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对规范化输血中输血不合格情况的影响
2016-05-25邓娟
邓 娟
(陕西省安康市中心血站, 陕西 安康, 725000)
临床护理路径对规范化输血中输血不合格情况的影响
邓娟
(陕西省安康市中心血站, 陕西 安康, 725000)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 输血; 护理质量
输血是临床重要操作之一,关乎患者疾病治疗和生命抢救效果,但临床实践[1]显示,输血过程中流程不规范、文书记录不合格、不合理输血等事件仍频繁发生,这严重影响了患者预后。其原因可能与输血技术发展迅速、对医护人员专业知识要求更高有关。因此,需严格规范输血流程,使整个环节有据可依。本院将临床护理路径技术引入规范化输血流程,效果较为确切,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2014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住院需输血患者386例为研究对象,病例均来自本院肾内科及消化科。将2014年6—12月收治的197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方案纳为对照组。其中男111例,女86例;年龄25~71岁,平均(49.5±12.1)岁;肾内科79例,消化内科118例。将2015年1—6月收治的189例患者以临床护理路径规范输血流程纳为观察组。男104例,女85例;年龄22~73岁,平均(50.3±11.9)岁;肾内科71例、消化内科118例。2组性别、年龄、来源大体一致,具有可比性。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已获得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同时,纳入2014年6月—2015年6月本院肾内科及消化科护士共33名,期间未发生人事变动。护士均为女性,年龄22~47岁,平均(35.5±2.2)岁。中专4名,大专21名,本科8名。初级职称23名,中级职称8名,高级职称2名。
1.2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一般护理流程均相似,但对照组缺乏路径式管理的规范,故可能出现失误或流程遗漏。观察组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格后,严格参考表格内容规范输血流程。
1.2.1基本流程: ① 备血程序。首先,采集血液标本。护士检查《输血治疗同意书》《临床输血申请单》、输血前传染病检验单等文书是否合理,携带采血设备到患者床旁,确认资料无误后按医嘱采集血液,填写标签,将标本及相关资料转交至血库。随后护士到输血科取血,期间确认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无误并签字。科学保存血液,在输血前做最后核对工作。② 输血程序。输血时需要再次核对资料并签字,随后检测输血前生命指征,遵照医嘱开始输血。③输血后程序。输血进行中及结束后密切观察有无异常,准确记录不良反应,如需暂停输血,妥善保管余血。输血结束后妥善保管医疗文书,血袋送回后至少保存1 d,且妥善保存编号。
1.2.2临床护理路径方法:观察组自2015年1月开始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至规范化输血中。① 制定路径化表格工具。参考卫生部指导文件《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及《临床护理实践指南—输血部分》等文件,组织肾内科、消化科及输血科医生及护士以头脑风暴的方式进行探讨,针对已发生的输血不合理事件,制定合理、完善的临床护理路径,涵盖备血至输血后程序。理清步骤后,将其汇总为表格。② 严格实施。表格工具发放至医护人员以供学习。定期组织考核、机体授课、讲座,要求护理人员明确各步骤。护理期间另取一张临床护理路径表格,各条完成后要求各方签字,从而使整个输血流程有据可依。
2结果
2.12组输血护理流程不合格率比较
观察组输血同意书签署、输血前传染病检测、配发血通知单、输血护理记录、输血病程记录、输血医嘱记录不合格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输血护理流程不合格率比较 [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2组输血不合格情况比较
观察组发生不合理输血、输血后无评估患者分别为2例(1.1%)、3例(1.6%);对照组分别为21例(10.7%)、28例(14.2%)。观察组不合理输血、输血后无评估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不合理输血极有可能导致输血不良反应,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安全[2]。为确保输血的有效性,卫生部颁发了多项规范与标准,但临床实践中输血不合格发生率仍居高不下。本研究对照组不合理输血及输血后无评估出现率约24.9%,与其他范围性研究[3-4]报道数据接近。因此,仍需大力强化输血规范性,减少输血不合格情况的发生。既往输血不合格情况较严重,与医疗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目前临床输血已由单一输血发展至成分输血,新的输血概念层出不穷,对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另一方面,医疗技术的发展使医院的治疗效率显著提升,一定时间内可处理的患者人数大幅增加,同一护士可能需要同时面对多名需输血患者,护理内容交错,更容易导致失误。
临床护理路径是事先编制完善的标准化工作流程,编制期间需专业人员根据循证医学原理,将某项医疗过程的关键性治疗、检查、护理工作标准化,以实现各科室有序配合,确保整个流程的连贯性,使患者得到最佳的医疗服务,同时有助于合理有效地利用医疗资源,协助持续改进医疗服务[5]。该方案已在妇产科[6]、急诊科[7]等多科室的护理工作中发挥了良好的应用价值。本研究观察组利用临床护理路径规范整个输血流程,结果不合理输血率下降至1.1%,输血后无评估出现率下降至1.6%,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显著减少输血不合格情况,提升医疗质量,这有助于提升患者临床救治效果。
本研究还显示,对照组护理相关文书的记录及交接不合理情况发生率明显更高,这与《临床护理实践指南-输血部分》严重相悖。此类文书是临床输血安全性、合理性的依据,一旦出现医疗纠纷,则可充当法律依据[8-9],但既往医院更重视医疗措施的落实,而对文书性工作不重视,这为输血安全埋下了安全隐患。如病程记录中,未有效描述输血指征、未记录血液制品种类及输注量、患者血型记录与配发血报告单不相符等,均可能导致输血不合格,影响患者救治效果。在临床护理路径开展后,此类问题得到有效遏制,观察组护理记录不合格率仅为2.1%,病程记录不合格率仅为4.8%,主要体现在患者转科时医务人员偏重口头交流,这提示临床护理路径的严格实施还需要强化医务人员的认识,也表明临床护理路径有助于持续改善整个输血流程。观察组配发血申请单出现1例不合格,表现为红细胞室外放置时间过长(>30 min),其不合格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基本实现了每单位血均可追溯。输血同意书均合格,说明患者已基本了解输血目的及方案,这对提升治疗效果有积极意义。输血者输血前传染病检测既可协助早期发现疾病,指导医务人员更科学地安排消毒措施,还有助于提供医疗事故鉴定依据[10]。本研究观察组仅1.6%出现传染病检测不合格,这是因为临床护理路径吸取了既往经验,明显减少了不合理的医疗事故鉴定。同时,也有助于减少输血不合格事件。观察组输血医嘱不合格情况得到了彻底解决,则表明医生更重视书面医嘱,有助于避免配发血单的用血量及其它护理文书记录的不合理。
参考文献
[1]毕晓琳, 李宁, 高艳, 等. 临床路径在规范化输血中的应用[J]. 中国输血杂志, 2014, 27(7): 744-746.
[2]张代春. 输血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处置[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5, 36(7): 986-987.
[3]王冬梅, 丁素碧, 佟力, 等. 医院临床输血合理性调查分析[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5, 36(2): 171-172.
[4]温会燕, 杜鸿, 朱梅俪, 等. 加强输血病案质量检查促进合理用血[J].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3, 15(2): 154-155.
[5]刘纬华, 刘迎春, 张祁, 等. 临床护理路径研究现状与进展[J]. 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18): 41-42.
[6]张瑞永. 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中的应用价值[J]. 河北医药, 2012, 34(12): 1901-1902.
[7]张艳慧, 赵丽新. 2002-2014年我国急诊临床护理路径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5, 10(7): 668-670.
[8]赵娟. 实施规范化输血培训 提高输血护理文件书写质量[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4, 11(5): 127-128.
[9]杨胜高, 朱俊伟, 崔冬冰, 等. 临床输血病历规范性调查[J]. 贵阳医学院学报, 2015, 40(2): 210-211, 214.
[10]王亚宁, 邓丽花, 刘贞, 等. 输血路径在临床输血护理中的应用评价[J]. 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4): 308-310.
中图分类号:R 47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6)08-150-02
DOI:10.7619/jcmp.201608050
收稿日期:2015-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