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保险现状及发展
2016-05-24戴钰莹王立杰
戴钰莹+王立杰
摘要:如今,保险越来越成为公众转移风险的手段,公众的保险意识越强他们愿意购买保险转移自身的风险的可能性越大,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也就越蓬勃向上。因此在充分了解我国保险现状基础上,逐步让公众认识到保险的重要性,对于我国保险业的蓬勃发展以及社会防范风险有着极大的影响。
关键词:风险意识;风险转移;保险意识
中图分类号:F842.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0-000-01
保险是保障平安的手段;是投资理财;是储蓄养老;是风险管理。保险的本质就是把一个人的风险转嫁一个团体的机制。
一、现状分析
根据保监会的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国保险密度为271.77美元/人,同比增长19.44;保险深度为3.59,同比增长0.41个百分点。增长率也在逐年上升。
(一)地区性差异逐渐改善全国。各地的保险密度同比均有所上升,各地区保险密度仍呈现出由东部向中、西部地区递减的形势。同时,我国大部分省区的保险深度都在2~4之间。且也呈现出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递减的局面。值得注意的是,保险密度高的省份,保险深度却不一定很高。
(二)与国际水平仍有较大距离。近年,我国在国际保险监管方面力度加大,影响力加深。我国保险事业发展迅速,但依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保险业对国民经济相关领域的覆盖程度较低,保险业务的发展相对滞后。我国保险机构国际竞争力、保险业的国际影响力也还不够强,我国还不是保险强国。
(三)管理体制落后。中国保险业近30年的发展中,众多的保险集团纷纷涌入其中。虽然竞争是保险业快速发展,但过度的竞争也使得保险行动荡不已,且保险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缺乏系统的教育培训。虽然近几年情况有所改善,效果却并不明显
二、影响因素
(一)历史政治因素。虽然我国古代曾出现过类似保险的制度,但是具有真正意义上的保险,却是在1805年由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广州发起成立,新中国成立后,受“大跃进”运动影响,1980年国内保险业才恢复,并一直发展缓慢。不足30年的时间从经营者、消费者、监管者到保险市场都不成熟,社会公众对保险知识了解甚少,保险意识普遍薄弱。所以,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赶上美日等保险业发达的国家显然不太现实。
(二)社会文化因素。我国的农耕文化长达5000之久,宗族观和家庭观使得公众形成了以家庭为单位的互助机制来防范风险。新中国成立之初直至改革开放之前的计划经济体制,又让人们形成任生产生活都依赖国家或集体安排,所以很难形成保险意识。
(三)经济因素。由需要层次理论可以看出,人们的需要可分为五个层次:生理、安全、社会、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人们在满足了生理层次的需要后才会追求安全的需要。当生理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人们是不会有保险的安全需要。
(四)受教育情况。受教育情况对保险意识有着较大的影响,对于保险需求也是不同的。收到较为专业培训的人更能够根据自身情况和社会发展趋势购买相应保险。有较高受教育水平的人则对理财规划方面的保险更为倾向。而受教育首屏较低的人对保险一知半解甚至一无所知,也不能很好的运用保险规避自身风险。
三、可行性解决建议
提高公众的保险知识,促进保险业发展,不仅对保险行业至关重要,也是政府与社会的共同责任。整体来说,以政府为主导、以行业为主体、以学校为依托,做到广泛性和针对性相结合,才能真正提高公众的保险意识。
(一)政府加强监管和立法。政府加快保险立法,为公众保险意识普及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在香港,雇主如果不为其雇员投保劳工保险则触犯劳工法。如此可见,法律的强制性和稳定性,促进了民众保险意识形成,促进了保险保障制度的建立、巩固和发展。
(二)提高公众的可支配收入。对于中低收入占大部分的中国来说,提高居民的收入,既是提高居民保险意识的有效途径,也是增加居民购买能力的方法,其中关键在于发展我国的经济。
(三)保险公司要诚实经营。公众保险意识的提升,最直接的受益者就是保险行业,加强保险行业自身的诚信建设在于改善公众对于保险的错误认识,促进保险业和全社会之间的诚信互动,为保险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加强学校教育工作。提高保公民的险意识应该从小培养。把保险教育纳入中小学、高中以及大学课程,让公众系统学习保险知识,从小了解保险、接受保险。让保险走进校园,走进大学生的心中,从而为普及全民保险意识教育铺平道路,在全社会营造学保险、懂保险、用保险的良好氛围。
保险意识是保险业健康发展的社会基础,而保险是经济的助推器和社会的稳定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同时,市场经济发展程度与保险业的发展水平是一种显着的正相关关系。
参考文献:
[1]中国保险报·中保网(中国保险报数据中心李忠献).
[2]杨泽云,苏艳芝,邢秀.北京市市民保险意识调查报告与分析.北京联合大学.
[3]黄靖雯.浅析我国居民商业保险意识的影响因素.南京审计学院.
作者简介:戴钰莹(1996-),女,汉,河北沧州人,华北理工大学学生,研究方向:劳动与社会保障。
王立杰(1996-),女,汉,河北承德人,华北理工大学学生,研究方向:会计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