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国分省城市首位度的变化及其特点研究

2016-05-24陈小清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10期

摘要:本文在阐述城市首位度理论的基础上,通过选取我国25个省份并对其城市首位度变化情况及其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城市首位度主要集中在低度首位分布和中度首位分布,高度首位分布很少。此外,我国城市首位度分布仍存在地带性差异,沿海地区相对较低,而内陆地区则较高。在多数省份中,省会城市由于其政治中心的作用,表现出极强的集聚性。

关键词:城市首位度;低度首位分布;中度首位分布;高度首位分布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0-00000-01

一、城市首位度理论综述

城市首位度也叫城市首位律,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首位城市人口规模与第二大城市人口规模之间的比值。据马歇尔对城市首位度的具体量化的解释可知,城市首位度可分为三个区间:首位度值<2.0列为低度首位分布,2.0-4.0列为中度首位分布,首位度值>4.0列为高度首位分布。当首位度值处于低度首位分布时,表示该地区城市结构正常,城市首位度越接近或等于1,表明该地区呈典型的双核城市结构趋势发展;当首位度值处于中度首位分布时,首位城市的规模越大,表明中心城市的凝聚力和辐射力越强;当首位度值处于高度首位分布时,表明该区域资源、要素过度集中,缺少支点城市,首位城市以及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将受到影响。

二、全国各省区城市首位度

1.1992-2013年全国各省城市首位度变化情况及特点

1992年到2013年各省份的城市首位度的变化是逐年波动、大小不一的。其中,江苏省的城市首位度增加最快,从1992年的1.50上升到2013年的3.05,涨幅为1.55,其次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涨幅为1.49。城市首位度下降最多的省份是云南省,从1992年的7.22下降到2013年的2.07,降幅为5.15,其次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降幅为4.37。

为更深入地研究各个时期的变化情况,本文将研究时间分为四个时间段,分别为1992-1997年、1997-2002年、2002-2007年和2007-2013年,并得出各个时期城市首位度的变化如下:

1992年-1997年,全国各省城市首位度变化的情况为:城市首位度增长的省份有12个,分别为吉林、黑龙江、浙江、山东、河南、湖北、广西、海南、四川、甘肃、宁夏、新疆。其中,增长率较高的是黑龙江,为29.8%,剩下11个省份的增长幅度都小于10%。

1997年-2002年,全国各省城市首位度变化的情况为:城市首位度增长的省份有14个,分别为河北、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河南、湖北、海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宁夏、新疆。其中,河北、江苏、安徽、云南、宁夏5省处于较高的增长之中,增长率大于10%,剩下9个省份增长率则较低,小于10%。

2002年-2007年,全国各省城市首位度变化的情况为:城市首位度增长的省份有17个,分别为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南、广西、海南、四川、贵州、宁夏、新疆。其中,江苏、安徽、湖南、广西、海南、四川、宁夏、新疆处于较高的增长之中,增长率大于10%,剩下9个省份增长率则较低,小于10%。城市首位度下降的省份8个,其中辽宁、广东、陕西、甘肃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下降率超过10%,而剩下4个省份的下降率则不明显,小于10%。

2007年-2013年,全国各省城市首位度变化的情况为:城市首位度增长的省份有17个,分别为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广东、广西、四川、宁夏。其中,除山西、福建、江西、河南、广东、广西、四川外,其余增长率都大于10%。城市首位度下降的省份8个,其中除湖南、甘肃外,其它省份的下降趋势都特别明显,下降率超过10%。

2.1992-2013年全国各省城市首位度变化的原因分析

根据城市首位度的变化情况,我们以1992年的城市首位度数据为基期数据,以2013年的城市首位度数据为报告期数据,结合马克思对城市首位度分布区间的划分标准,我们可以得到我国各省城市首位度变化的原因如下:

(1)低度首位分布省份

低首位度分布的省份分别是内蒙古、山东、河南、广西、山西、辽宁、福建、江西、湖南、广东、贵州、陕西和新疆,表明其地区城市结构正常,易呈典型的双核城市结构趋势发展,省会城市的凝聚力与辐射力不明显。对于内蒙古、山东、河南、陕西这些地区,其城市首位度较低可能与重工业的发展有关,这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一些地级市的经济发展并使之与省会城市的差距不断缩小甚至超越省会城市。对于广西、广东、辽宁和福建等这些沿海地区,其城市首位度呈低度分布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加之,珠三角与京津冀经济区的迅速发展,加强了经济区对其周围各省市的辐射和影响能力。

(2)中度首位分布省份

中首位度分布的省份分别是河北、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宁夏、湖北、海南、云南和甘肃。对于河北、吉林、黑龙江、宁夏、甘肃这些地区,其城市首位度呈增长趋势可能与工业的发展有关,特别是西部大开发的促进,使得这里的人口大量增长。

(3)高度首位分布省份

高首位度分布的省份只有四川。自2000年以来,四川的省会成都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均在全省位居首位,其二城市指数一直保持着高位增长的趋势,2013年达到4.13。这主要与其经济、自然、地理等方面的优势有关,成渝经济区的快速发展致使其对人才的吸纳不断增多,优势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经济呈现出加速上升的态势,其高度集聚特征极其明显。

三、结论

通过对我国各省份城市首位度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几点结论:第一,我国各省城市首位度区间分布主要集中在低度首位分布和中度首位分布,而高度首位分布的省份很少,经济发展整体上表现良好。第二,从我国各省城市首位度的分布情况来看,我国城市首位度仍存在地带性差异,沿海地区城市首位度相对较低,而内陆地区则较高。第三,在我国多数省份,省会城市由于其政治中心的作用,表现出极强的集聚性。

参考文献:

[1]高洁,伍笛笛,等.基于城市首位度理论的成都“首位城市”发展研究[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3(05).

[2]求煜英.中国分省首位度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4.

作者简介:陈小清(1993-),女,汉族,广东省湛江人,西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2013级本科生,研究方向:经济学。