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须秉持一颗“匠心”

2016-05-26胡小芳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6年5期
关键词:精益求精匠心一棵树

胡小芳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到“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它表现了一种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体现了一种耐心、专注和坚持的敬业精神。

“匠心”的背后隐含着的是追求职业完美的意识和精神。在教育中,“匠心”可以让孩子们莞尔一笑,学习瞬间变得幸福而快乐;能够使枯燥的知识立刻变得神奇,终身难忘;更会令师生的交流,欢快顺畅,水乳交融。拥有“匠心”的教师,就会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专注持久,真正做到“匠心独运”。

匠心,对于教师而言,是拥有一颗甘于平常的教育心。周国平说过,“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和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的诱惑,丰富是因为内在的精神宝藏。”教育,是慢的艺术,教师,是一个平淡的职业,需要一颗活泼而宁静的平常心。我们要有“带着蜗牛去散步”的心境,放下急功近利的教育思想,守住自己,守住心灵的那一片宁静,用最初的心做永远的事,始终如一,初心不改。这样就会顺其自然,以学生的发展为己任,用心做事,用爱育人。

匠心,对于教师而言,是拥有一颗追求卓越的教育心。教育是艺术,看似重复的劳动,其实重复中充满了各种可能与变化。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学习,精益求精,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育思想。只有心中有“源头活水”,才能实现师生之间的“天光云影”。作为教育路上的行者,我们需要像工匠一样热爱自己的工作,并追求完美,将自己的理解和美学价值赋予其中,自成境界。虽难以臻于至善,但那份追求卓越的心境会让人感到欣慰和自足。

匠心,对于教师而言,是拥有一颗爱生如子的教育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石,是教育的“催化剂”,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它可以促进学生的转化,是滋润学生心田的甘露,可以把师生关系转化为亲密的朋友关系。教师要有一颗爱生如子的心,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他们,以坦荡的胸怀去尊重、爱护、信任、关心每一个学生,将自己真挚的爱倾注给每一个学生,让他们享受阳光的温暖。扬起他们自信的风帆,劈波斩浪驰向希望的彼岸。

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虽然不能像工匠那样按照自己的设计目标去精雕细刻,但工匠精神的执着、认真、踏实、专注、严谨、注重细节、精益求精不正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需要和弘扬的吗?愿所有的教师都秉持一颗“匠心”,把每一个当下做到极致,成为社会肯定、师生认可的“名匠”。

(作者单位:湖北秭归县归州中学)

猜你喜欢

精益求精匠心一棵树
创新务实谋发展 精益求精铸辉煌
你是一棵树
一棵树七个人
三生 致敬匠心
光影视界
致敬匠心
匠心,一种倔强的坚持
窗外,一棵树(外三首)
推陈出新 精益求精
匠心与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