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合作办学双语课程教学改革和创新

2016-05-24陈盼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9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

陈盼

摘要:如今既掌握良好职业技能又懂外语的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得到市场的青睐。创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成为高职院校发展中的一个热点。文章结合中澳合作办学课程《商业数学与统计》的特点,以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境为切入点,立足于高职人才培养定位特点,从职业岗位技能要求出发,探索双语课程教学的有效途径,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中外合作;双语课程;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9-000-02

国际化趋势愈演愈烈,涉外业务频繁展开,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也像本科院校一样创办了中外合作项目,以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应对日益庞大的市场需求。笔者将以本人实际讲授的中澳合作办学课程《商业数学与统计》为依据,立足于高职中外合作办学的特点,结合双语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境,从职业岗位技能要求出发,深入分析影响高职院校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探索一套科学的、合理的、符合高职院校实际情况的、行之有效的高职院校双语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一、高职中外合作办学双语课程教学现状及主要问题

双语教学作为中外合作办学教学模式的必然选择,其教学质量的优劣事关合作办学的成败,对提高高职教学质量有现实意义。目前高职中外合作办学中的双语课程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五个方面:1、专业教学和语言教学无法协调,顾此失彼;2、专业教师英语功底较差,双语教学力不从心;3、高职学生水平有限,双语教学效果欠佳;4、很难找到适合高职学生的教材;5、评价方法比较单一,考核不全面。

我校与澳洲南墨尔本大学建立了合作办学项目,工商学院的会计专业正是合作项目之一,于2013年正式招收了第一批学生。作为一个新的合作专业,我校会计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仍然处于探索和尝试阶段,无论是教学的基础理论还是实践手段,在实施过程中都遇到了不少问题。

二、当前文献研究分析

目前对双语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课程总体设置、教学模式、教材选用、师资队伍、学生水平这五个方面。课程设置要明确课程目标,平衡“提升英语语言能力”和“掌握专业知识”,避免让学生产生“畏难”厌学心理,甚至丧失学习兴趣。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导向,“任务式”、“分组式”和“案例式”等新型教学模式正逐步替代“讲授法”成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同时教材也是一个课程成败的关键要素。大部分的本科院校都在使用引进的英文原版教材或者有注解的英文教材,显然这不适用于高职学生。程芸、谭安萍、蔡晟等学者认为自编教材为理想选择。另外,学生和教师的水平也对双语教学的效果有直接的影响。目前高职教师师资匮乏、水平不高,学生水平差距悬殊。加强教师队伍培养,训练出一批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有较好的英语语言能力的专业教师,并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小班化教学、因材施教是目前研究的主流观点。

三、《商业数学与统计》课程特点分析

《商业数学与统计》课程是为我校会计专业(中澳合作班)联合开设的高等职业教育财经类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的双语教学特点可以从下列四个方面概括:

1.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分两部分,一部分是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另一部分是统计知识。正如课程名称所指,这门课程涉及到很多数学计算和统计知识,大篇幅的英文描述较少,澳方制定的教学大纲上知识点内容不深、数量偏少。总体上说中国学生的数学功底比澳洲学生要好一些,如果完全按照教学大纲授课,课程内容不够丰富完整。

2.课程教材。澳方合作学校提供了教学相关材料,包括:英文原版教材、习题答案、课程标准等等。但单纯全部选择澳方提供的英文原版教材,会使学生产生抗拒心理,影响教学效果。

3.学生水平。课程主要有两个关键点:英语和数学,可以说是文理并重。中澳班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偏向文科,而另一些学生则偏向理科。如何平衡学生的英文和数学能力是教学设计的关键。

4.课程考核。澳方合作学校除了提供教材,还严格规定了课程考核标准,学生必须达到澳方要求,才能拿到课程学分。所以课程教学结果要使学生既能通过澳方的考核,还要掌握中国国情,顺应国内会计职业市场需求。

四、《商业数学与统计》教学改革和创新

笔者曾经在英国攻读会计硕士学位,在专业和英语运用上都达到课程要求。因此,针对上述《商业数学与统计》的课程特点以及高职中外合作办学双语课程教学的五个问题,笔者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材选用、教学手段和考核方法五个方面着手,进行教学创新,采用不同于一般双语教学的教学策略。

1.教学内容求同存异,专业能力和英语水平并重。由于绝大多数中澳班学生毕业之后不会选择出国深造,笔者根据澳方的考核要求以及国内会计职业市场的需求,适当增加了货币时间价值部分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并补充一些关联内容,强调中外知识点内容的衔接,合理分配“提升英语语言能力”和“掌握专业知识”这两者的比重。前半部分货币时间价值内容抽象,涉及的专业知识多,难度较大,主要以中文教学为主,旨在牢固建立起学生对货币时间价值的概念框架,最终达到掌握专业新知识、丰富会计专业词汇的目的。后半部分统计,基础内容学生在高中时期已经学过,主要采用英文教学,并通过英文小组汇报的形式,达到提升英语运用能力、巩固专业知识的目的。难易结合、中英交替的课程内容使学生不仅掌握符合国内本土化要求的专业知识,还能够达到澳方的专业要求,并提升英语水平。

2.教学模式多样化。笔者在实施课程教学时考虑到中澳班学生的外语水平和课程内容难易分布的情况,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地进行英语灌输,从单个专业词组到日常案例,再到专业描述,由阅读到听说,循序渐进,慢慢渗透。运用“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型、实践型、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突出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课堂开始时首先以案例作为一节课的终极任务,小组共同完成。在笔者讲授新知识点的过程中,允许学生随时提问。每一个阶段布置小任务,鼓励互相讨论,并启发学生对课堂终极任务的思考,最终引导学生完成。整个课程教学中,避免单一的教师单向讲授,采用以“任务式”、“互动式”和“分组式”等新型教学模式为主,“讲授式”教学方法为辅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培养学生对双语教学的信心和兴趣,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教材选用中英结合。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双语课程的教材选用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另外选购一本中文教材进行教学,这种方法几乎脱离了英文教材,使得双语课程失去它的意义;另一种方式是以英文教材为主,教师上课的时候主要进行解释和翻译,这种方法会忽略中外差异,脱离中国国情。例如:在计算货币时间价值时,同一个字母在中澳双方概念和公式中代表的含义不同,容易让学生思路混乱。因此,笔者本着适度够用,难易适中的原则,选择和英文教材对应的配套中文教材,利用中文教材和英文教材的有效结合和衔接,使学生既掌握专业知识,并通过澳方的最终考核。在货币时间价值部分,由于中国和澳洲的会计准则和规范不尽相同,在讲授时笔者以中文教材为依据,用中文习题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再引入一小部分的英文案例补充练习,让学生学会灵活变通。在统计部分,笔者主要以澳方提供的英文教材为主,加强学生的英文阅读能力,扩展专业词汇,复习并巩固统计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在教材使用过程中,笔者强调中外专业知识上的结合,精选教学内容,合理取舍所用的教材,既保持教材的系统性,又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和教学的实用性。

4.教学手段因材施教。在本课程教学中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中能力较强的学生带动能力较弱的学生,互补互进,以完成小组任务为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向上一级升级,使尖子学生脱颖而出,使大多数学生达到大纲要求,使基础差的学生学有所获。

5.考核方式形式丰富。传统的专业课程教学效果评价都是以期末试卷考核为主,平时成绩通常是以出勤、作业作为考核标准。笔者针对本课程的特点,制定出更科学、灵活的考核评价体系,将学生的专业能力、英语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都作为考核的影响因素。过程性的评估和测试贯穿于整个课程,利用中文小作业考核个人的专业知识掌握能力,利用英文大案例考核团队协作能力,利用英文开放性演讲考核学生对英文的运用能力和专业知识的理解深度,同时结合英文开卷考试和闭卷考试等多种考核形式,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全面的评价。

五、总结

笔者的课堂教学改革在实践过程中受到了学生的肯定。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对专业知识印象深刻、兴趣盎然,英语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所有人都通过了考核,并且大部分学生成绩优良。

中外合作办学双语教学作为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一个新兴领域,相关的教学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从高职特点出发对双语教学的研究甚少,高职双语教学仍需要不断探索、改革和完善。

参考文献:

[1]莫琳.澳大利亚TAFE对我国高职院校双语会计人才培养的启示.中国外资.2013年4月下总第287期:74-75.

[2]畅秀平,畅晋华.财经类高职双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继续教育.2013年第5期总第210期:19-21.

[3]徐冯璐.高职双语教学关键要素的实施途径研究.职教通讯.2014年第9期:36-38.

[4]程芸,谭安萍,蔡晟.高职学校涉外经济类专业双语教学的问卷调查报告.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41-42.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