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企业效能监察的“尴尬角色”

2016-05-24李爱琴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9期
关键词:效能监察企业

摘要:企业效能监察是一项重要的内部监控活动。在实际中,效能监察有进退两难的“尴尬”困境,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作用的完全发挥。本文着重对效能监察的处境和所扮的“尴尬角色”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关键词:企业;效能监察;尴尬角色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9-000-01

企业效能监察作为管理的“第三只眼睛”,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方法,针对影响企业效能的有关业务事项或活动过程,监督检查相关经营管理者履职行为的正确性,发现管理缺陷,纠正行为偏差,促进企业规范管理和自我完善,提高企业效能的综合性管理监控工作,为提高企业的“三效”贡献了不少力量。

一、效能监察“尴尬角色”的表现

在现实操作中,企业效能监察工作被很多人扣上了“不作为”、“难作为”或“无效果”的帽子。实际上,正是监察工作的“尴尬角色”导致了世人的诸多不解。笔者认为,这些“尴尬”主要表现为:“一不重视”、“两不对等”、“三不配合”、“四难操作”。

1.“一不重视”

部分领导知其重要却不重视,认为企业的核心是生产建设,创造高产值、高利润是王道,抓效能监察出不了产值、看不到效益。有的领导担心查出问题不仅会影响单位声誉和个人政绩,还会得罪利益团体引火烧身,甚至会拔出萝卜带出泥,不如睁只眼闭着眼。领导的不重视直接导致监察工作彻底失去了根基和推动力,并带来一系列问题和困难。

2.“两不对等”

首先是权力不对等,“对上级监督太软、对同级监督太难”。对领导来说,监督人员是下属,在“权力大于程序”的职务压力下,身为普通职工的监察人员无法实施对领导的监督。即使参加了“三重一大”、“一包两采购”等关键经营管理环节的监督,因为权力、职位的不对等导致话语权的缺失,面对某些领导的“执意决策”仍无可奈何。对同级部门来说,权力和地位应是平等的。实际中由于领导的关注度不同,职能部门出现了“地位分级”。那些领导关注多、与生产建设及经济效益紧密相连的部门地位明显“高贵”,有些部门因“涉及商业机密”,其业务流程及管理行为根本不对外公开,无法实施监督。

其次是信息不对等。一是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等。通过日常管理工作,各职能部门掌握了各单位的对口信息,但信息不共享、或不提供有效信息,监察部门很难通过信息发现有效线索实施主动监察。二是监督者与被监督者之间信息不对等。一些被监督单位存有“被找茬”的心理,想方设法掩盖真实信息。由于监督成本高、检查时间有限,监察部门很难在短时间内对其深入发掘、辨别真伪,效果大打折扣。

3.“三不配合”

一是部门之间不配合。效能监察涉及多个部门的相互协作,需要各部门的业务精英共同组队为受检单位一针见血地“看病”、“治病”。然而在实际中,有的部门派出新手,致使检查毫无“杀伤力”。二是受检单位不配合。很多受检单位认为是上级用来做样子、出成绩的场面事,因此敷衍了事。三是职工群众不配合。由于“主人翁意识”未觉醒,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怕打击报复等思想影响,职工对已知的违规违纪行为不愿说、不敢说、不肯说,使效能监察“治标不治本”。

4.“四难操作”

一是难全面检查。效能监察的重点对象是企业发展的重点、领导关心的难点、经营管理的弱点、职工关心的热点。由于企业发展规模扩大、下属单位增多、业务范围延伸,对所有单位都进行现场检查显然不切实际。二是难跟踪整改。受检单位往往不愿主动提供整改的支撑材料,受“回头看”的成本高、时间限制,监察只能就此终结。三是难实施处罚。由于项目管理能人缺失,企业往往重保护、轻处分,不愿真花人力物力财力落实整改,大大削弱了监督执法的威慑力。四是难全程监督。比如投招标活动,受时间、地点等限制,监察人员仅在开标或评标的关键点进行监督,对会场外其他环节无法实施监督,难以保证整个过程的“三公”。

二、摆脱“尴尬角色”的对策和建议

1.领导重视是关键

摆脱效能监察“尴尬角色”的最关键因素,在于领导的重视。实践证明,企业领导的目光扫到哪里,发展的“红地毯”就铺向哪里,“政策”就倾向哪里。企业领导要从思想上给效能监察“松绑”,口头上给效能监察“正名”,让效能监察“归位”,使效能监察真正拥有和使用话语权和监督权,给效能监察开放监督“三重一大”、“一包两采购”等重要经营管理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绿灯”,让监察的“镁光灯”照亮每个原本黑暗的角落。

2.部门配合是重点

在实施方案、抽查方案制定上,各部门要大胆积极提意见、献计策,坚持“重点在哪里、监察就要抓哪里”、“怎么有效怎么监察”的原则,不怕查出问题、不怕得罪人。在重点抽查时,要挑选部门的精兵强将参与检查组,确保检查质量。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建立部门共享平台,将各单位的施工动态、管理问题、巡查结果等信息及时反馈到平台供其他部门管理参考,形成高效共享的信息系统和服务网络。

3.职工支持是基点

广大干部职工应正确认识效能监察的角色,真正意识到效能监察是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是规范各项管理工作流程、纠正错误管理行为,以规范的管理、合理的成本为企业创造尽可能多的效益,从而提高职工的生活水平。

4.素质提升是亮点

一是要广泛摄取业务知识。监察人员需具备国内外项目的合同、机电物资、成本、财务、采购、安全质量等专业管理知识,并结合自身经验提炼需要关注的关键点,才能具备“火眼金睛”的洞察力。二是要有创新精神。效能监察要针对新形势、新政策、新问题创造性地提出有针对性的监察措施,监察工作才有亮点。三是要坚持原则。效能监察的角色注定要“动真格、敢碰硬”,因此监察人员在检查中若发现有违法违纪行为苗头,必须及时查处,防止影响扩大。

5.责任追究是难点

效能监察的落脚点在于对发现问题如何处理。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对违反企业规章制度的,必须严格按照问责制进行追究,使当事人难以承受“犯事”的成本,并且发现一起便通报一起,以一儆百,从“面子上”筑起遵纪守法的防护线。

三、结束语

效能监察是企业不可或缺的内控机制。要想摆脱尴尬、回归正位,全体职工必须从思想上端正认识、行动中予以支持、心理上树立威严,以领导为垂范、以职工为根基,这样效能监察才能在企业扎稳根,并逐渐成长为为企业生产经营保驾护航的参天大树。

作者简介:李爱琴(1982-),女,中国葛洲坝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纪检监察部,政工师,研究方向:企业行政监察。

猜你喜欢

效能监察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浅谈效能监察中跟踪审计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