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学员旅的文化样本

2016-05-25钟福明张涛

军营文化天地 2016年3期
关键词:蓝军硕士俱乐部

文/钟福明 张涛



一个学员旅的文化样本

文/钟福明张涛

总部领导来了,兄弟院校的同行来了,基层官兵也来了……近年来,火箭军工程大学学员五旅文化建设享誉军内外,参观见学者络绎不绝,其中不少人已是二度造访。

一个学员旅的文化磁场到底有多强?带着疑问,我们走进这个以培养硕士研究生为主的学员旅。

“秩序是固化的精神,形象是流动的文化。”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旅门前的一副楹联。从身边擦肩而过的学员,个个着装整洁,礼貌周到。

都说战士怕“单飞”,干部怕“扎堆”,研究生学员旅应该算是典型的干部“扎堆”的地方,管理是首当其冲的难点。可近几年,该旅一直是本科学员营正规化建设的“示范点”。

“文化难在认同,也贵在认同。”一楼大厅哨兵杨浩天对学员旅文化了如指掌,他说:“‘旅文化’是我们入学的第一课,大家在学习、参与中认同,又在认同、践行中丰富其内涵,逐渐形成文化自觉。”

“博士硕士,先做合格战士。”在这里你不仅能看到环境熏陶、感受到精神濡染,还能品味到行为践行、学科渗透与制度维护的显著成效。

杨浩天一边介绍,一边向我们展示了随身携带的《学员综合素质培养目标体系》手册,上面将学员的能力分为通用能力、支撑能力、特色能力3个方面20个分支60条细节及优秀、良好、合格三档次分值。研究生学员应该什么样儿有了标准的“度量衡”。

再仔细一看,考核内容包含会议组织、汇报请示、计划安排、会操演讲、谈心交流等具有可操作性的各方面细节,就连每天早晚各5分钟的擦皮鞋时间都列入了生活细节考核中。

“小习惯”催生“大品格”。说是考核,其实逐渐由过去的考变为现在的一种自觉行为,再也没有学员以干部自居、以学术研究任务重为由,而忽视军人作风养成,这就是文化制度的濡染,也是该旅的育人理念——“一日生活是训练、管理教育是教学、管理干部是教官。”

“真可谓群英荟萃,群星璀璨!”走进楼内,“身边典型”“神交先贤”“历史名将”……一层一主题、一队一特色,游走在各楼层,面对一个个“先进”“先辈”“先烈”,怎能不叫人见贤思齐。

二楼的“群英谱”是一个值得细看细品的地方,学员旅将历届毕业学员的名字刻在墙上,看似简单的一个个姓名,却无形增强了毕业学员的归属感、自豪感。也正是因为一批批学有所成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从这幢楼里走出去,这幢楼还有一个别名叫“群英楼”。

在楼道遇到学员旅政委宁凡树,他坦言:“旅里大多数研究生学员都有部队工作的经历,对文化建设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自己的看法、想法,这也为我们发挥群众智慧,开门抓文化提供了有利条件。”文化思路大家一起想,文化建设大家一起干,本身就是一个育人过程。如今,从撰写旅歌到设计旅徽,从组织开展文化活动到成立蓝军俱乐部和长缨俱乐部,很多文化建设的点子都来源于学员,又由学员参与完成。

前年,在部队多次参加实弹发射任务和红蓝对抗演练的排长刘虎,重回母校读研时,感到培养研究生学员攻防对抗思维十分必要,于是提出建设蓝军俱乐部的想法,很快得到旅领导的认可。

经过两年建设和完善,再次走进这个俱乐部,战味扑面而来:伪装网、沙盘、迷彩装潢、全副武装的指挥员……通信装置信号灯不停闪烁,现场各“指挥员”早已严阵以待。

蓝军俱乐部里,一场“兵棋推演”正在火热进行,而一墙之隔的长缨俱乐部却相对“安静”,有的学员在研读党史军史,有的学员正为主题教育认真备课。

研究生学员知识丰富、思维层次高。学员旅因势利导,先后组建了硕士合唱团和硕士宣讲团,在各类文体活动和教育中为学员提供锻炼的平台、展示的舞台。

对学员旅走出来的“文化人”,学员旅旅长李建红如数家珍:学员侯世海,经常参与组织旅里的演讲、歌咏比赛,不仅有一副好嗓子,还以良好的形象气质赢得中央电视台编辑的认可,成为学校招生宣传片里的向导,节目播出后,成了不少青年学生的“偶像”;学员赵月秋的书法获得全军比赛一等奖;优秀毕业学员王欣瑜担任团中央委员……一批批学员在旅特色文化沐浴下健康成长,成为部队建设的骨干力量。

前不久,总部工作组来校抽查学员体能情况,被抽到的该旅二队学员冲过3000米终点线时,高挥旅旗,齐喊“研究一生!奋斗一生!”的旅训,让在场官兵无不热血沸腾。

人人都是旅队建设主角,个个都是旅队形象代言人。一幕幕繁荣景象,犹如一张张流动的名片将文化的魅力越传越远。

责任编辑:邢玉婧

一批批学员在特色文化沐浴下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蓝军硕士俱乐部
山东艺术学院作品精选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最强蓝军之钢铁洪流(上)
最强蓝军之钢铁洪流(下)
你不懂“蓝军”
厦大硕士创业新一站 卖卤味
建筑学硕士揽了“瓷器活儿”
新蓝军,新气象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