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童“画”、童“化”
2016-05-25苏秋晓
苏秋晓
【摘 要】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科学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面对儿童数学素养培养过程中,笔者积极探索童言童语的教学方式,着力以童“话”数学、童“画”数学、童“化”数学作一线研究,以期表达一个理念:学习是建构知识,而不是传递知识。
【关键词】数学素养;童“话”;童“画”;童“化”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学习者。不要抱怨孩子学不会,而应该反思我们怎样教。”2013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科学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为了学生达到三大目标,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日常教学中,笔者觉得课堂所呈现出的教、学能力值得大家深思,主要表现在概念化知识缺乏语言梳理,情境化知识欠缺直观呈现,推理性知识鲜有操作经验。为切实培养儿童的数学素养,笔者积极探索童言童语的教学方式,着力以童“话”数学、童“画”数学、童“化”数学作一线研究。
一、童“话”数学
童“话”——创编儿歌,寓教于乐。例1:在教学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比较数的大小时,教师和学生一起边读边唱:“大于号,小于号;大数在前大于号,小数在前小于号,大嘴总朝大数笑,大嘴两点先画好,尖尖最小不吵闹。”
童“话”——赘言几句,获益良多。例2:在下面的练习中,要指导学生学说话,多说话。
如:图1中,这里三角形多,圆形少,三角形比圆多,圆形比三角形少;图2中,这里正方形少,圆形多,正方形比圆形少,圆形比正方形多。
在后续的学习中,学生会想说很多“话”。例:黄金鱼有18条,红金鱼比黄金鱼多5条,红金鱼有多少条?学生会抓住关键句、关键字“红金鱼比黄金鱼多5条”,说出“红金鱼多,黄金鱼少,要求红金鱼的条数,用加法计算。”由此可见,童“话”数学语言在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中至关重要。
童“话”——培养语感,启迪智慧。例3:在7、20、19、10、17中,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大于10的数有( )个。
其中,大于10的数有( )个。不少孩子填写成:20、19、17。这不仅是孩子阅读习惯的欠佳,同时,也反映出我们老师对孩子阅读能力培养的指导不够。虽然都是( ),但表示的含义各不相同。归纳( )的多种表示读法:谁,几,什么,多少,怎么样等等。可以指导孩子这样读:在7、20、19、10、17中,最大的数是“谁”,最小的数是“谁”,大于10的数有“几”个。也可以创编儿歌,如:小小括号学问多,“什么”“多少”“谁”“怎样”,都能用它来表达。
这样的童“话”,更体现出了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二、童“画”数学
童“画”——划出重要的步骤。例4: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的混合运算时,要求学生划出重要步骤就能运算准确。如:■,先算(9.3-5.7),再算4×3.6,最后算14.4+3.6;学生计算到4×3.6+3.6,也会自然地想到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运算,也是水到渠成。
童“画”——折射分析思维树。例6:五年级上册的两个练习题“一个三角形桃园,底54米,高40米。如果平均每棵桃树占地9平方米,这个桃园一共有多少棵桃树?”“一个三角形花圃,底25米,高22米。如果平均每平方米产鲜花50枝,这个花圃一共可以产鲜花多少枝?”这两题到底是除法运算的“分一分”,还是乘法运算的“堆一堆”呢?若没有把握,画思维树应该是最好的选择。
分一分 堆一堆
这极好地应验了数学家华罗庚的那句话:数形结合万般好,数形隔离万事休。童“画”策略的指导,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传递,也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技能、数学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
三、童“化”数学
童“化”——是转化,是体验。长方形面积怎么得来?是数一数、拼一拼体验到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怎么得出?是通过转化成长方形得到的;三角形、梯形呢?这是体验的基本元素,也是将圆形转化成近似长方形的不可逾越的思维根基。这样的童“化”,是转化,是体验。
童“化”——是美化,是艺术。四年级制作的“美妙的杯琴”,清脆的乐曲声至今还回荡在同学们耳边;亲手绘制的“雪花”的图案,让大家遐想起冬日的银装素裹;五年级集体创作“美丽的圆”,让大家感受到了融和的美……美不胜收!这样的童“化”,是美化,是艺术。
童“化”——是内化,是感悟。在学生认识了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后,自制了橡皮泥捏的、硬板纸拼粘的、萝卜切的各种小正方体;做沙包中让他们感悟:棱的条数、面的特点,要缝制一个沙包,最少只需要缝几条棱等;如果用硬纸板折叠成一个小正方体,什么样的图案可以成功……
学习是建构知识,而不是传递知识。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学习者,不要抱怨孩子学不会,而应该反思我们怎样教。我们仍将扎根教学前沿,不断学习、不断前行!
【参考文献】
[1]方明编.《陶行知教育名篇》.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年9月
[2]郑毓信著.《开放的小学数学教学》.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