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伞”撑出一片天
2016-05-24陈康和
陈康和
爱心伞,挡住了风雨,立起了诚信。校园内外,爱心伞常在,爱心人辈出,爱心事频现,爱心景永存。
南方的天气,就像“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上学时还春光明媚,可到了放学时段,却突然乌云密布、大雨倾盆,很多步行回家的学生,一个个和落汤鸡似的,不仅狼狈不堪,还常被急雨淋出病来。天气不可控,但事在人为,于是“爱心伞”便应运而生了。
一把雨伞,一片真情
爱心伞,顾名思义,就是洋溢着满满爱意的雨伞,由班级家委会所赠,每班捐赠3—5把,由学校统一管理。但这些爱心伞并不是普通的雨伞,它们在被捐赠之前都是经过家长和孩子们精心制作的。各班在爱心伞上统一绘制由校名、校徽和校景构成的Logo,这Logo是一种凭证,代表着此伞是公共物品,用完须及时归还。同时也是一种责任,撑伞人的言行举止要随时捍卫学校的尊严与形象。Logo设计好后,各班便在爱心伞的伞面上“任性”地挥毫:有的爱心伞在学生的画笔下,俨然成了一幅山水画,表达着孩子们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有的爱心伞上画着多彩的笑脸,象征着孩子们阳光生活、快乐学习的幸福状态;有的班级把集体照喷绘在伞面上,表达友谊久存的美好寓意。
爱心伞的“家”被命名为“心雨站”,站点设置在学校文化长廊一个安静的小角落里。靠墙的正上方用黄、蓝、朱三种颜色的条状木板铺就而成,轻暖的色调、巧妙的配搭,令人倍感温馨。墙体正面悬挂着低中高三条银色横杆,横杆上分别挂着低中高年级的爱心伞,以方便各个年级的孩子都能轻松拿取。另外,背景墙上还镶嵌了醒目的艺术体“爱”字、心形的“手掌”和格言“借人物,及时还;人借物,有勿悭”。它们既守护着这些爱心伞,又时刻感召着借伞人。师生、家长们的精心布置,使这个小小的角落,在检阅诚信的同时,也传递了爱心。一把雨伞,就是一段故事,一片真情。
一本册子,一次洗礼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自我管理的前提是自我教育。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一段时间的反复与加固。鉴于初期小部分爱心伞的逾期未还、无故损坏甚至莫名丢失的现象,我们认为进行必要的教育引导是必不可少的。这个任务由各自的年级来完成,主要围绕诚信的主题展开讨论。讨论是为了明理,明理是为了导行。通过近两周的讨论,我们决定在“心雨站”放置一本登记册,通过登记册来解决爱心伞丢失和损坏的问题,爱心伞是手段,立诚信才是目的。
“心雨站”无人管理,除了一本登记册外,借与还全凭学生的自觉。不过,虽然这本册子不会说话,但它也有自己的语言。登记册的封面上写着“简登记,作交代;当日借,明日归;互监督,促诚信;惜雨伞,爱传承”。借伞前,孩子们必须先登记班级、姓名和借还伞的时间,虽然无人监管,但孩子们还是比较自觉的。当然,“心雨站”推行之初,有些学生确实会把爱心伞落在家里,有时甚至会弄脏、弄烂雨伞。我们也想过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维护与管理,但考虑到“雨伞不值钱,诚信值千金”,借着这个契机我们正好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诚信和爱心。
一个习惯,一道风景
古罗马哲学家爱比克泰德曾经说过,“幸福并非取决于天性,而是取决于人的习惯。” 巴金先生也曾说,“孩子的教育从好习惯的培养开始。”可见,幸福也好,成功也罢,前提都是良好习惯的养成。因为爱心伞,老师们多了一份关注,家长们多了一声叮咛,同学们多了一次提醒。“心雨站”下孩子们多了一串动作:排队、登记、拿取、收拢、悬挂。就是这些习惯性的“小动作”,却极好地促进了学生美好道德的养成:献爱心,守规则,讲诚信。
如今,每逢下雨天,孩子们在“心雨站”默然排队,有序借伞已成为一道亮丽的校园风景。同学们以诚信为荣、互帮互助、诚信友爱。家长们也掀起了一股爱心伞热潮:下着雨,等候在校门口的家长手中拿着两把雨伞,一把给自己的孩子,另一把给别人的孩子。
爱心伞,挡住了风雨,立起了诚信。校园内外,爱心伞常在,爱心人辈出,爱心事频现,爱心景永存。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李 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