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形式关系要素对设计作品的影响

2016-05-24孔大健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10期
关键词:比较关系

孔大健

摘要:设计艺术的构成要素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如何给设计目标定位、确定各要素的相互关系问题是关乎整个设计作品的重要依据,本文拟从设计形态的关系要素出发,通过设计构成形式要素的分析探讨形式关系要素对于设计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形式要素;关系;比较;设计作品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0-000-01

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是视觉艺术的一对重要范畴,黑格尔曾经讲过:“内容和完全适合内容的形式达到独立完整的统一,因而形成一种自由的整体,这就是艺术的中心”,设计艺术作品也不例外,它们是设计内容与设计形式的相互统一,内容与形式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完整的设计作品。

一、形式关系要素与设计构成

形式问题是设计艺术作品的核心问题之一,构成形式的要素往往不是单一的面貌,作品中只要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设计要素,就会产生形式要素的关系问题。设计要素的关系一般涉及形、色、肌理、材质、空间、意蕴等多方面,这些关系都要基于形式要素的对比与比较,没有关系的比较就不会有恰当的形式感。

设计作品的外在形式美感是吸引人的视线、激发和引领设计受众的审美追求、有效地服务于设计目标人群、增加设计使用效能及设计委托方利润点的有力保障。设计美感过程中必须坚持的设计原则称为形式美法则,它是通过不断的设计实践从美学角度总结的形式法则与原理,它侧重于作品美感形式规律的发掘与整理积累、提炼概括。

构成是当代设计的重要原理,它是在纷繁复杂的视觉现象中提炼视觉设计元素,并将它们还原为基本的点、线、面、体、色彩、材料、肌理等设计形式要素,根据设计主题再进行重构与重新组合,完成整体设计作品,它是一个能够遵循相关美学原理,将复杂的自然元素、人造元素归纳整理为符合设计形式美感的具有一定抽象意蕴的有机过程。

二、设计形式关系原理分析

设计的整体过程中追求作品的视觉统一感和一定的对比变化及平衡是其重要目标之一,因为只有在整体设计感觉中追求一定的变化量才能够丰富设计作品的视觉效果,而局部丰富的变化也必须蕴含在设计作品整体格调气氛的统一下才更有效果。统一与变化又被称为设计形式美法则的总则。

关系要素的统一是各个设计要素共同作用,建立合理比较关系的前提,它提高了设计形态的秩序、条理与协调感。无论针对平面设计还是立体空间设计、数字艺术设计、当代新媒体设计等领域,失去统一的规定性,设计元素会成为杂乱无章的堆积,影响设计目标的实现;而欠缺变化的一味统一,则又会使得作品单调乏味缺少生气与活力。关系的变化寓于统一之中,统一的总体趋势下富于局部的变化是视觉美感的平衡要求,二者在复杂的相互比较与对比过程中得到辩证统一,带来作品单纯而丰富、活跃而有序的形式美感。

关系要素的对称方式是源于自然生态中的常见形式概念,在设计中包括量感和形态的均等、色彩、肌理、材质、光感等诸多方面的均等与平衡,作品形式呈现平静、安宁、庄重、严肃、静穆等视觉特点。均齐是对称的另一个名称。对称在视觉设计中常表现为轴对称或中心点对称的形式,由于视觉等量作用,其视觉效果规制严整、庄重严肃,中国古代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常用此法,例如北京城与故宫是较为典型的中轴线对称格局建造实例。以垂直线为对称轴的左右对称、以水平线为对称轴的上下对称,以圆心为中心点的放射对称等是较为基础的对称样式,在此基础上又衍生出多轴对称、多心点辐射对称等形式,在版面设计、空间设计中也不乏实例。均衡是力学平衡感的视觉映像,它追求相对平衡感,即以某支撑点、支撑面、支撑线等为平衡点,追求不同形态的相同视觉量感,形成力学平衡的“视觉迁移”。设计作品中量感的平衡不仅包括力学和视觉的量感平衡原则,还包括受到作品外轮廓肌理、材质、色彩、光感、环境、心理等因素影响的受众心理的平衡感。

关系要素中的对比与调和概念相对照,相反相成,对比强调差异性,突出形态与心理的矛盾与对抗因素,而调和则强调共性,协调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形式关系,确定设计主题的总体关系倾向与设计风格。对比的要素强调个性冲突,给作品带来适当的视觉刺激;调和的要素协调、缓冲各要素之间的矛盾性,使彼此形式趋于接近而统一。以对比关系作为主要设计方式时,视觉元素活跃、刺激,在离作品一定距离时仍能够清晰辨识,较适合用于远距离的户外广告、城市媒体宣传、影视广告的设计制作;以调和作为主要基调的作品各个设计元素之间的关系接近,作品稳重大方、雅致而沉静,在室内设计、服装与妆扮设计等领域运用较多;两种要素各占一半时有时也较为符合大众审美的需求,即不愠不火的设计样式。

设计要素的对比与调和在形式上可以表现为形态、色彩、肌理、材质等多方面的内容。首先,设计形态的主与次、面积大与小、形状的方与圆、体积的厚与薄、规则与无规则、有机形与机械形等变化限定了形态的基本要素,在线形形态中有长与短、曲与直、粗与细、涩与畅、宽与窄等变化,此外,形态分布的疏与密,位置的远与近、虚实、轻重、隐现等对比范畴的调整也丰富了设计效果;色彩在设计中属于华丽的外衣,它的对比包括色彩三要素,即色相、明度、纯度三个基本方面,另外还包括色彩的冷暖、进退、软硬、象征性及心理效应等多方面的设计变化,变化色彩三要素中的任何一点均能引起作品效果的不同。色彩是最能吸引人注意力的要素之一,也是体现设计修养的重要指标之一;肌理附着于物象表面,是形态的最外层触感层,基本可以分为触觉肌理与视觉肌理两大类,从设计感知觉层面来讲,肌理的光滑与粗糙、柔软与坚硬、凸起与凹陷等变化是调整视觉与心理效应的重要因素。例如在设计作品表面为增加时尚感,采用光滑、反光感较强的玻璃和不锈钢抛光工艺;为传达自然纯朴感,室内设计中选取原木树皮的粗糙感作为美感要素,与光滑的瓷砖墙面形成对比关系等。材质美感应用于设计中常常体现为原材料的选取,例如建筑设计中的木材与金属、纸材与塑胶材料、玻璃与水泥等等的选取都能够带给人们或温润、或自然、或理性、或奢华、或朴素、或时尚等诸多感官与心理的体验。材料的形式关系对比要素还包括软材料、硬材料、固态材料与流动材料、不透明材料与半透明、透明材料、新型材料和历史古旧材料等多方面,肌理与材质的变化因素较为丰富且和人们的日常审美经验紧密相连。

形式要素的变化丰富,在设计中要结合主题认真分析各要素的本质特点并加以比较利用,同时,设计中应发挥各要素特长,在比较与对比中确定作品风格。

参考文献:

[1]尹定邦,主编.邵宏,等编著.设计学概论.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1(第2版).

猜你喜欢

比较关系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与中国宋元时期绘画题材的思维方式比较
电影《千年之恋·源氏物语》与《源氏物语千年之谜》的比较
同曲异调共流芳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