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崛起标准保驾护航
2016-05-25程博
文/程博
装配式建筑崛起标准保驾护航
文/程博
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筑行业意义深远的重大变革,而标准化是引领这场变革的重要技术支撑。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 陈政高
发展装配式建筑要充分利用标准这一手段。标准的力量,可以推动建筑工业化的简化和择优发展。
——住建部标准定额司副司长 卫明
技术完善跟标准提高是紧密相关的。技术是标准编制的一个前提条件,标准完善才能推动这项技术大规模的推广应用。
——住建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墙体材料革新处处长 何任飞将绝大部分构件、部品甚至节点和连接件在工厂进行工业化预制,施工现场采用流程化、工法化的连接、安装技术,从而提高部品制作质量和建筑整体建造水平。推行装配式建筑,可以有效提高工程质量,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减少噪声污染和建筑垃圾,改善供热劳动环节,提高工程效率。
2016年2 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建设规划管理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发展新兴的建造方式,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国民经济“十三五”规划以及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多次提出要积极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提高建筑工程标准和质量。在此背景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积极组织开展装配式建筑标准体系及应用实施指南课题研究,并委托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牵头组织编制了《装配式建筑系列标准应用实施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陈政高部长亲自为《指南》作序,并指出《指南》将为装配式建筑相关标准的实施提供权威指导,为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提供重要参考。
7月12 日,装配式建筑系列标准实施首次宣贯培训会在北京召开。本次宣贯培训会重点培训内容和主要教材是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委托、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牵头组织编制的《装配式建筑系列标准应用实施指南》。本次会议面向来自全国的200多名建筑从业者进行宣讲培训,以提升装配式建筑的整体设计、建造能力和水平。
目前,国内建筑业发展迅速,但现有工程建设质量参差不齐,传统现场施工建造方式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各国的经验表明,推行装配式建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采用装配式工业化建造技术,就是
建筑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标准化的支撑,而核心在于装配和一体化的装配式建筑更是如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副司长卫明认为:“发展装配式建筑要充分利用标准这一手段,标准的力量可以推动建筑工业化的简化和择优发展。”
近年来,各地和有关单位研究相继编制了相关标准,初步建立起我国装配式建筑的标准体系。然而,在实际设计、生产和施工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标准数量多,标准要求分散,国家、行业、地方等相关标准协调性差,应用不方便、不系统,因而标准执行困难。其次,标准实施不力。多级标准不仅存在难以对接的问题,更欠缺对行业的普遍约束力。再次,对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管还需加强。总之,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缺乏统一的标准作为权威指导,而各地执行标准的尺度不一,监管力度不同,导致实施效果千差万别,难以充分发挥标准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2016年4 月,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牵头编制的《装配式建筑系列标准应用实施指南》印刷出版。《指南》的编制遵循三个基本要求:第一,全专业覆盖,不仅包括建筑业内部设计生产制造,还包括其他建筑部品供应;第二,全过程覆盖,从设计制造环节向使用、维护、更换的全生命期拓展;第三,体现装配式的装配特征,有别于先由设计院提供施工图而后施工企业现浇的传统方式,装配式建筑采用工厂预制工业制成品而后施工现场安装的方式,《指南》便是将建筑看作完整的产品从而形成的标准体系。
此次《指南》的编制,完善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建筑的相关标准体系,进一步满足了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需求,对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就钢结构而言,《指南》不仅为熟悉钢结构的建筑单位技术人员进行规范说明,更为包括设计、施工、管理等环节在内的全行业技术人员提供指导,帮助其快速深入地掌握钢结构建筑设计的基本手段、要领和核心技术。此外,《指南》通过大量案例与经验的梳理为相关企业的发展与研究机构的科研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也规范了行业管理部门的监管工作,促进了建筑业市场有序健康发展。
创新——将建筑整体看作产品
“《指南》的创新是什么?是整个组织方式,即把整个建筑当作一个产品来进行组织”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钢结构所所长王喆说。《指南》在梳理现行标准、去伪存真的基础上进行了革命性的创新,即在条文梳理的过程中完全围绕建筑产品,按照项目全过程的思路,以建筑产品为核心组织相关技术。
不同于以往工程建设标准中注重前期建造环节的状况,《指南》加重了建筑后期使用和维护环节的比重。只有在建筑项目初始进行完整的建筑全生命周期设计,构建完整的建筑产品评价体系,才能准确评估一个建筑的性能和使用周期,这才是目前装配式发展所需要的标准体系。
将建筑作为一个产品来看待,要考虑的不仅是这个产品从设计到生产、从使用到售后的本身,更要将其放在应用环境下进行考量。回归装配式建筑本身,还需要考虑给排水、通风供暖、电气等配套系统的统一。跳出建筑业,也要关注材料行业、新兴的工业成品、包括信息控制等相关领域,为其提供进入的接口。那么,这个接口该怎么做、做成什么样都需要统一的标准进行规范。当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作为规范指导,或者各地方标准、企业标准难以契合的时候,每个环节的企业仅考虑自身利益而造成产品不能适配整个系统,这将不利于装配式建筑产业链条的形成和整个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需要建筑行业内部的力量支撑,更需要开发企业的推动。在目前的建筑行业里,大多数企业会过于关注建造环节的成本问题以及受到设计、施工等方面的制约。但实际上装配式建筑的定位是全过程、全行业的覆盖,所以,它的价值体现也需要在全过程中判断、评价。据《指南》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部分的编制负责人马涛介绍,“在商品房领域,装配式建筑的应用主要分为两种情况:精装修交房和开发商自持物业。”较于以往的建筑方式,装配式建筑最大的优势除在社会效应以外,经济效应里更主要体现在质量的稳定性和后期使用耐久性的提高上,这直接导致后续物业维修费用的降低。就物业和建造开发两个环节来说,经济效益都非常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