习心态的调整》课题组,2011.12.
[3]代钦.儒家思想与中国传统数学.商务印书馆,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