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的”的职业教育改革思考
2016-05-24张坤
张坤
摘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的”的职业教育就是根据市场人才需求,以就业岗位为主要目标而展开的教育与教学活动,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职业教育就是一种让“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的“就业教育”。一般它涉及到三个层面的含义:从思想层面来说,它是一种实践主导、全面发展,而为未来就业的教育和教学的思想;从机制层面来说,它是一种政府主导、行业指导、校企合作的办学机制,使毕业生能力与社会岗位能力接轨,没有行业、企业的参与将是一种不成功的职业教育;从模式层面来说,它是一种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模式,这种模式从总体上讲旨在培养学生将来在社会上就业、择业和创业的能力。
关键词:市场为导向;就业为目的;职业教育;改革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0-000-01
一、实施职业教育,要以“市场为导向、就业为目的”
职业教育要以“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的”,这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就业是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发展的结合点,随着我国就业分配制的改革,转向到推荐就业制,进入了市场的双向选择时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意愿选择企业,企业也可以根据自己需求选择适合岗位的劳动者。高职教育的学校,服务的主体是学生和企业,是企业与劳动者的桥梁,既要满足受教育者就业的需要,促使其素质提高、学有所成、就业满意,又要满足企业的岗位需求。而企业的要求是,高素质、有责任心,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劳动者。一所职业院校办得好坏必然与就业情况息息相关,就业情况不好的职业教育,说明所实施的职业教育不符合市场要求,必然会被市场淘汰。
因此职业教育必须以“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的”。它即是一个新口号的提出,更是一个新观念的提出,新制度的创立,这将使职业教育改革进人到一个更深、更新的层次。
二、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的,谈谈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目前,国内相关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大致围绕二大方面:一是专业设置顺应市场;二是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上符合高职教学的特点。
1.专业设置与开发
如要把企业作为服务对象,就要在教学计划、课程内容和专业设置上适应经济社会的要求,以满足人的就业需求和企业需求做为出发点,实现人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相统一。
一是要及时关注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信号。我们不能以资源为导向,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开设什么样的课程,什么样的条件,办什么样的专业,这样会导致某些专业的毕业生没有就业市场,出现就业的结构性困难。我们要以职业、岗位、工作为基本依据开发新专业,通过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变化,及时调整专业。
二是通过校企合作的设置特色专业。首先,这样的模式下可以弥补课本知识落后于社会发展的不足,针对性强,将企业的职业活动真实场景、实际工作过程引入教学内容中,使社会的需求与学校的教学内容同步,实现学校与企业“零”对接。其次,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双向交流,对于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作用非常明显,容易做到"专兼结合、内培外引"。第三,这样的模式突破了学校来企业寻求实习场所,使企业也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计划和人才培训过程中去,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
2.各专业的教学改革
职业教学改革,主要是要重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模式,注重能力培养,逐步转变由单纯文化基础课的教学要转向提升学生素质为主,专业理论、专业技能要逐步转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进行。
(1)公共基础课程的改革
服务于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根据不同专业有:应用数学基础(含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与统计)、大学英语等要以“够用”为原则,强调专业课与文化课教师的结合、与学生生活学习环境的结合,以便更好地结合专业应用到的理论进行有选择性教学。在教学上要一改过去单调的理论教学,要上活文化理论课,主要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概念,要创造条件,用课题活动的形式走出课堂,进行实地测量和实践练习。
(2)专业课及专业技能实训的改革
一是想方设法创造条件,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改变传统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教材为中心的填压式教学模式。建立以讲、练、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学习内容按技能类型和等级分成若干个板块,以每个板块为核心,结合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工艺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行一体化教学。每个老师仅任几个模块的教学,每个模块的操作技能和专业理论内容的指导和讲授均由同一教师承担。这样实践教学中有理论讲授,理论教学中有实训内容。按照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力发展规律及实际情况,灵活地采用或先实践后理论或先理论后实践或边理论边实践的方法,着重对学生进行运作能力和知识应用的培养,使学生的能力和知识得到协调、同步和综合的发展。
二是实训课要按岗位、工种分解形成基础模块和各项技术模块,形成产品制作的综合模块。按模块分配、整合资源,改造或重新配置实训教室或场地,使之符合“一体化”教学的教室,使教学逐步过渡到专业技术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人员的配置采用以教室定人,实现一人一场地,一人几模块的格局,利于每个教师的特长,如精通加工的老师可专讲加工模块,也便于管理和考核。在教学上要进一步对各模块再进行分解为小课题训练,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用大课形式讲解任务、技术要求,示范技术要领,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用小班形式进行技能训练。
三、结束语
“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的”的教学改革,是突出技能的教学模式改革,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教学改革,是综合性很强又很细致的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与广大教师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更牵涉到学校的整体发展。因此,这需要广大教师都应积极地投深到学校课程及专业改革的实践中,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地认识职业学院的特点、任务和规律,树立我们教育必须面向生产、面向企业、面向社会的思想,从而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姜大源.职业教育研究新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