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方法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实效
2016-05-26石红梅
石红梅
对于教学来说,广大教师都在摸索着各种方法,而且在课堂上尝试运用,总结着哪些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有益处的,使学生进步得更快,就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运用.教学方法用得是否得当,对学生的影响是很深远的,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的思维,深化学生的思想.因此,教师讲课之前必须细细思量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以求全部学生在课堂中都能有所收获.
1 精心设计语言,激发学习期待
教师能吸引住学生的目光,那么这节课将会很成功.尤其对于新授课来说,导入语言很关键.因此教师在每节新课时先要想清楚自己面对的学生接受知识水平的高低.针对这些情况,才能思考怎样组织语言才能吸引学生,同时还能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中.这样就能使学生对本课的新知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愿望继续跟着教师往下走,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在教学《摩擦力》内容时,由于很难理解摩擦力是否存在,方向如何,大小又和什么有关.而且这节课是本章的重点,所以开始引入课题时,想让学生以很高的热情积极的心态来进入本课.教师精心研究,这样引入的:同学们,伸出你的手,是不是你的手上都有条纹,知道为什么吗.如果手像冰面那么光滑会怎样呢.拿出你的笔,观察一下你的手攥着的位置笔杆有什么特点.当我们握着重东西时,是不是要用力来握?现在的交通工具里,有一种叫做磁悬浮列车.我们都知道列车都很重,那为什么还要费很大力气让它悬起来呢.通过教师的引入,可以使学生产生疑问,从而提高物理的课堂效率.
开篇精彩导入是利用了学生的好奇心理,使学生怀着强烈的求知欲去学习这些内容.所以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每一次抓住学生注意力的机会,以求达到教学目的.
2 挖掘有趣知识,注重能力培养
学生的课本中有很多好看的图片,还有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科学漫步”,这些内容避开了生硬的理论规律,采用了一种白话式的手法,里面又应用了很多有趣的内容,教师一定要及时利用这些相关的内容,引导学生去参悟其中的道理,那么学生就想去了解甚至自己就想通过网络掌握更多、更详细的知识,这样就可以使学生能主动地学习相关的知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HJ1.26mm]在讲到《电场强度》内容时,课本后面有一个“科学漫步”.教师让学生自己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仔细阅读,然后说说读后感.学生开始认真读起来,教师观察学生的表情.有的学生一会皱眉一会又浅笑,有的一会摇头一会点头.看学生都阅读完成了,教师让学生开始发言,学生:我很佩服法拉第.因为连牛顿都称“不做假设”,可法拉第却没有被权威吓住,却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学生:我更感叹科学的进步.法拉第提出电力线和磁力线之后,仅仅过了二三十年,麦克斯韦就把图像转换为定量,并且如今人们对法拉第的看法也不再认同.说明在这个问题上已经有了新的观点,科学真是微妙啊.同学们的踊跃表现,让教师感到“科学漫步”对课本知识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挖掘教材里有趣的知识点,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故事,如果教师加以很好利用,就可以通过它们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可见,在教师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注意课本中的每一个小的细节,并要加以利用.
3 教学内容灵活,增加学习乐趣
在物理教学内容中,概念等都是很干燥无味的,而且加上它们又都是很抽象的,单凭教师的教学,学生很容易思想开小差,这样就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时间久了就会对物理失去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使所教学的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编一些故事,增加知识的趣味,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上就不会再开小差,也能跟着教师的步伐前进了,也从心里愿意跟着教师的思路走下去.
在讲《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内容时,因为本课是抽象的理论推出过程,为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加入了一个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古希腊有个哲学家叫亚里士多德,他和我们大家一样,认为是重的物体要比轻的物体先到地面.由于他的地位原因,这个说法流传了很久,直到有一天,有个叫伽利略的年轻人,在意大利的比萨斜塔上做了一个实验:让两个轻重不同的球从塔顶同时下落,结果在地面上的人听到了两个球同时落到地面的声音.这个声音使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观念产生了疑问.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人们开始注重把实验和科学推理联系起来,也使物理学研究进入了新纪元.
把教材中的内容与故事的巧妙结合,使学生能以轻松的心情迎接新的知识,对知识更是容易接受,也符合学生对知识由浅入深的认知顺序.
4 发挥实验作用,提高教学实效
物理教学过程中,可以发挥物理实验的作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并且锻炼学生的能力.用一些物理实验帮助学生,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同感,能易于接受新知识,从而产生学习物理新知的欲望.教师要充分利用物理实验,让学生对知识有更好的感性认识,这样也可以使学生积极参加到课堂中来,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实效.
在讲《弹力》一节课时,对于支持力和压力的方向时,往往涉及到是哪个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对于这个问题,学生们总是会判断出错.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讲课的时候,拿出事先准备的海绵和石块.先是把石块放到桌子上,问学生,石块受到桌子的弹力了吗.那么,这个弹力产生是由于哪个物体发生了形变,这个物体的形变又是什么方向呢.这时,拿过海绵,提示学生:把石块放在海绵上时,石块是否受到弹力,学生很肯定.弹力产生是谁发生了形变?学生:海绵.那么你能确定海绵形变的方向如何吗?这时,教师比划着把石块要放到海绵上的样子,学生们都很注意,有的甚至都喘不过气来了.达到这个效果,教师才把石块放到海绵上,学生:海绵凹下去了.教师:石块受的弹力方向如何?学生:向上.教师:那么,形变方向和力的方向什么关系?学生:相反.教师重新把石块放到桌子上,问:桌子的形变什么方向?学生:向下.教师:总结一下力的方向和形变方向的关系.学生:二者方向总是相反的.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身边开始,多观察与物理有关一些生活现象,通过简单可行的实验,对学过的知识加以理解,这样对知识的领悟会更深入.
5 注重生活体验,激活多向思维
学习时代,学生都是靠死记硬背来得分,学生其身虽在此,可其心却不知在哪里,对学习就更谈不上积极性了.教师一定要努力去抓住学生的心,只有赢得了学生的心,才能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要多采用风趣的语言教学课本中的知识,多与学生拉近距离,让学生在轻松的心态下完成每节课的学习.
在讲《时间和位移》时,为了让学生对位移有更明确的认识,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教师:同学们,老师去市图书馆要怎么走?
学生甲:出校门口向左拐,然后直行,再右拐大约200米就到了.
教师:我还是不知道怎么去,那有没有更近的路?
学生乙:你可以从校门口前这条路直行,拐一个路口再向右拐,而且还经过植物园,可以顺便看看里边的风景呢.
教师:这个听起来近些了,那这个要走多远?
学生乙:也就是300米.
教师:不用这么远了,我如果能从索道直行去图书馆,那也就100米.
学生甲(瞪大眼睛):哪里有索道?
教师:等我要求校长给咱们建一条索道,咱们就可以直线去图书馆了呗.
教师:现在没办法了,看来我只好走乙提出的路线,走曲线去了.
这样就更是强调了位移的定义.
恰当地使用生活体验来调控课堂,可以使学习的氛围更浓厚,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多运用风趣的语言,解决一些抽象不好理解的问题,使学生对知识 加深印象,而且对知识更能领悟.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方法要让学生能够从心里愿意去接受,乐于配合教师的活动,对课堂产生很高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