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的智库实践

2016-05-25傅琰

中国记者 2016年2期

傅琰

内容提要 新华社在国家高端智库建设中拟打造6个中心:依托参编部成立国情与战略研究中心;保留世界问题研究中心;依托中国经济信息社成立经济研究中心;依托新华网成立舆情研究中心;依托瞭望周刊社成立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依托新闻研究所成立传播战略研究中心。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即是以研究国际问题、外交关系等为特色的研究中心,成为国家高端智库的组成部分。本文对主流媒体打造国际问题高端智库的优势、问题以及进一步发展的方向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媒体智库 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 国际问题高端智库

2015年l2月1日,新华社作为综合性智库列入首批25家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而世界问题研究中心是新华社智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国家高端智库建设,不仅是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发展的新起点,也给中心提出更高的发展目标和要求。

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世研中心)成立于1992年11月,至今已运行24年。中心拥有30多名多年身处采编一线的前海外分社首席记者,研究领域涵盖联合国、美国、日本、俄罗斯、欧盟、法国、非洲、中东、东盟、世界军事、世界经济等。世研中心研究员常年跟踪曾经所驻国家,“人熟、地熟、情况熟”,研究成果具有准确性、前瞻性、可操作性强的优势。

世研中心在国际问题智库中享有盛誉,并与国际和国内多个顶级研究机构、智库乃至外国政耍名人均有合作或往来关系。世研中心每年向中央报送大量参考资料,对中央战略决策、外交决策、处理国际关系发挥重要参考作用。同时,世研中心还承接各部委委托的大量课题,对相关政策出台起到重要参考作用。

但是,与国家高端智库以及中央对新华社建设综合智库的期望和要求相比,世研中心仍有一些难以适应新形势的新问题和不足,亟待借鉴其他智库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成长。

一、搭建平台,强化研究力量

当前一些新型智库通过搭建研究平台整合研究力量,加强研究能力的方式,对国际问题高端智库建设具有一定借鉴性。

复旦发展研究院在高校智库里面属于机制灵活、较有活力的智库。其运行特点是不养人或者少养人,通过建立平台,整合资源,为其所用。该智库形成了一种“研究人员+学术服务中心”的运行机制。

研究人员既有校内专家、博士后,也有外单位访问学者,一大批学者通过课题被组合进入智库,研究时间为3-6个月,其间由智库提供基本生活工作条件及报酬。学术服务中心有20多人,基本以招聘人员为主,主要工作相当于学术秘书,除了提供各种服务外,还负责将专家的学术成果改写成符合政府文风的咨政类报告。

这种运行机制既保证了智库能够高效运转,又能保证研究成果的高端性。近年来,复旦大学为中央治国理政和上海市发展提供一大批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报告和建议。

借鉴这种平台机制,世研中心就可以既有稳定的研究队伍,又有流动的高级研究人员队伍,可以大大加强研究实力。

二、凝炼方向,突出专业特色

世研中心在研究方面最大的特点是“反应快”。国际大事发生后,研究员们能迅速作出精准判断,拿出实用性很强的对策建议。近期发生的朝核危机、中东乱局、气候大会等等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世研中心都发挥较大的决策参考作用。有的甚至在事件当天,研究员就能形成观点和建议。

但另一方面,作为智库的战略性、深入性、前瞻性研究仍显不够,核心问题是其专业特色不够明晰。纵观当前发展较好、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智库无不体现其专业化特色。

南开大学APEG研究中心是国内APEC领域的杰出研究机构。该机构整合全国世界经济与贸易研究的优秀人才,组织一流学术队伍,每年定期为外交部、商务部提供APEC咨询研究报告,为我国领导人出席APEC会议、我国政府参与APEC各领域的合作发挥积极的决策参考作用。

在经济和金融领域影响非常大的“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智库也是如此,其专家成员由40位金融界一流人才组成,专注于金融领域的政策研究。该智库既向高层提供咨政建议,也向社会发布权威研究成果,经常成为引领金融业发展的方向标。比如,“互联网金融”等概念就是由其最早提出;IMF总裁拉加德、美国前财长鲍尔森都曾到访过该智库。

因此,世研中心除了俅好突发事件快速反应研究外,还应以重大课题为抓手,凝炼主要方向,突出专业特色,加强战略性、前瞻性研究。比如,反恐问题不仅是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也已成为事关我国国家安全的重大威胁。世研中心不仅有多年对反恐问题研究的经验和成果积累,还聚集了4名中东问题专家,可以他们为核心,再通过机制凝聚国内其他反恐问题专家,共同研究破解这一难题。

三、发挥优势,打造思想“加工厂”

渠道优势是新华社办好综合智库的有利条件,同时也是世研中心能够办好国际问题高端智库的得天独厚条件。世研中心不仅应该自己制造思想产品、生产思想产品,更可以打造一个思想“加工厂”。

我国大量智库在渠道方面存在瓶颈。以高校为例,高校聚集了80%以上的社科力量、近半数的两院院士、60%的“千人计划”入选者,同时教育部有150个社科重点基地。这些基地大都成立智库、发布各类咨询报告,其中有大量创新性思想与富有见地的研究成果。很多威果由于没有畅通的报送渠道,或者因为学术风格浓厚,难以受到政府关注。

世研中心如果能够遴选一些单位紧密合作,就一些选题定期邀请专家座谈,听取他们的思想,对他们价值大、建设性强的思想成果进行加工,那将会产生更多专业、权威、高端的决策建议。

四、加强合作,带动公共外交

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提出,“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载体,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对外交往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智库界也普遍认识到,要建一流的中国智库,应当举办高端的国际学术会议或论坛,建立全球化的专家学者网络和跨国团队,推动决策咨询国际化发展,提升本国思想的国际竞争力。

这方面一些智库已经迈出步伐。例如,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邀聘了来自14个国家的前政要、智库学者、社会活跃人士担任“外籍高级研究员”,通过讲座、研讨会、共同研究等方法进行实质合作。2013年8月“人大重阳”还承办题为“大金融、大合作、大治理”的国际智库研讨会,邀请G20国家26名代表参加研讨会,为两周后举行的G20首脑俄罗斯峰会献计献策,引起舆论与各国政界关注。

世研中心应积极试点在海外联合举办论坛或研讨会,扩大影响力;探索吸引布鲁金斯学会、卡耐基和平基金会、兰德公司、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等国际智库机构参加,确定重点研究课题,开展联合研究;与国外智库专家、各领域研究学者等有影响力的人士建立联系,适当吸纳部分专家学者作为访问学者或特约专家。

五、适时发声,加强舆论引导

国际顶级智库非常重视传播能力,认为其重要性不亚于研究能力。比如,“文明冲突论”“历史终结论”“金砖国家”“民主优越论”“G 20”等有国际影响力的政治理念,都由美国智库提出,并进行全球传播,服务于美国国家战略。

十八大以后,我国领导人也提出一系列新的政治理念、重大思想,比如命运共同体、新型大国关系、新安全观、新义利观、亚太梦、世界梦,乃至“一带一路”重大战略等。这些理念需要智库进行深入研究、传播,构建符合全球化时代发展要求并最终得到世界认同的中国国际关系理论,服务中国国家战略。

但总的来看,我国智库目前离这一目标尚有差距。以“一带一路”战略为例,对于沿线65个国家的情况、项目摸底以及风险评估,国内智库均缺乏实地调研,在沿线国家甚至全球语境内传播能力、影响力都极为有限。这些短板对世研中心和中国智库未来发展都提出挑战。

目前,世研中心研究员虽然在领导人出访、重大国际事件发生时,也及时在媒体发表文章或者接受媒体采访,但在一些涉及重大战略问题分析、重要理论问题辨析、重要政治理念解读方面,还需要和其他智库一起努力,响亮地表达中国声音,展示中国主张,引导国际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