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应有爱耳护耳意识”
2016-05-24
2016年3月3日是我国第17个全国爱耳日。3M中国有限公司个人安全防护产品部科学家艾略特·伯格先生负责护听器产品和技术的研发工作,并拥有多项专利。他认为,“耳朵是我们聆听世界的窗口,爱耳护耳的意识非常重要。”
2016年3月3日是我国第17个全国爱耳日。作为职业安全健康领域的积极推动者,自1991年进入中国以来,3M公司一直关注职业性听力受损防护领域的研究,并将噪声监测、听力防护、防护验证、培训教育等一整套全面有效的听力防护解决方案带入中国。
3M个人安全防护产品部科学家、美国国家标准研究所护听器声衰减工作组主席艾略特·伯格(Elliott. H. Berger)先生,就美国职业听力保护工作以及听力保护领域的前沿技术等问题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记者(以下简称“记”):伯格先生,您好!请介绍一下国际上职业性听力受损的现状。
艾略特·伯格(以下简称“艾”):听力与语言是人类相互交流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只要有运动就会有声音,噪声不同于有明确发生源的危险品或有毒化学品。如果身处工作场所,机器的旋转、打磨,都会产生噪声,都有可能达到对人体造成危害的水平。
全世界16%的听力受损患者的患病原因来自工作场所或环境噪声的影响。据美国劳工统计局(BLS)数据显示,职业性听力受损是制造业企业中最常见的职业病,每9人中就有1例。
在美国,有2 200万人暴露在噪声中,以人口的比例来说,美国的人口是中国的25%,除去美国实施了多年的听力保护计划,对职业听力防护措施的高要求等因素,如果按比例推算,中国将有更多人暴露在有害噪声中。
如果8 h接触的噪声强度达到85 dB(A),就达到了对人体有危害的水平。一般情况下,噪声的危害是隐形的,人们缺乏对噪声的感知,忽略保护听力的意识,从而缺乏行动去爱护它。
我可以提供几个简单的办法,初步判断是否接触了有害水平的噪声,供大家参考。
一是,两个人相距大约1 m,如果要听到声音必须得对方喊出来,那这样的话,噪声的强度可能已经达到了有害的水平;二是,当从一个噪声场所,或者一个娱乐场所出来后,觉得耳朵里面有声音或者听力变得迟钝;三是,出现耳鸣现象。这都是一些提醒,希望大家能够重视。就拿耳鸣来说,如果只是短时间内接触高强度的噪声,耳鸣只是暂时性的,那其实是可以恢复的。经常接触一些高强度的声音,耳鸣反复出现,会逐渐演变成永久性受伤,所以应尽量避免接触这种环境。但是对于工人来说,可能会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中,所以暂时性的耳鸣可以是一个指示器,提醒他们当前噪声环境会造成危害。
幸运的是,短时间内的、一次性的暂时性听力伤害不会使我们的耳朵永久受伤。但有一种声音,单次暴露都会造成永久性受伤,被称为脉冲噪声。脉冲噪声,可能会由气体爆炸造成,也可能会由重物敲击造成。比如美国允许公民持有枪械,开枪的声音就会形成脉冲噪声,对耳朵的伤害非常大。
记:请您介绍一下美国在职业听力保护工作的成熟做法。
艾:在美国,听力防护的学术组织有很多,比如美国声学学会(ASA),美国全国听力保护学会(NHCA),美国工业卫生医师协会(AIHA)噪声分委会,美国职业听力保护认证委员会(CAOHC)等。为鼓励公众、民间组织及其他组织参与噪声控制措施、测量与影响的研究,这些组织会对他们的研究经费给予必要资助。
2010年,美国全国听力保护学会(NHCA)同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NIOSH)联合设立了一个年度奖项,即“安全的声音”(Safe in Sound),每年会给两家企业颁奖,主要是表彰企业在听力保护方面所作的突出的贡献。
在过去的5年里,3M在美国的两家工厂均获得过该奖项。作为美国国家听力保护学会前会长,我本人也参与了两周前的2016年度颁奖会。
获奖的企业主要生产研磨材料,在听力保护方面做出了一个最佳实践案例。在改进之前,有203位员工涵盖在“听力保护计划”当中,即对于在噪声处于85 dB(A)以上的环境中的工人,必须按照美国的法律规定,每年要在现场做噪声测试,给员工做体检,提供培训,讲解听力保护计划,提供护听器等。同时要保存记录。当降低到85 dB(A)以内,这些员工就不会再涵盖在听力保护计划当中了。
工厂通过更新设备换成噪声较低的机器,实施高效的噪声控制工程措施,并实施全面、系统的噪声评价,原203名员工只剩下4位工人不得不暴露在有害噪声环境中,比之前减少了199人。
记:您自1976年开始从事护听器产品和技术的研发工作,迄今已有40年。请您介绍一下,听力防护领域的研究发展历程和新技术。
艾:目前,许多企业已经能够为劳动者配备降噪护听设备。但问题是,从业者对自身的听力防护意识还很薄弱。如何让从业者直观地了解到护听器的佩戴效果对听力防护值的影响,如何让员工正确佩戴护听器。
另外,在工业中,更换较低噪声的设备,除了需要考虑行业里是否有较低噪声的新设备,还必须通过噪声监测设备,监测现场噪声水平,并确保监测数据准确等。这些问题都是听力防护领域需要研究的课题。
2000年左右,市场上出现了第一套防护验证系统,存在很多限制;2007年,3M上市了第一代的防护验证系统,也就是E-A-Rfit系统,可以对3M某些型号的护听器进行个体适合性检验。2015年,3M上市了新一代E-A-Rfit 5.0 防护验证系统,是以前版本的全面升级,包括从产品的适用性、测试的便利性,以及数据界面的改善,全方位地提升。对于实施全面的听力保护计划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
E-A-Rfit 5.0 防护验证系统,是护听器选择和培训员工正确佩戴护听器的重要辅助工具。系统研究开发了专有的算法来分析耳道内的声压,不依赖劳动者的主观反应,提供定量的测试数据。仅需2 s,系统即可测得双耳的个人声衰减值(PAR)(即护听器的噪声降低值),了解员工佩戴护听器后获得的防护值。这就有助于企业和从业者对比不同的护听器和不同佩戴效果所取得的防护值,选择最适合的产品。
目前,带电路的护听器也是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可以提供额外的功能,比如听得更加清楚,在嘈杂的环境里可以听手机,听对讲机。这个对于听力保护系统来讲,就是工人在实际使用护听器时,解决沟通上的问题。
另外,助听器和护听器两者的界限也会越来越模糊,比如电子护听器,能够使得听到的声音更清楚,等于是在耳罩的上面加了个助听器,这对于听力不好的员工来讲,既能够听到声音,又有保护听觉的作用,所以听力防护行业还是有很多可以发展的。
记:对于听力保护,您个人有哪些理念可以和我们分享?
艾: 耳朵是我们聆听世界的窗口,一旦严重损伤,便是不可逆转的。近40年时间,我一直从事护听器声衰减的实验室测试方法研究和标准化、护听器现场实际防护能力研究,并在各种场合教授听力保护的知识。近十多年,我花了很多时间研究护听器的个人适合性检验方法和系统,以更好地解决听力保护的问题。作为一个科学家,我愿意和任何一个不了解听力保护的人去讲:声音对你可能是有害的,让每一个人都拥有爱耳护耳的意识。
美国的噪声控制标准:美国的噪声污染控制是从控制飞机噪声污染开始的,于1968 年颁布了《飞机噪声削减法》。1970年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局(OSHA)规定最小噪声值为:连续工作8 h以上,持续噪声暴露不得超过90 dB(A)〔大于或等于85 dB(A)时,要求提供护听器并进行年度培训,大于或等于90 dB(A)时,要求工程控制〕;工作场所最高允许噪声水平为115 dB(A),工人8 h内暴露在此种噪声下不得超过15 min。如果噪声水平超过了标准限值,雇主应提供听力保护设备,以减少噪声至可接受水平。
1972 年《噪声控制法》将“改善环境使所有美国人从危害他们健康的噪声中解脱出来”作为一项国家政策。《噪声控制法》还授权美国环保局(EPA) 对噪声产品(特别是减噪产品)实施标签管理,对标签内容、形式、检查、豁免等事项做出详细规定。根据这项授权,环保局对听力保护设备制定法规,要求制造商明确听力保护设备对使用者的保护程度。
此外,美国《噪声控制法》对相关噪声侵害行为惩罚严厉。任何法人、自然人违反本法规定,根据不同情节处以每天2万5 000~5万美元的处罚或2年以下拘役。
编辑 秦运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