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军队的工兵之祖
2016-05-26秋实
秋实
在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他参加了300多次战斗,5次身负重伤,屡建奇功;他获得了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红旗奖章和7次嘉奖等奖励。1939年6月,他在一次与日军遭遇战中负伤住院,毛泽东派专人持亲笔信和200块银圆前往慰问,毛泽东在信中称他是“民族英雄”。他就是被誉为“人民军队的工兵之祖”、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司令部原副司令员王耀南将军。
2015年11月,在解放军装甲工程学院原副院长郭振峰将军的介绍下,王耀南的儿子王太和向笔者提供了他父亲生前的一些珍贵材料。
人民军队工兵史的见证者
江西萍乡上栗村,自古以来就以生产鞭炮著名。1911年冬,王耀南出生于这个村庄的一个鞭炮世家。他聪明好学,5岁就开始跟着叔父们学习制作黑火药、鞭炮、烟花,几年下来,掌握了数十种烟花爆竹的配方,技术非常娴熟。1919年,上栗村在制造鞭炮的时候不慎引爆炸药,半个村子被夷为平地。王耀南和妹妹跟随母亲,一路讨饭走到安源投靠祖父,王耀南开始在煤矿做童工。1922年4月,11岁的他加入安源第一个儿童团,16岁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参加了著名的安源大罢工运动。1927年9月11日,王耀南和许多安源矿工一道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
王耀南的一生可以说是一部人民军队的工兵史。
1927年9月,参加秋收起义后,他担任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第2团爆破队副队长。1929年1月,王耀南在朱德的指挥下,带领战士们在会昌县城附近湘水架设浮桥,这也是红军战史上的首次架桥。朱德对此次架桥成功给予了表扬,王耀南升任连长。
1930年3月,王耀南加人中国共产党。1930年6月,朱德命令他组建红军第一个工兵连并担任连长。1933年11月,红三军团数天屡攻福建沙县不克,红一方面军副总司令兼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急调王耀南率红一方面军工兵连驰援。王耀南组织指挥_丁兵连用坑道爆破炸开城墙,红三军团全歼驻守沙县的卢兴邦旅,王耀南荣获二等红星奖章。1934年5月,王耀南被任命为军委作战科科员兼军委工兵营营长。红军四渡赤水,他指挥工兵连先后架起10余座桥,获全军通令嘉奖,被毛泽东誉为“工兵专家”。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以后,部队整编,红一方面军全部工兵部队合编为一个连队,王耀南任连长。1936年10月,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陕北会师。各方面军的工兵连合编为红军总部工兵营,王耀南任营长。
抗日战争时期,王耀南先后担任115师工兵主任、129师工兵主任等职务。1938年9月至1939年5月,他率工兵营在延安修建了飞机场。在129师工作期间,他运用地雷战术先后协助王宏坤副司令员、刘伯承师长等指挥破击平汉铁路、武(城)沙(河)公路。1940年,王耀南提出破击正(定)太(原)铁路预想方案、破击正太铁路的工程作业计划及要求18个团掩护的作战计划。该方案实施后发展为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时,王耀南亲自指挥了井陉煤矿、娘子关隧道和大桥、桑掌大铁桥等爆破作业,组织和指挥了平汉、正太、同蒲铁路主要路段的破坏工程。1943年10月至11月,王耀南率部攻击行唐火车站、定县(今河北省定州市)火车站、保定火年站、完县(今河北省顺平县)火车站,炸毁日寇军用列车17列、军用坦克3辆,捣毁3个火车站,缴获日军抢来的几十万斤玉米和大量牲畜。
1947年4月,刘少奇、朱德率中央工作委员会到达晋察冀军区,时任军区工兵主任的王耀南负责为中央工作委员会选住址。他建议选择屏县(今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那里有山有水,远离交通干线,隐蔽安全,有群众基础,生活条件较好,适合总部大队人马居住。建议被采纳后,他负责挖防空洞和修建房屋。10月,王耀南制订出军区对平汉铁路的破击计划。11月,解放军第一兵团两打山西运城不克,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员兼第一兵团司令员徐向前调王耀南负责用坑道爆破的战术攻打运城,以后又用此法攻打临汾、太原等地,均获得辉煌战果。
1951年至1952年,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三次命令时任绥远军区参谋长的王耀南到朝鲜负责解决志愿军的防空和防重炮问题,王耀南提出坑道战战术,解决了志愿军遇到的难题。坑道战战术在上甘岭等重大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55年9月,王耀南被授予工程兵少将军衔。1960年任解放军工程兵司令部副参谋长,1970年担任工程兵司令部副司令员。
架设长征路上第一桥的指挥者
1934年10月上旬的一天,红军总部命令工兵营营长工耀南和营政委刘子明率领工兵营在12日午夜前赶到于都执行架桥任务。王耀南等人立即带领工兵营从高嘴出发,经过几天急行军,于12日按时到达了目的地于都。于都位于江西省南部,是赣江东源贡水中游的一个县。他们经勘探查明:要架设桥梁的贡水河宽600多米,水深1米至3米,最大流速每秒1,2立方米,河底为沙石。上级对桥的要求是能通过骡马和炮车,并要求在16日午夜12点钟前架通。为了防止敌机侦察,过早暴露目标和我军行动意图,红军总部要求架桥作业在下午5点钟至次日凌晨7点钟之间进行。架桥开始后,王耀南指挥战士们在深水区用民船做桥脚,杉杆当桥桁,上面铺上门板,构成浮桥,在浅水区打木桩做桥脚。
为了按时完成架桥任务。王耀南带领大家想办法、出点子,边摸索、边实践,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开始架桥时,因河面太宽,船进入桥轴线,指挥很困难。特别是夜间作业,指挥员的口令听不清。旗语看不见。撑船的水手给部队出点子,在每条船中间挂一盏马灯。如果船都在轴线上,各船上的灯就会连成一条线:哪只船没在桥轴线上,哪只船上的马灯就会偏离一侧。这样,船到位没到位。一眼就可以看出来。水手的建议,大大简化了指挥手续,加快了架设速度。
王耀南写的亲历文章提到:“18日下午5点多钟,我率战士们刚刚将浮桥结合好,就听有人说:‘毛主席来了!我一看,可不是吗,毛主席带了20多人,正朝我们走来。我和刘子明立即迎上前去。向毛主席敬礼敛意。毛主席还礼后,亲切地和我们一一握手说:‘同志们辛苦了!接着又问了架桥作业情况和部队执行纪律的情况,我向毛主席作了汇报。在问到材料的征集情况时,我向毛主席汇报说:‘上井冈山前,主席说过不能拿老百姓一个红薯。以后又规定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我们一直是这样做的。损坏了东西,我们都按价赔偿。主席听后微笑着说:‘打个比方吧,造一条船要100块大洋。你们把它搞坏了,他再雇工造船,一时不能生产,又不能饿饭,这样花掉30块钱。所以,要赔130块钱才对。以后遇到这种情况,要按实际损失考虑。我心里暗暗想:主席考虑得真细啊!主席一边走一边亲切地和我们交谈着。当主席走到桥头时,问道:‘营长同志,现在可以过桥了吗?我和刘子明立正敬礼答道:‘请主席过桥!毛主席大步迈上浮桥,一边走一边对我说:‘一根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我们必须依靠人民群众这个桩,才能取得胜利。我向毛主席汇报了我们架桥前在驿前修碉堡、筑工事的情况以及和敌人打阵地战、拼消耗的一些看法。毛主席耐心地给我们讲了不能搞碉堡对碉堡的阵地战的道理,给我们解释了运动战的原则,并对如何做好群众工作做了许多具体的指示。到了对岸,毛主席又一次亲切地同我握手告别。并挥手向岸边执勤的战士致意。”“从此,红军主力和党中央机关被迫告别艰苦创建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分别从瑞金和于都出发,踏上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征途。”
从1929年2月会昌湘水架设红军第一桥到1934年10月在于都架设长征路上第一桥,红一方面军长征路上经过大河22条。均由王耀南现场指挥架桥。在抢渡大渡河时,他带领工兵连冒着敌人的炮火在铁索桥上抢铺桥板,虽然接连牺牲了多名战士,但为大部队渡河铺平了道路,使红军迅速通过。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曾对毛泽东主席说:“只要王耀南有烟抽。红军没有过不去的坡:只要王耀南有酒喝,红军没有过不去的河。”
工兵战术和技巧的创造者
地雷战战术是王耀南在人民战争中创造出来的一个传奇战法。从赣南苏区反“围剿”开始,王耀南就提出用竹筒等器材做地雷以阻滞敌人进攻的作战方法。在抗日战争中,地雷战被发展到顶峰。他创造并完善了造雷、埋雷、引雷起爆、反探测雷、反挖雷、保护自己布设雷场的一系列工作:完成了把制式地雷发展到老百姓造土地雷的过渡,先后想出了用铸铁、瓦罐、石头等做地雷壳;针对日军工兵扫雷,发明了用马尾、自行车内胎、老鼠夹子等材料当地雷绊索的方法迷惑日军工兵:提出了用电打火的办法,使起爆装置和地雷分开一段距离,这样只炸日军,不炸趟雷的老百姓:还发明了土水雷,等等。王耀南通过军区发出训令:只有当确实看到日军的行动方向时,我们才能安装地雷的击发装置。这是地雷战战术非常重要的一条,解决了误炸自己人的问题,即家喻户晓的:不见鬼子不挂弦。王耀南推广了地雷战,让它全面开花。他集训部队干部和民兵、游击队员学习使用地雷。指导县镇作坊制造地雷,打消区和县干部对土地雷威力的疑虑。王太和在一篇题为《推广地雷战亲历记》的文章中介绍了王耀南利用文艺表演等形式宣传如何制造和使用地雷的知识。文章最后说:“地雷逐渐成为抗日游击战中民兵、游击队、地方武装的主要武器,地雷战也成为抗日游击战的主要战术之一。”
1941年,由于日军在冀中平原构筑大量碉堡,修建网状公路,反复扫荡,冀中形势非常严峻。王耀南深入调查研究后提出了地道战战术:利用村落改造地形,把村民已经在地下连通的菜窖、蛤蟆蹲(小地道)进行改造,使这些只能藏人的原始地下通道改造成可以防毒、防水、防挖,可以藏、可以打,村内村外连成一片的战斗地道。地道战解决了平原地区军民打、藏、养的问题。1941年3月20日,冀中党委、军区下达命令,全区军民挖地道,改造村庄,在冀中地区大力推广地道战。这种新战法使平原地区的抗日斗争得以持久稳同地发展壮大。
从井冈山黄洋界保卫战,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王耀南在多个重要战役中负责阵地工事的工程保障,被称为“构筑王”。在红军反围剿的高虎垴防御战中,他提出在山体上挖坑道,在坑道口附近修暗堡,取代原构筑大量碉堡的方案,取得了很好的战果。1941年,八路军特务团300余人利用王耀南组织指挥建造的黄崖洞兵工厂防御工事,抵抗了日军6000余人的攻击,创造了抗日战争史上敌我伤亡人数比为8:1的奇迹。构筑复杂工事的战法后来在全军推广。
王耀南从1957年开始撰写回忆文章,其中《肃清白点破会昌》等文于1957年在《星火燎原》杂志上发表。
1983年8月1日,他在大革命时期和红军时期的部分回忆文章被编人《坎坷的路》,由战士出版社出版。他将全部稿酬捐赠给了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
1984年11月3日6点25分,王耀南的心脏停止了跳动,离开了他钟爱的工兵部队和事业。王耀南生前提出把遗体捐献给医学研究事业,为祖国的“四化”建设作出了最后的贡献。
责编/文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