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岸教育出新政,2016年赴台“专升本”前景如何

2016-05-25白舒元编辑胡是非供图新华社CFP设计孙星

留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陆生专升本大陆

记者_白舒元 编辑_胡是非 供图_新华社 CFP 设计_孙星

两岸教育出新政,2016年赴台“专升本”前景如何

记者_白舒元编辑_胡是非供图_新华社 CFP设计_孙星

2015年11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

赴台专升本政策在两岸教育界推行已有时日,此次招生规模扩大,能否有成效?

2015年末,两岸教育交流传来捷报。12月30日,国务院台办发言人马晓光在例行发布会上宣布,自2016年起,进一步扩大开放陆生赴台就读“专升本”。

此新政的具体措施,据马晓光称,一是将新增北京、上海、江苏、浙江、辽宁和湖北6个省市为试点,加上已于2013年确定试点的广东省和福建省,至此试点省份已达到8个。二是招生名额将由目前的1000名增加至1500名。

之所以扩大陆生赴台专升本规模,马晓光表示,是为了落实2015年11月两岸领导人会面的成果,促进两岸教育交流,所以大陆有关方面决定采取积极措施;“为做好实施工作,两岸有关方面日前进行了会商,负责陆生赴台事务的窗口单位目前正就有关具体细节进行沟通和对接,确保将好事办好。”

赴台专升本政策在两岸教育界推行已有时日,此次扩大招生规模,能否有成效?

2013年台湾首招大陆专科生生源地限闽粤两省

专升本制度是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招生考试制度。从1999年高教扩招后,我国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一部分从普通专科学校中选拔出的优秀应届毕业生进入本科阶段学习,该培养模式为专科生开辟了一种新的升学途径,同时打破了中国高考一考定终身的制度。

专升本政策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根据特定的需求,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的协调和分配,以解决社会受教育公共问题和平衡社会公众利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专升本政策的目标也有所不同,并且随着历史的发展、政策的变化,专升本途径也更加多元化。目前,我国学生要想成功实现专升本,有三种形式:其一是学生自学考试然后进行专升本;其二是参加成人高考后的专升本考试;最后一种则是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模式,即招生对象一般为高校的应届专科毕业生。

高等职业学校在生源上与普通大学相比,有较大差距,且在职业教育的发展上也面临诸多偏见。在中国受教育观念中文凭是重要考量标准,学历层次的高低往往决定了人的价值和社会地位。目前,职业教育的最高层次局限于专科,许多动手能力强、擅长技能的学生往往转向国外求学或得不到更适合自己的教育资源,这造成了国内职业教育优质生源的流失,直接影响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留学》记者了解到台湾与普通高等教育平行的技术教育体系已比较完善,形成了从专科学校、技术学院到科技大学与研究所;从专科、本科到硕士及博士阶段的完整技术教育体系。近年来,两岸教育交流日益频密,台湾院校极力招徕大陆生源,很快台湾成为陆生专升本的选择之 一。

2011年,台湾开放大陆学生赴台就读学士以上学位;2013年台湾又试办招收大陆专科生赴台就读二年制学士班(专升本),首次招生限福建、广东两省,名额为955名,并承认大陆191所高等职业院校学历。时任台湾教育部门技职司司长的李彦仪曾表示:“2013年台湾有73所学校、276个专业参与招生,共有955个招生名额。其中,台湾公立学校有15所参与,提供55个专业、298个名额;台湾私立学校有58所参与,提供221个专业、657个名额。这些学校大部分都是通过台湾教育部门审核,并被认定为优秀的学校,我们将会让陆生感受台湾优秀院校的教学环境及模式。”

虽然陆生赴台“专升本”政策不断放开,为大陆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打开了一扇新大门,但不可否认的是,两岸教育模式存在诸多差异,在短期内难以弥合。

拎客

群集课程

群集课程具体是指将工作性质相近的几种职业汇集为一个职业群,然后再按照一个职业群所需要的共同知识和技能,以及入门技术进行课程和教材的组织。职业群集教育课程模式实行宽专业口径的职业群集课程,强调课程内容和教学的职业针对性与专业化程度;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传授基本原理基础上注重现场实习与实务;其优势在于让学生获得较广泛的就业基本能力,以便在相关职业领域内有自由选择工作岗位的可能性,并在就业后仍具有转换、提升工作的能力。

两岸教育模式差异之一:课程体系

两岸课程体系的构建与设计在理论教育课程和专业基础课两个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大陆职业教育课程模式主要从普通教育课程模式中复制过来,多以学科本位课程模式为主。学科本位课程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所以更加便于学生掌握系统的学科知识,但因为学科本位课程偏重于逻辑系统,所以在教学时容易出现偏重知识的传授,造成理论与实践分离、知识与具体工作任务的联系,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职业能力,不能彰显职教特色。虽然大陆很多理论课程系统且完善,但却与实践脱节严重,对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提升和后续发展不够有利。

至于台湾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则经历了由群集课程到系科本位课程的发展过程,群集课程主要学习美国职业群集教育课程模 式。

近年来台湾实施了一系列的教育体制改革,采取专题制作课程的推广与实施。面向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以研究为主的专题制作课程和一般针对企业或非营利组织面临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实务制作课程。目前,实务专题已成为台湾技职教育本科课程与普通大学本科课程相区别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职业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实务专题”课程是为满足产业发展的用人需求,通过专题制作培养高职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梳理所学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在实务制作过程中掌握完成特定所需的工作方法与程序,发展创新能力,提高就业技能。实务专题要求小组团队共同完成,每组通常是4到6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把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紧密联系起来,在专题制作过程中遇到问题,学生可以随时与指导教师进行讨论,此课程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熟悉专业与实践技术能力;培养学生工作现场人际适应的职场素质;弥补技职院校技能教育实务经验和操作技力不足。通过学生经常和企业、社会打交道,建立良性的交流与融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步入社会打好基础。

拎客

系科本位课程

该模式强调课程对产业发展及经济发展的适应性,更加注重课程品质的提升和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升。具体制定系科学生所应具备的核心专业能力、职场所需能力及通识能力所规划的课程。各系科再依据所制定的能力,规划课程调整师资、改变教学策略等以提升教学品质及学生就业能力。

两岸教育模式差异之二:师资力量

大陆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尤其是高职的师资队伍建设,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有从事教育要求的教师资格证书,同时还要具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和行业企业经历。要求职业院校在师资队伍的构成上要有相应比例的行业人才兼做学校的专业课教师,聘请精通行业企业工作程序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来学校兼职让他们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包括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教学实验实训、实习指导等工作。

台湾技职教育的师资队伍力量非常强大,多数技职院校教师都具有博士学历,有很大比例的教师来自各种企业。同时鼓励教师赴企业进行合作研究与实务锻炼,同样聘请拥有行业丰富实战经验和技术能力业界专家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另外为保证教师队伍的高水平,使教师能及时跟进世界科技前沿,规定专业教师应被派往欧美日本等高校进行访学以提升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

台湾的大学生们考试结束,放声大笑迎接假期到来。

拎客

“三限六不”政策

2008年底,台湾教育部门正式向立法机构提出将“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大学法”、“专科学校法”(下简称“陆生三法”)修正案排入修“法”议程,为此还专门提出“三限六不”政策,即限制采认大陆优秀院校、限制陆生赴台总量、限制采认医学和关系国家安全领域的专业,不加分、不提供奖助学金、不影响招生名额、不允许校外打工、毕业后不可留台就业、不开放报考证照,以减少修“法”阻力。尽管以“一限二不”(即限制承认医事学历、陆生不得报考‘安全机密’相关系所、非台籍学生不得参加‘公务员’考试)入“法”,但“三限六不”仍然作为教育部门的行政命令规范招生工作。

赴台“专升本”成效不显著多数陆生仍持观望态度

上述差异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台湾专升本对于陆生的吸引力。更何况,陆生从专业设置、费用、就业等方面考虑,对赴台“专升本”政策仍持观望态度。

两岸高校在专业设置上本来就有一些差异,部分学生报名时难以界定其在大陆所学专业与想要报考的台湾科系是否相同或相近,容易造成所报考的台湾高校科系与大陆所学专业不一致,甚至不能被台湾高校录 取。

从费用来看,相比在大陆完成“专升本”,赴台就读的成本似乎更高一些。台湾经济发展水平要高于大陆,相应的其物价水平也略高于大陆,根据台湾大学院校招收大陆地区学生联合招生委员会的报名网站上公布的各台湾高校收费标准,不论公立院校还是私立院校,其学费折合人民币至少20000 元/人年。台湾院校的校内宿舍较少,住宿费用高于大陆,若学生无法争取到台湾院校的校内宿舍,就必须自行在校外租房,费用会更高。

更何况,陆生在台湾的学习和生活还有诸多掣肘之处。

首先,陆生在台湾读完“专升本”,想要继续深造颇不方便。若要继续攻读台湾硕士学位,陆生不能直接向台湾高校申请,必须以大陆学生的身份通过台湾大学院校招收大陆地区学生联合招生委员会网站报名,且限制条件较多。

其次,陆生在台湾求学,不能打工。台湾当局针对大陆学生的“三限六不”等规定,大陆学生赴台专升本,毕业后不能在台湾就业。所以回返大陆寻求工作机会,是绝大部分赴台专升本的学生毕业后的选择。然而,与在大陆完成高职教育、毕业立即参加工作的同学相比,赴台“专升本”陆生也许会损失两年的工作时间,且两年后的工作起点和工作前景不一定会比现在高,甚至工作机会可能会更少。

更值得一提的是,《留学》记者了解到除了几所顶尖的台湾高校,其他台湾院校学历在大陆就业市场的认可度还有待于考证,大陆一些台资企业相对更认可台湾院校的毕业证书,但在其他大陆企业台湾院校学历优势并不明显,并且大陆企业对台湾高校不熟悉,台湾高校毕业证书的真伪也很难分辨,对学生就业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事实上,就近几年台湾招收“专升本”陆生的情况来看,现实并不十分乐观。

据统计,台湾在2013年“专升本”陆生招募上,开出955个名额,最后仅录取93人;而2014年的情况更为惨淡,仅录取81人;2015年稍有好转,招收到119人,但距离满额依旧很远。2016年,在扩大赴台“专升本”招生规模的政策利好作用之下,前景被看好,然而前述诸种限制仍然存在,情况仍令人担忧。

专科学校认可名册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北京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

上海:

复旦大学 、上海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

辽宁: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辽宁职业学院

福建: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闽西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中国美术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襄阳职业技术学院、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十堰职业技术学院、鄂州职业大学、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广东:

华南师范大学、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资料来源:大学校院招收大陆地区学生联合招生委员会。

猜你喜欢

陆生专升本大陆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2017年-2018年专升本院校录取分数线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2019年山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生体格检查表
台高校成大陆“落榜生”首选?
冰之大陆
冰之大陆
陆生名额减少 台湾高校着急
民进党政策不友善陆生不选台湾不足为奇
冰之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