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根深叶茂 源远流长
——试论楹联『桐梓流派』

2016-05-25肖长林

对联 2016年2期
关键词:夜郎流派春联

●肖长林

楹联属于文学范畴,自然就会产生流派,只不过由于历史的原因而长期被人们所忽视罢了。 地处贵州北部的桐梓县系欠发达地区,但就楹联文化而言,虽无运城『河东流派』那般规模宏大,却在文化相对落后的贵州独树一帜——自县诗词楹联学会成立二十年来,经过老一代以娄义钊、李思明、叶荫郊、赵光华、胡朝林等为代表人物,以及中青年穆贵华、杨敏修、王永志、娄淑芳、赵叶青等后起之秀组成的团队长期不懈努力,形成了一个具有深厚文化渊源、鲜明地域特色、独有创作风格等诸般特征的楹联『桐梓流派』。 本文试就此作一粗浅的探讨,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方家教正。

流派溯源长

流派原指水的支流,而其各有源头。追溯楹联『桐梓流派』的源头,当滥觞于唐置夜郎县的一一五年之后,即公元七五七年(唐至德二年),大诗人李白受谪于斯——尽管对于李白流放是否真到夜郎其说不一,但如今县属夜郎镇的夜郎遗址有『太白坟』、『太白泉』、『谪仙桥』等遗迹却是不争的事实。 虽然夜郎县治早于明清之际已降为乡里,但其文化源流则从未湮没,史家称此历史文化现象为『李白夜郎文化』。『沙滩三杰』之郑珍曾言:『青莲居士,龙章姿,嘘吸六合,曾长放夜郎。』; 莫友芝有诗凤云:『可叹当年李谪仙,桃源洞口挥云烟。 』黎庶昌则专撰《李白至夜郎考》一文,引李白『万里南迁夜郎国,三年归及长沙风』、『三载夜郎还,于兹炼金骨』等诗句,以证李白之于夜郎『确至说』——这一切,想必亦非空穴来风。『桐梓流派』的成员们,更有众多为之礼赞的联作发表,足见其受李白行吟山水诗风影响之深远。之后,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的杨慎,流放滇南途经桐梓驿写有《夜郎曲三首》及《桐梓驿元夕》等诗,特别是其中的佳句『三家村里无灯火,千树梅花作上元』,在桐梓境内流传广远,这无疑对楹联『桐梓流派』的产生和发展起了深厚的哺育作用。 此其一。

其二是『沙滩文化』。 四川诗人赵香宋对郑珍的《巢经巢诗钞》十分推崇,并有诗赞曰:『绝代经巢第一流,乡人往往讳蛮陬。君看缥缈綦江路,万马如龙出贵州。』当代国学大师钱仲联,在《论近代诗四百家》中,更誉称『清诗三百年,王气在夜郎』——均突出了『沙滩文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显要地位。 有趣的是,郑、莫、黎三位代表人物,不仅诗文了得,而且都是撰联高手——郑、莫大量的『集句联』,以及黎庶昌的『励志联』,都为『桐梓流派』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营养。还值得一提的是,桐梓县城出生的一代文人赵旭,与郑、莫两巨匠交往甚密,诗文深受郑、莫赞誉。赵有《播川诗抄》和纂辑《桐梓耆旧诗抄》广泛流传于桐梓民间,『桐梓流派』的代表人物都深受其文气之熏陶,使之获得较深厚的韵文功底。

其三,桐梓籍军阀周西成主政贵州三年(一九二六——一九二九),虽然政治上独断专横、 唯我独尊,但经济上在地方建设、 发展工业、 交通运输等方面均有所建树; 特别在振兴文化教育方面,更卓有贡献。 故在其阵亡后,全省法团和民众撰献挽联近两千副。 蒋介石、谭延闿、何应钦、王家烈、毛光翔、犹国材、卢焘等政要名流高水平的挽联,以及桐梓系文士黄丕谟、谭星阁和侯树涛等的对联力作,为『桐梓流派』撰联,起到了典范性的作用。

其四,红军长征在贵州的『长征文化』。从遵义会议到苟坝会议的召开,尤其是四渡赤水和娄山关大捷,毛泽东为之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忆秦娥·娄山关》——这是一首讴歌革命的艰难与胜利的战争抒情之章。 写景为主,借景抒情,以情景交融的美学极致而形成『腾乎天宇』的战斗豪情,特别是其中的名句『马蹄声碎,喇叭声咽』、『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沉雄响亮的韵对,直接影响到『桐梓流派』联作风格的形成。 如今的娄山关上,毛泽东手书斯词的巨型大理石碑,成了人们旅游留连瞻仰的圣地,更是『桐梓流派』对联作品充满豪情浩气风格的深厚灵根。

其五是『抗战文化』。 桐梓抗日模范县广角文化异彩纷呈。 一九三七年点燃的抗日烽火,促成了中国海校从东南一隅,西迁至有『陪都重庆京畿』之称的桐梓长达八年之久。 其间,桐梓海校常与地方上联欢,同唱救亡歌曲,同观抗日影剧,军民亲密无间,其乐融融。尤其是庆祝抗战胜利的联欢晚会,海校由李存杰、郁文弼主演的四幕话剧《战云情泪》和国立女中叶茹英独唱的《江南之恋》,给当时尚处年少的『桐梓流派』成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间,尚有三军(陆军)诗人冯玉祥将军之豪壮行色,爱国将领张学良被幽禁桐梓三年的悲愤情怀,此二帅『将军本色是诗人』的风韵,均对桐梓人沾溉颇深。 而随之大量涌现的抗战胜利『欢庆联』,以及文人雅士往来的『婚丧祝寿』联等等,潜移默化,更加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何况还有蹇先艾、石果、何士光、李发模、李宽定(桐梓籍)、向德炎(桐梓籍)等等这些个『黔北作家群』的影响,当然也是不容小觑的。

联花分外香

漫漫历史长河,终于流到了上世纪的八十年代——一九八四、一九八五连续两年,中央电视台举办了迎春对联赛,『桐梓流派』成员娄义钊、胡朝林分别获奖,极大地激发起他们的创作热情。一九九二年,在桐梓县委县政府的关怀支持下,县工商局和县文化馆联合举行工商行业征春联大赛,并编印出版第一本《春联集》,娄义钊、舒楚泉获一等奖,胡朝林、叶荫郊、徐江人获二等奖,李思明、龙励孚、舒正昌获三等奖,另有六人获优秀奖——这些人日后都成了『桐梓流派』的中坚份子,并促成了一九九三年底县诗词楹联学会的正式成立和会刊《播韵》的诞生。从此,楹联这朵中华国粹奇葩,开始在魁岩溱水绽放盛开。

数据虽然是枯燥乏味的,却又是说明问题不可或缺的——截至二零一三年底,学会已编印《播韵》七十八期共五万三千二百五十册,刊发作品二万六千三百首、副、篇(其中对联四千八百六十副); 每年一集的《春联》,共二十三期一万三千五百四十二副计一万三千余册,作者达一千一百五十三人次(其中学生四百七十一人次); 此外,为配合各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活动的开展,仅编印成集(十余集)刊发的联作多达两千余副。

据不完全统计,上述二万多副联作中,有两千余副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其中又有两百余副在省内外举办的各项赛事中获奖。 二零零九年,由中联会主编的《百家联稿》第十五卷,娄义钊、叶荫郊、李思明、赵光华四人入选; 二零零一年和二零一零年,娄义钊先后出版了《娄义钊对联选》和《新世纪春联选》; 二零一一年,李思明出版了《夜郎丽辞》; 二零一三年,学会主编出版了《桐梓县『乡村旅游杯』全国征联大赛作品集——娄山联韵》。总而言之,二十年来已陆续有二十部作品问世。 作为一个县有这么多诗词楹联专著出版的文化现象,不但在桐梓文化史上没有先例,即令在黔北地区乃至贵州全省,也是绝无仅有的。还得到了全国著名书法家楹联家马萧萧、常江、孟繁锦、刘太品和著名诗词家丁芒等在作序、题签、题词中给予高度评价和奖掖。

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二十多年来每年一集的《春联》,无论其规模气势,抑或是内容特色都堪称一绝,是『桐梓流派』最为突出的一大亮点。 题材新、观念新、作者新,不仅数量多多而且形式内容各异其趣。 全县二十四个乡镇和县直党政机关领导人手一集,全县近三百个村,每村一集。 使『和谐春联进万家』的活动每年都开展得轰轰烈烈、有声有色; 且已延续发展近二十年之久。 品读这些作品,就会把我们带到一个喜庆欢乐、幸福祥和的春联世界,从中领略到祖国的日新月异和朝气蓬勃,感受到民众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的进展历程。他们的作品常常在《中国楹联报》、《对联·民间对联故事》和《中国对联作品集》上发表,更在每年一度的《对联中国》里榜上有名; 至于为机关、企业和乡镇撰写编印的各类小册子,以及镌刻悬挂于县城夜郎街和边远容光乡上的『楹联一条街』,则更是对联文化功能发挥的用武之地,成为丰富人们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为了打造好这两条街,从花季少年到耄耋老人不遗余力,共创作了三百多副楹联(其中有二百四十六副刻挂)。 这些以市场实用功能与深厚文化内涵相结合而创作的楹联作品,通过优美书法为载体的形式表现出来,构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为烘托气氛、提高文化品位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风格呈异彩

『桐梓流派』有一支以娄义钊为代表的楹联创作骨干,而这支队伍正在向中青年群体发展且日趋壮大。 他们的联作散发着泥土的芳香,表达了对家乡的无限深情,有着明显的地域性和关联性; 其共同的特点是具有与时俱进的创作激情,大接地气的鲜活作品在每年一集的《春联》中,体现得尤为突出。近些年来,他们还作了创造性的尝试——推出『集古吟春』专栏的春联新种类——即将古人名句既按联律要求又体现春联特点,联缀而成的『集句联』。这样的春联具有极高的鉴赏价值和学习价值,对传承、弘扬中华国粹,提高人们鉴赏水平大有裨益,值得肯定。会长娄义钊,系中国楹联学会两届理事、中华对联文化研究院研究员、中华诗词学会和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作为『桐梓流派』的领军人物当之无愧。这位舌耕杏坛四十二载、 三十余年辛勤跋涉在楹联天地里的长者,是贵州乃至全国有着相当影响的资深楹联家和楹联活动家。 既有专家学者的治学严谨、一丝不苟,又有当领导的组织协调能力,其卓越的创作才华和独特的人格魅力,不仅为众多同仁所诚服,更为后学者们所崇敬。 曾荣获『联坛百杰』称号,是《百家联稿》第十五卷的领衔者,更是每年一集《春联》的主编和主要撰稿人(共创作三千五百一十四副,占『春联』集总和的四分之一); 除出版两部诗词专著之外,还出版了《娄义钊对联选》和《新世纪春联选》等专著; 还在《中国楹联报》等报刊上发表《让对联走向群众——从农民应对活动中得到的启示》、《对联艺术具有无穷的生命力》、《读︿半月谈﹀新春联有感——浅谈对联作法要点》等文章传播对联知识。还编写两万五千多字的《桐梓县机关干部、中学教师楹联基本知识培训》讲义并主讲。自任学会会长之后一直把『培养新人』视为『刻不容缓而又极其重大的一件事』,团结带领学会一班人齐心协力来抓国粹文化的持续发展,致力于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研究、创作以及普及推广工作』。 其个人作品题材广泛,意境美语言美,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既针砭时弊又弘扬正气,洋溢着爱祖国爱家乡的无限情怀。 时任中联会会长助理刘太品先生在《新世纪春联选》《序》中赞道: 这本《对联选》『以其艺术手法的精到和思想内容的广泛,完整体现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特色,是这一时代春联作品的范本。 』县文联主席、作家邹德斌则誉之为具有『时代的气息』、『人文的气息』和『春的气息』。 诸如一九八一年的:

辞去大锅饭,空锅空碗;

迎来包产田,丰产丰收。

和一九九一年的春联:

羊岁阳春,处处洋洋得意;

未年慰藉,家家味味开怀。等等。 集祥瑞喜庆、机巧睿智于春联中的作品,在《新世纪春联选》里可谓俯拾皆是、信手拈来且无不形象生动、用语鲜活而极具时代特色,由此可见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执着追求与忠诚的守望,并且为激励人们建设家乡,提高文化品位和文明程度,助推乡村旅游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因此,可以毫不夸张的说: 没有娄义钊先生,就没有桐梓盛开的楹联之花,『桐梓流派』也就难以形成。

当然,好花还须绿叶扶。 『桐梓流派』的骨干们,一个个都是诗词联文多面手,既多才多艺又各有千秋。

常务副会长李思明,系中国楹联学会、中华诗词学会、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十八岁即开始楹联创作,迄今已有两千余副联作发表。专著《危楼诗鸣》,入选《百家联稿》(第十五卷)。除工诗联外,还致力于桐梓县的文史研究,并着重楹联和诗词历史文化的搜集整理。其专题著作《桐梓对联史略》,对历代对联发展脉络进行了艰苦的发掘和梳理,填补了该县联苑无史的空白。与此同时,更涉猎『桐梓系』对联文化的研究整理,断句标点和校正『挽周西成联』达两千余副。目前正倾力协助学会编辑《中国对联集成· 桐梓卷》。其联作善于用典,尤显出古文功底之深厚——这可从其《夜郎古道》的『三柱联』中得到佐证:

化雨潇潇太白津。

停云渺渺唐蒙驿;

起絮菲菲星使桥。

尚有集句联:

雄关漫道真如铁;

美景那堪独是花。

均反映其联艺水平和文史涵养。

副会长、《播韵》主编赵光华,系中国楹联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是一位积极参与全国征联赛事的『获奖专业户』——入编全国各类征联专辑的联作达四百余副。 除入编《百家联稿》第十五卷外,还有《光华诗文》问世。代表作首如《题周(恩来)公馆》:

顶天立地,吐哺躬身,曾留青史,永留青史;树志救民,修文治国,古有周公,今有

周公。

以灵巧的用典,深邃的内涵,流畅的语言获第八届上海老西门全国联赛一等奖。《题凤仙山公园》(获『山东泗水凤仙杯』二等奖)就给人以清新朴实之感:

仙山广积诗书韵;

洙泗堪称翰墨缘。

书法家舒楚泉,系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从县直机关党委书记退下之后,便醉心于楹联创作,并以书法形式表达,在传统文化的淡雅墨香浸润下,可谓珠联璧合、锦上添花。 有联作入选《中国楹联年鉴》及省内外多部联集和刊物; 著有《九思居杂缀》。 其《题娄山关》联云:

神策夺雄关,豪气冲霄千载灿;

鸿词吟漫道,残阳染地万山红。

寓毛泽东《忆秦娥· 娄山关》词的意境于联中,凝重而雄浑,表达了对伟人深切的缅怀之情。

音乐家、《播韵》副主编胡朝林,系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有诗词曲联集《五步轩吟草》问世。《中国楹联报》『征联大擂台』榜上之冠、亚、季军对句也时有斩获。 其擅长将『重字』、『叠字』运用于春联而别开生面。前者如:

休闲度假,胜境村村成乐境;

科技兴农,青山处处变金山。

巧妙地将『乐境』、『金山』两地名形象地表现出来,,嵌名自然无痕。 后者如:

水水山山,处处新新崭崭;

行行业业,家家乐乐和和。

既有加重语气、增强感情和突显事物之妙,又有给人以一种急促跳动和铿锵的音乐感。 看来音乐之素养,于对联在音韵和节奏的增色上,亦是很有裨益的。

年轻有为的学会副秘书长穆贵华,不仅书法篆刻了得,而且能使『集句联』在『春联』中赋予新的内涵、春的光彩:

春风得意马蹄疾;(孟郊《登科后》)

花气侵人笑语香。(秦观《游鉴湖》)

像此类艺术性高的『集句联』,已有一百五十余副分别发表在《对联》杂志和《中国楹联报》上。

其他骨干除老一代的舒凤鸣、娄必福、傅中华、王键、邓修身、令狐荣廉等,还有杨敏修、娄义斌、王永志、娄淑芳、赵叶青、王爱民等后起之秀。 他们在娄义钊先生的带领下,业已形成了一个具有雄厚创作实力和丰硕成果展示、一支具有『桐梓流派』鲜明地域特色和独特创作风格的楹联队伍。

国粹永传扬

二零一一年,经中国楹联学会批准,桐梓二中正式成为贵州省唯一、 全国六十二所『楹联规范化教学试点单位』之一; 同年底成功获批准为全省唯一的『中国楹联教育基地』。 由于业绩突出,二零一二年底在山西新绛县举行的『全国联教交流年总结表彰大会』上,县诗联学会、桐梓二中荣获『先进集体』,娄义钊、江君龙、娄淑芳荣获『先进个人』——这在桐梓县文化史和教育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对贵州全省而言,更具有首开先河的意义。

之所以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余以为直接与学会从领军人物到旗下骨干,绝大部分都是人民教师(少部分为机关干部)密切相关。 他们为中华国粹的薪火相传而无私奉献的蜡烛精神、春蚕精神、园丁精神,促成了桐梓联苑的蓓蕾竞绽、古韵飘香,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发的新景象。

早在一九九八年,学会就明确了『培养新人』是关系到『诗词楹联这朵艺术之花能否在二十一世纪盛开娄山大地的大问题』。为此,多年来他们总是不辞辛劳地到校园里讲学授课,传播楹联知识,指导师生创作,使数以百计的莘莘学子,参与到楹联创作队伍中来。与此同时,学会自身也在不断发展壮大——会员从最初的三十来人仅有十余人会撰联,到时下已拥有会员一百七十余人,有七十多人能创作对联,其中五十岁以下超过百分之三十,特别是三十至四十多岁的会员中,相当部分具有较雄厚的诗联功底,其作品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趋势,其中如穆贵华、查小刚、杨敏修、王永志、娄义斌、娄淑芳、王爱民、赵叶青等后起之秀,纷纷进入学会核心,担任会刊编辑。

跨进新世纪之后,在学会一班人的积极推动下,桐梓一中成为贵州省『诗词校园』单位,桐梓二中成为『全国楹联教育基地』和省『诗教先进』单位,夜郎中学和县第五中学相继成为省『诗教先进』单位。 这些学校的师生们学习诗联的人数不断增多,创作热情不断高涨。 尤其是桐梓二中自二零一一年以来,每年高一高二的学生多达两千余人上对联课; 二十一名教师成立了『诗联沙龙』; 学生则成立了诗词楹联国粹总社——『溱溪文学社』,下设高一『溱溪社』、高二『魁岩社』、高三『娄山社』,均每月开展一次诗联讲座,每两月进行一次对联创作活动,每学期开展二次主题征联活动,奖励优秀者。此外,师生们还积极参与每年一度的《春联》征集活动人数和入选作品正在逐年增多。今年就有十五名教师五十五副,高一级八十二名九十三副,高二级二百二十九名二百七十一副,而高三级四名四十二副中,仅罗康同学一人就有三十八副入选。 作为毕业班学生,在高考任务极其繁重、时间紧迫的境况下,居然能新创出三副十分优美的『集句联』来,足令老师们为之惊叹不已。 在此不妨举其集欧阳修、温庭筠句为例,瞧瞧这位少年学子是如何展示其才华的:

暖日迟迟花袅袅;

余晖脉脉水悠悠。

每年一集《春联》辟出的『桃李争春』专栏,成了师生们磨练基本功、展示个人才华的平台,是『桐梓流派』促使传统文化后继有人的一大创举,值得肯定。

二零一二年六月,桐梓县委、县政府与中国楹联学会联合举办的『乡村旅游杯』全国征联大赛,是贵州文化史上前所未有之举,极大地提高了该县的知名度和推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大赛共收到全国二十四省、市、自治区四百多位六百八十余副参赛联。在评定的等级奖、优秀奖和入围作品中,不少二中师生亦榜上有名。罗康同学还荣获了三等奖。毫无疑问,这都是与学会坚持不懈的积极辅导分不开的。

猜你喜欢

夜郎流派春联
你家春联贴对了吗?
赵建忠《红学流派批评史论》序
新春联
新春联
百川何以争流
——关于戏曲流派传承的再讨论
黔湘多县争夺“夜郎国”
莫以【流派】论得失
专题·21世纪中国现代诗群流派大联展
春联
夜郎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